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从带着一群跟班从晋国往秦国狼狈奔走的时候,又渴又饿时向一位田间劳作的老农讨要水饭吃,老农愤怒的说:天气不好、没有收成!要吃饭就吃土疙瘩吧,顺手递给重耳一个土疙瘩,这是重耳要拔剑杀人,此时一个大臣马上劝住重耳,:公子,这是好兆头啊,土疙瘩代表土地,有人给你土地,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说明你以后就是大王啊。有了土地,那就有了一切!
土地问题是很大的问题。
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脱离了,笨重低效的生产方式。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幅度大幅提高。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如何让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货币有效的流动,让经济活跃起来、让生产和交换大幅提高效率、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是一个十分复杂和艰难的问题。
房地产作为其中的一种关键的手段,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土地财政+房地产开发模式提供的天量资金,进入各级财政、进入税收系统、进入钢铁、水泥、装修建材、机电设备、家电设备、装饰装修、让经济轰鸣之声络绎不绝持续了将近三十年,房地产是与工业生产和基础设施等并驾齐驱的重要的经济支柱,这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没有任何一个产业能够永续高速发展,土地财政带来的高房价、带来的房地产市场的逐渐饱和也是显而易见的。那么高速增长之后实现怎样的更新换代呢?保持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继续提高呢?
笔者从东北到西南,内蒙、山西、陕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一路走来,过城市、山川、河流、峡谷。发现内陆城市的城建和交通基础设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城市的发展也是在拆拆建建中发展起来的。城市不应再通过扩大规模、出卖土地维持土地财政的旧模式,这种模式虽然过去贡献很大,但迟早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大城市逐渐停批土地,在现有土地的基础上进行城市更新(住宅五十年的寿命,其中的电梯和响应的管线甚至用不到二十年)、超高层住宅置换中低层住宅、有消费能力的阶层住宅进行置换、普通民众提供中小户型、为没有能力的人群提供公租房、廉租房对房地产进行分层分类管理,资金主要向有资金储备能力的人群筹集改居住改善型的资金,确保房地产良性循环起来、按照房子的年龄拆旧建新。同时在拆旧建新的情况下,同步建设地下管廊、推进职住平衡、后续尽量通过职住平衡减少像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巨量人员每天工作交通的压力。
现存的房地产尽快消化、房地产见顶与人口数量的见顶紧密相关、专家就不要来提促生的问题、只要教育、医疗、住房三座大山有效的被解决,把生育权还给群众、中国的人口不是少、而是多。下降一半也不少呢。参照美国三亿多、欧洲五亿多、俄罗斯一亿多。资源的承载力与人口要相适应。现有房地产从2000年起的陆续拆除或迁建、每逢有房龄到期的就及时拆除、迁建。任何人和事物都要遵循基本的规律出生、成长、壮年、老年、死亡、顺着规律制定政策、在循环中提高质量。
关于最近一周很火的房地产烂尾楼停贷的问题,日本失去的二十年、美国的次贷危机都是案例,相信中国人民会有办法解决,以时间换空间、当然这些问题到具体案例会很难解决、需要很多有关方面真正扛起来、解决问题才能解决。把这些有关方面组织起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好多经济专家很有见解但是媒体只为抓眼球换点击率,只言片语的发文章。问题出现了、大家重视了,相信解决的方案已经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