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结束,身心俱疲,终于可以利用上班时间好好歇歇。这样的感叹搁早前是开玩笑,今日却是大实话。
近来遇事喜欢问AI,假期到来前也不例外。给AI绘图发送“五一如何躲开人潮”的提问,没想到答案竟然是一个人偶。
这样的回答不知是智慧还是恶意,看来如今的很多事情,从昼伏夜出到黑白颠倒,学不会逆向思维根本搞不定。
5天时间虽然没敢出门,但打开手机看也看得相当累。
2023的五一,从假期设置阶段就早早铆足了劲,就一个简单至极的用“连班”换“连假”,在清华专家眼里竟升级为——“动了脑子的做法”。
而且还需要人们“稍微做出一点牺牲”,以便“为五一更加集中的休息创造一个更好的集中的条件。”
“更加集中的休息”,呵呵。
中国旅游研究院作为每个假日的事前预测单位,在五一放假前预测出行人数2.4亿。
文旅部赶在5月3日晚间显得很迫切发布的出行数据则大超预期:“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
旅游收入方面,恢复幅度慢一些,文旅部称“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出游人数增长近两成,旅游收入基本持平,意味着人均消费下降至少两成。
现在广泛使用的数据——“2019年五一人均消费603元”,是以当年旅游总收入1176.7亿元,除以当年“旅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而来。
但这种计算人均数据的方法忽略了一点:2019年五一放假只有4天。
早期的五一假一直是3天,19年为了刺激消费调成4天,从2020年开始再调为5天。
2019年人均消费如果按照5天计算,应该再加一天的消费平均数(即603除以4天的150元),可比口径下,2019人均消费应该是753元。
2023年人均消费540元,仅恢复到2019年五一假期人均消费(可比口径结果)的71%。
如果扣除价格变动因素,情况还会继续不一样。
文旅部发布称,今年的1480.56亿元总收入,以可比口径(也就是刨去价格上涨因素)计算与2019年1176.7亿元基本持平。意味着4年当中,价格指数因素幅度为25%。
人均540再削去价格变动的25%涨幅,折到2019年同期就只有405,仅为当年人均消费753元(以5天假期推算)的53%。
这个数据反映出,2.74亿重新在路上的“人次”,在刚刚过去的5天里,造就的更像是一场华丽的穷游。
但是,锣鼓喧天、人山人海,说明大家已经尽力了,希望靠每个假期千把亿的消费,来扛起120万亿体量的“火车头”,这个任务对芸芸大众而言实在过于沉重。
但是,从扎起围墙挡住黄河壶口瀑布(虽然官方回应称是为了安全);
到杭州湾跨海大桥近宁波处被涂成模糊的落地玻璃;都能感受到各单位为了设法让人们移步至售票处那种想藏也藏不住的“真的是拼了”的劲头。
问题是现在惦记这仨瓜俩枣的方面实在太多,从地产到汽车,从理财到信托,哪家不是为达目的而无所不用其极?
对假日经济来说,现在能做到这个份上,大家的确已经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