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的深山之中,有一条清澈的河流,名为格凸河。
这条河不仅风景如画,还隐藏着一个令人震撼的秘密——峭壁上密布的悬棺。
这些棺材是如何被送上去的?是谁拥有如此惊人的攀岩技能,能够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将沉重的棺材运送到如此险峻的峭壁之上?
这一切的答案,都藏在一群被称为“背尸人”的神秘人物身上。
这些人能够在没有任何现代装备的情况下,徒手攀爬近乎垂直的悬崖,将重达数百斤的棺材安放在指定位置。
这项技艺,世代相传,从未间断。
他们不仅仅是送葬人,更是一个家族、一个部落精神与文化的传承者。
成为一名合格的背尸人,需要经过长达数年的严格训练,这期间要学习的不仅是体能和技巧,更有大量的文化传统和仪式规范。
背尸人的日常工作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
当一个家族有人去世后,背尸人首先要根据死者生前的身份地位、家族传统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葬址。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花费数日时间,因为他们要考虑地形、朝向、气候等诸多因素。
选定位置后,还要组织人手准备棺材,这些棺材都是用特定的木材制作,要求既要坚固耐用,又不能过于沉重。
最令人惊叹的是他们的攀岩技能。
没有任何现代装备的保护,背负着数百斤重的棺材,在近乎垂直的峭壁上攀爬。
这需要超乎常人的力量和胆魄,更需要对岩壁的每一处凸起、每一道裂缝都了如指掌。
一个细微的失误,就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背尸人”的传承秘籍
背尸人这项技艺的传承也有着严格的规矩。
通常是父子相传或师徒相授,学徒要经过多年的训练才能独立执行任务。
训练过程从最基本的体能开始,然后是空手攀岩,最后才是负重攀爬。
每一个动作都要反复练习数千次,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在这个过程中,老一辈背尸人会将各种经验技巧和注意事项倾囊相授。
悬棺葬的实施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
根据当地的传统,悬棺葬主要有三种方式:自然洞穴式、凿岩式和木桩式。
选择哪种方式,要根据地形条件和死者家族的具体要求来决定。
自然洞穴式是最理想的安葬方式,因为不需要对岩壁进行过多改动。
背尸人们需要仔细勘察每一个天然洞穴,确保其深度和宽度能够容纳棺材,同时还要考虑洞穴的朝向和高度,避免日后被雨水侵蚀。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天然洞穴,就要采用凿岩式,这需要在峭壁上凿出一个适合安放棺材的凹槽,这项工作异常艰苦,可能需要耗时数日才能完成。
最具挑战性的是木桩式安葬,背尸人要在岩壁上打入木桩,用来支撑棺材。
这些木桩必须选用最坚固的楠木,而且要经过特殊处理以防腐蚀,打木桩的过程极其危险,稍有不慎就可能失足坠崖。
正因如此,这种方式在近代已经很少使用。
著名的背尸人王凤忠曾经展示过他们是如何在悬崖上完成这项工作的。
他们会先用绳索试探每一个可能的着力点,然后逐步向上攀爬。
在攀爬过程中,他们要时刻注意力的分配,确保身体的重心始终保持稳定。
当爬到预定位置后,还要有足够的力气来操作工具,这对体力和技巧都是极大的考验。
首位女“蜘蛛人”的崛起
在这个传统上由男性主导的职业中,出现了一位打破常规的女性——罗登萍。
她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传奇,更展现了这项古老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的新发展。
童年时期,她就经常看到父亲和其他背尸人在峭壁间攀爬的身影。
尽管父亲从未想过要将这项技艺传授给女儿,但罗登萍却被这种独特的技艺深深吸引。
她开始偷偷模仿背尸人的动作,在较低的岩壁上练习攀爬。
起初,父亲强烈反对女儿学习这项危险的技艺,但面对女儿的执著,最终还是决定亲自教导。
在艰苦的训练中,罗登萍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天赋和毅力。
她的体型比男性背尸人更加灵活,在某些较窄的岩缝中反而更有优势。
经过多年的刻苦训练,她不仅掌握了全部的攀岩技巧,更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传统背尸人的水平。
她成为了当地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的女性蜘蛛人。
罗登萍的成功,打破了人们对这项职业的传统认知。
她证明了女性同样可以胜任这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为更多女性投身传统文化传承开辟了道路。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悬棺葬这一传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国家推行的火葬政策,使得传统的土葬和悬棺葬逐渐减少。
背尸人这个古老的职业,似乎正在走向没落。
然而,在旅游业的推动下,这项技艺却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当地政府意识到悬棺文化的独特价值,开始将其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来开发。
背尸人们不再仅仅是送葬者,更成为了文化的展示者。
他们在游客面前展示传统的攀岩技艺,讲述悬棺文化的历史渊源,让这项独特的文化遗产以新的形式得以传承。
这种转变给背尸人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参与旅游表演,他们不仅能够维持生计,还能够将这项技艺传授给更多有兴趣的年轻人。
一些背尸人开始专门培训年轻一代,教授他们攀岩技巧和相关的文化知识。
这种新的传承方式,让这项濒临消失的技艺重新焕发生机。
参考来源:
多彩贵州网:《在贵州,有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方》
光明网:《现实版“蜘蛛侠”就在贵州!徒手飞檐走壁,攀岩技能点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