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骗局来了!不需要转账、也不用输密码,骗子就能轻松转走你的钱

苍笙客简 2024-12-05 15:22:42

你以为的诈骗,是需要你输入密码、转账的那种。

可实际上的诈骗,却已经发展到不需要任何转账和密码的这种程度了。

可能你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就已经被骗了。

而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真实发生过的。

试戴贝雷帽的诱惑

17岁的王丽(化名)是一名女高中生,平时喜欢时尚穿搭。

一天,她在某社交平台上看到一个帖子,称招募模特试戴贝雷帽,待遇优厚。

王丽心动不已,立即留言咨询。

很快,一个自称是品牌代表的人加了她的QQ,邀请她加入一个专门的QQ群。

进群后,王丽发现群里有很多和她一样的年轻人,大家都在讨论试戴贝雷帽的机会。

管理员在群里发布了一些任务,要求大家通过屏幕共享将淘宝账号交给他们,以便进行订单操作。

王丽虽然有些犹豫,但看到其他人都在积极参与,便放松了警惕。

她按照指示将淘宝账号交给了管理员,并支付了两笔未支付的订单。

管理员随后联系了王丽,称操作出现了失误,需要退款。

他要求王丽提供银行卡信息,并进一步诱导她转账7800元人民币,以测试银行卡的交易功能。

王丽虽然有些担心,但在管理员的反复保证下,还是按照指示完成了支付。

当管理员要求她重复操作时,王丽的母亲发现了异常,立即阻止了继续操作,并报了警。

王丽在母亲的帮助下,迅速联系了银行和警方,希望能够挽回损失。

虽然警方迅速介入,但大部分款项已经被转移。

陷阱中的网店主

张女士经营着一家网店,平日里网络支付很频繁。

考虑到店铺的重要性,张女士按照对方的指示下载了一个远程会议软件。

这一切都让她觉得非常真实。

然而,就在张女士以为在解决问题时,对方已经通过屏幕共享获取了她手机的控制权。

骗子先是装作在处理订单问题,实际上却在后台悄悄查看她的银行APP和支付宝。

等张女士发现不对劲时,银行卡里的42万元已经被分批转走。

由于免密支付功能未关闭,骗子轻而易举就完成了转账操作。

这个案例并非孤例。

在另一起案件中,家住杭州的王先生收到一个自称是反诈中心的电话,说他的身份信息被泄露,涉嫌洗钱犯罪。

这些案例都暴露出一个共同特点:骗子们善于利用受害者的紧张心理和对权威的信任。

无论是店铺违规还是涉嫌犯罪,都能让受害者在慌乱中失去判断力。

硅胶面具骗局

除了屏幕共享骗局,还有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高科技骗局——硅胶面具骗局。

这种骗局利用高度逼真的硅胶面具,让骗子能够轻松冒充他人身份,实施各种诈骗。

硅胶面具的逼真程度远超传统的化妆技术,即使是最亲近的家人和朋友也难以分辨真伪。

这种技术的出现,使得骗子的手段变得更加隐蔽和危险。硅胶面具骗局之所以难以识破,就在于其极高的逼真度。

这些面具不仅可以完美复制一个人的面部特征,甚至连皮肤的质感、皱纹和表情都能做到栩栩如生。

骗子通过这些面具,可以轻松地伪装成受害者的亲友、同事,甚至是权威机构的工作人员。

这种高度逼真的伪装,使得受害者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轻易地相信了骗子的身份。

张强(化名)有一个远在外地工作的儿子,父子俩关系非常亲密,经常通过视频通话保持联系。

一天,张强接到一个视频通话,对方自称是儿子的朋友,称儿子在国外出了车祸,急需一笔钱治疗。

张强看到视频中的“儿子”满脸焦急,心中焦急万分,没有多想便按照对方的要求,将数十万元转入了指定账户。

几天后,张强的儿子回到家中,张强才得知自己被骗了。

原来,骗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了张强儿子的照片和相关信息,制作了一个高度逼真的硅胶面具。

骗子戴上这个面具后,成功冒充了张强的儿子,骗取了他的信任。

张强在回忆起当时的通话时,发现自己几乎无法分辨视频中的“儿子”与真实的儿子有何不同,这才意识到硅胶面具的可怕之处。

骗子的“高科技”进化史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诈骗手段也在经历着惊人的技术进化。

从最初的电话诱骗、短信钓鱼,到如今的屏幕共享远程控制,犯罪分子的手法越来越令人触目惊心。

这种新型诈骗正在全国范围内快速蔓延,受害人数呈几何级数增长。

据统计,2023年全国因屏幕共享诈骗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超过50亿元,平均每起案件损失金额达到3.2万元。

与传统诈骗相比,这种新型诈骗的得手率高达85%,远超其他诈骗类型。

他们通常会伪装成银行客服、公检法人员或电商平台的工作人员,以处理账户异常、资金风险、订单投诉等名义与受害者取得联系。

这些借口往往充满诱惑性和紧迫感,让受害者来不及细想就陷入圈套。

更具欺骗性的是,骗子使用的远程控制软件大多来自各大应用商店的正规渠道。

骗子们往往会利用受害者的心理弱点。

一旦获取屏幕控制权限,他们就能看到手机上的一切内容,甚至可以直接进行操作。

防范措施

面对如此专业的诈骗手段,普通用户该如何保护自己?经过多方专家的研究和总结,以下几点防范措施尤为重要。

无论对方以什么身份出现,一旦要求安装远程控制类软件,都要提高警惕。

合法的银行和电商平台都有自己的官方APP,不会要求用户额外安装其他软件。

即使对方出示工作证件或办公环境,也不能轻易相信。

建议关闭各类支付软件的免密支付功能,特别是大额支付。

定期检查已授权的应用权限,及时清理不必要的授权。

对于验证码,绝不能告诉任何人,也不要让其直接显示在通知栏。

及时更新手机系统,安装可靠的安全软件。

在安装新应用时,仔细阅读权限说明,不要盲目授权,对于来历不明的二维码,坚决不扫描,涉及资金的操作,尽量使用官方平台的担保交易。

特别要注意的是,任何自称是公检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如果要求安装软件或提供银行卡信息,都极有可能是诈骗。

真实的执法人员会通过正规渠道通知当事人,而不是通过远程软件办案。

专家还建议,可以在手机中设置支付密码锁定时间,避免长时间停留在解锁状态。

对于重要的金融账户,最好启用指纹或面部识别等生物认证方式,增加安全性。

结语

屏幕共享诈骗是一种新型的网络诈骗手段,它利用人们对科技的信任和对便利的追求实施诈骗。

骗子通过伪装成客服、技术支持等身份要求受害者进行屏幕共享,从而获取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和财产。

这些骗局看似高明,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和学会识别,就能有效防范。

互联网看似充满了便利,但这些便利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危机。

我们不仅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还要呼吁相关部门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共同打击网络诈骗行为,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希望未来,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网络环境会更加安全,骗子们无处遁形。

参考来源:

环球网:《警惕针对学生的诈骗!“屏幕共享”变“钱包共享”!》

上观新闻:《从30元到3万元,以假乱真的人脸面具公开卖,真能突破人脸识别系统?》

0 阅读:7

苍笙客简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