中医科院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1773期
大家好,这篇科普应部分多年频受顽固口疮困扰的粉丝后台私信请求,分享中医对顽固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分析。
顽固口疮,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口腔黏膜疾病,特点是口腔黏膜出现溃疡病损,可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西医对其致病原因尚明确,但多认为和免疫、遗传、内分泌、微循环障碍、微生物感染、系统性疾病、用药和局部刺激密切相关。
事实上,口疮不仅是一种疾病,也是很多疾病并发的一种症状,如糖尿病、放化疗后的癌肿病人、口腔扁平苔藓、灼口综合征、白塞氏病(也叫贝赫切特综合征)等疾病。
中医认为口疮病位在口,实则是体内脏腑气血气机升降异常的外在表现,而且口疮本身的严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体内疾病的发展状态。因此我们在面对口疮疾病时,不仅应关注局部口疮的色泽,充血糜烂、灼热疼痛程度,还要注重全身上下内外的临床症状和表现,来辨虚实、寒热、阴阳整体施治。
中医对口疮的致病原因,多认为是体内邪毒内蕴,实火上炎;或素体阴虚,虚火上炎;或阳虚浮阳上越,是假火热真寒;或情志不畅,肝郁化火等导致的。
具体来说——
顽固口疮,根发于火,兼有湿热痰瘀为患,所以简单清热泻火解毒有时效果差顽固口疮复发,总给人一种黏膜内局限性浅表性溃疡,溃疡周围充血红肿,还有灼烧样疼痛,摄入热、辣、刺激性食物疼痛加重,一派火热之象。
而且历代中医虽然可能认为病因有差异,但主流观点也认为口疮是上火。
不过口疮的火,有虚实之分,而体内诸经的热,都源于心。心火过旺循经上炎,蒸灼于口,导致的口疮,认为属于实火。
而如果肝肾阴虚,阴虚火旺,虚火上炎,导致的口疮,则为虚火,
中医认为,火热二邪,循经上炎,导致的口疮溃疡。在发病初期,虽然没有火热之象,但我们要懂得中医所言得到“五志过极,均可化热生火。”所以口疮产生和病理过程我们感受到最多的就是火毒、热毒。
二来,我们还要不忘口疮的火热和湿、热、毒、瘀等密切相关。因为水困脾土,则湿自内生,火郁在土,热则自作。湿热熏蒸,口臭腐秽,就会生疮。
所以如果脾虚体内湿邪郁久,湿邪不仅困脾进一步生湿,湿邪停久还会生热化痰成瘀酿毒,这些邪气也会随热上炎熏蒸口气,生疮溃疡。
因此,口疮之病,除了实火虚火、阴火阳火之分,还有湿热痰瘀毒邪合邪为患的病理因素在,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火热而致口疮。
口疮之火热,源于心脾,责之于肾,要想根治,必须养心健脾益肾我们知道,口疮发病部位尽管在口舌,但和体内脏腑经络密切相关。
古中医有:
口疮,因心脾有热,上焦气冲,口舌熏发而致。
这是心脾积热的口疮。
心脾积热的口疮,常见于口疮初期,且为实火。
按照中医的嗯观点,心脾入手,心开窍于舌,心有异常病变,则会反映到舌上。如果心火上炎,则常会导致舌红生疮。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口唇的色泽是否红润,要依赖于脾胃中焦运化功能如何。如果湿邪犯脾,或脾虚生湿,则湿停生热,湿热上炎也可导致口疮,所以心脾有热,上爱你会表现为口疮。
心和小肠互为表里,脾胃二者互为表里,所以心有火,可反映到小肠。当然小肠有火,也能让肠火上炎到心,则心烦舌赤口疮。所以调理心脾积热的口疮,最好加上通腑泄浊的方法。
脾胃互为表里,胃主受纳主和降,脾主运化主升清,如果气机升降异常,清气在下不升,浊气在上不降,则口干口臭,日久生热生疮。下面则大便溏泄。
肾脉连咽系舌本,所以口疮也和肾功能密切相连,心肾为水火之脏,心肾相交则水火相济。如果心火亢盛,肾阴亏虚,则心肾不交,心火得不到肾水滋润而上炎,也会导致口疮。
脾肾为先后天之本,如果脾失健运,肾失温煦,脾阳源于肾阳,二者相互影响,脾肾阳虚,虚火上炎,就导致寒热错杂的顽固口疮。
总之,口疮一个小小的疾病,看似发生在口腔,实则源于心脾,责之于肾。
治疗就要清热降火解毒,祛湿化瘀通络,还要养心健脾益肾,这才是标本兼治,停药后不复发的治疗大法。
具体如何治,我们明天的科普接着分享。
好,到这里今天的分享就结束了,如果你有尿酸高、痛风、痛风肾等代谢疾病,或口腔黏膜疾病,可以留言,会在闲暇时间一一回复。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2022年第1期《中国医药导报杂志》张艳红等文章《杨素清教授采用中药治疗口疮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