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文可
《国家儿童肿瘤监测年报(2022)》数据显示,我国2019—2020年儿童肿瘤的平均发病率为125.72/百万。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研究数据显示,我国14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中,恶性肿瘤仅次于意外伤害,排在第二位。
儿童群体有哪些常见的恶性肿瘤?出现哪些症状提示恶性肿瘤来袭?儿童恶性肿瘤该如何预防?记者就此采访了河南省儿童医院副院长张现伟、肿瘤外科主任张飞。

不久前,4岁小男孩鑫鑫(化名)出现腹泻,父母带他到当地医院就诊。超声检查发现,鑫鑫的肝脏及脾肾间隙存在2个不明肿物。几经辗转,他们来到河南省儿童医院儿童肿瘤外科寻求帮助。
在河南省儿童医院,鑫鑫接受了详细的检查。彩超及增强CT检查结果显示,肝脏存在占位性病变,瘤体大小约为6cm×5cm×4cm,考虑为肝母细胞瘤的可能性较大。同时,脾肾间隙也提示占位性病变,瘤体大小约为8cm×6cm×5cm,紧紧挨着脾脏和胰腺,疑似淋巴管瘤。“本来以为是孩子吃坏了肚子,没想到会是肿瘤!”这一大一小2个肿瘤,让鑫鑫一家人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经多学科诊疗(MDT),河南省儿童医院的专家团队为鑫鑫制订了手术切除联合化疗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历经3个多小时奋战,手术顺利结束,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肝母细胞瘤。
肝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6个月~3岁的幼儿中。“母细胞瘤是一类起源于胚胎期未成熟细胞的恶性肿瘤,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形成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等。这类肿瘤生长迅速、恶性程度高,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许多患儿可获得长期生存。”张现伟表示。
孩子出现这些症状,警惕肿瘤来袭儿童肿瘤多为胚源性,进展迅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张飞介绍,发现孩子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是肿瘤的早期信号:
不明原因发热 要警惕持续性且经过常规治疗后仍不见好转的发热。
不明原因疼痛 如头痛、腹痛、关节痛等,尤其是逐渐加重或持续不缓解的疼痛。
身体出现肿块 在颈部、腋窝、腹股沟、腹部等部位摸到质地较硬、固定不移、无痛或压痛的肿块。
体重下降 在没有刻意控制饮食或增加运动量的情况下,体重明显减轻,甚至出现消瘦。
贫血 孩子经常面色苍白、活动后气促,检查发现有贫血,且排除了常见的营养性贫血原因。
频繁呕吐 无明显诱因出现频繁呕吐,尤其是伴有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
出血倾向 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异常出血现象。
视力异常 突然出现视力下降、复视、斜视等。
步态异常 孩子走路姿势发生改变,如跛行、容易摔倒。
发育异常 与同龄人相比,孩子身高、体重增长缓慢或性早熟,如女童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
“若发现孩子出现一项或多项症状,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就医检查,排除肿瘤的可能性。”张飞提醒。
《国家儿童肿瘤监测年报(2022)》显示,2019—2020年全国新发肿瘤患儿中,排名前三位的癌症分别为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淋巴瘤。张现伟提醒,这三种常见的儿童癌症到来时,孩子的身体会发出不同的“警报”,家长要多加留意:
白血病患儿由于异常增殖的未成熟白细胞取代了正常血细胞,正常造血功能被抑制,因此会出现贫血,如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气促;出血,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感染,如发热、口腔溃疡、肺炎;浸润表现,如骨、关节疼痛等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是指发生于脑或脊髓的肿瘤,可压迫或破坏神经组织,导致颅内压升高或神经功能障碍,出现晨起头痛、喷射性呕吐、视乳头水肿、共济失调(走路不稳)、视物模糊、癫痫发作、肢体无力等症状。
淋巴瘤即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儿童以NHL更常见,表现为淋巴结或淋巴组织异常增殖,症状包括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可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发现质硬的肿块,以及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实体肿瘤筛查,每年进行一次超声检查据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的最新研究数据推断,2020—2024年,我国新增儿童肿瘤患者超15万,其中实体肿瘤占比约六成,超越白血病。
张现伟介绍,实体肿瘤是指发生在儿童体内的固态肿块,由异常细胞增殖形成。与血液系统肿瘤(如白血病)不同,实体肿瘤通常形成可检测的肿块,可能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如脑、肾脏、肝脏、骨骼、软组织等。儿童实体肿瘤可以是良性或恶性,其中恶性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等)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家长是儿童肿瘤防治的第一道防线。”张飞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及身体变化,除了定期带孩子体检,还可以在给孩子洗澡时或哄睡后帮其做简单排查。排查顺序可按三条线:头颈上肢、前身下肢、后身会阴,或按八字诀顺序:头、颈、肩、臂、腹、腿、背、阴。家长手指并拢,边为宝宝涂沐浴露边在皮肤表面擦洗,既洗得干净,又摸得全面。从头部到会阴、四肢、指、趾,确保每次检查顺序不乱不漏,以免漏掉某处隐蔽性肿瘤。当触及异常肿块时,家长应及时送孩子至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张飞提醒,由于腹部等部位的实体肿瘤隐蔽性强,超声检查可以有效识别儿童实体肿瘤早期病灶,建议家长每年带孩子做一次超声检查。
预防儿童肿瘤,需综合施策张现伟介绍,儿童肿瘤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生与遗传、环境、免疫、发育和表观遗传等多因素相关。这些因素通过基因突变、DNA损伤、免疫监视逃逸、胚胎发育异常和表观遗传改变等机制,共同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肿瘤形成。“预防儿童肿瘤需要从多层面综合施策。”
家庭层面 优生优育,重视孕期防护;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减少致癌物暴露,如避免接触有害的化学物质、辐射等;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等。
社会层面 推动环保政策,减少污染排放,为孩子打造绿色成长环境;加强公众教育,增强全社会癌症防控意识等。
科研层面 积极探索病因,开发早期干预手段等。
“总之,预防儿童肿瘤需从孕前开始,并贯穿儿童整个成长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祖国的花朵更加茁壮地成长。”张现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