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皮影中心:讲好故事,让非遗脱“影”而出

陆丰新发现 2024-08-12 12:44:12

以皮影戏为展示平台,积极打造“非遗文化+民族团结”特色品牌,近年来,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下称“陆丰皮影中心”)累计在国内外演出500余场,让海内外观众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陆丰皮影中心位于革命老区广东省汕尾市,建有皮影剧院、皮影博物馆、排练厅等配套设施。陆丰皮影中心为公益事业单位,现有老中青演职人员46名,其中包括国家级非遗项目皮影戏代表传承人1名、市级传承人6名,先后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广东省基层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皮影火种薪火相传

陆丰皮影戏历史悠久,形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

1957年,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的前身陆丰皮影戏剧团正式成立,上世纪80年代末停演,但政府一直坚持保存剧团建制,拨付剧团演职人员部分生活补贴。

2006年,多年的坚持迎来了最大转机,陆丰皮影戏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11年作为“中国皮影戏”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此,陆丰皮影的发展迈出了新步伐,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皮影文化的整理、挖掘和搜集,写好非遗传承“备忘录”。

挖掘历史记忆 讲好本土故事

挖掘历史和本土文化,注重向传统取材、向生活取经,创排“传得开、留得下、接地气”的民族题材精品剧目一直是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的宗旨目标。

近年来,陆丰皮影中心结合时代发展,坚持讲好本土故事,创作各类精品剧目20余部。

守正传艺术,创新出精品。为挖掘历史记忆,陆丰皮影中心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以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松赞干布这一史实为故事架构,将唐朝时期中原文明与青藏高原文明交融的历史,浓缩于90分钟的6场戏中,历经数年,创作出了皮影戏“一带一路”精品剧《盛世藏行》。

皮影戏《盛世藏行》创新设计。资料图

今年5月18日,《盛世藏行》在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完成首演。该剧首次通过“纱幕+多媒体”的形式,将杖头木偶融入皮影戏,实现影、偶的创新结合,讲述了唐朝时期文成公主远赴吐蕃,用善良、智慧和勇毅在漫漫唐藩古道和巍巍青藏高原写就丝路开拓、民族融合交流的故事。

演出现场,在大气磅礴的民乐伴奏中,随着光影交错,表演惟妙惟肖、精彩绝伦,观众热情高涨、掌声雷动。这场历史故事与非遗创新演绎的艺术盛宴,得到了专家学者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同以往看过的皮影戏不太一样,这次的演出形式很新奇,不仅看到了皮影,也看到了木偶,还增加了面具元素,非常震撼。演出中,演员们还把皮影带到了帷幕前,第一次看到皮影的操作,非常活灵活现。”现场观影的一名观众说。

古老非遗焕发新活力

非遗的艺术价值要在群众的生活中得到体现,让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如何活化非遗、让非遗更接地气成了陆丰皮影传承发展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陆丰皮影中心积极开展“送戏进乡村”活动,在汕尾市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非遗展演和公益课堂授课活动,积极参与“乡村文化集市”、民间文化节展演、“理想文化街区”、惠民网络展演等公益演出活动。开展“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戏曲进乡村系列活动,观众总人数超3万人。在汕尾市多所中小学设立传承培育基地,培育挖掘非遗传承人才,营造浓厚的非遗传承氛围。此外,积极引入实景VR、馆藏珍品、剧目演出等数字化手段,打造了目前汕尾市唯一启用VR的线上数字博物馆,让观众足不出户便可身临其境地感受非遗魅力。

今年6月15日至16日,陆丰皮影中心积极“走出去”,开展“陆丰皮影戏巡回演出走进云南”活动,携历史经典剧目走出省外,活动精选了陆丰皮影《鸡斗》《乌鸦与狐狸》《猴子捞月》等获奖精品寓言剧目,让观众深深感受到陆丰皮影戏的魅力。

陆丰皮影《鸡斗》。资料图

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坚持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陆丰皮影坚持不懈的发展思路。近年来,陆丰皮影中心“以文为桥”,积极搭建宣传舞台,多次应邀前往港澳地区和意大利、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地演出,让观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陆丰皮影戏参与汕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展演。资料图

今年4月,一场别开生面的皮影戏演出在广州图书馆上演。来自土耳其的卡拉格兹皮影戏与来自广东的陆丰皮影戏展开了一场跨越近6000公里的非遗“对话”。这是土耳其国家剧院在中国大陆的首场公众演出,也是其第一次与中国剧团同台献艺。通过交流制作道具、“耍皮影”等方式,不同文化相互碰撞,擦出了闪亮的火花。

砥砺前行、踔厉奋发。陆丰皮影中心将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遗艺术脱“影”而出,努力创作更多民族团结题材的作品,把陆丰皮影打造成为弘扬民族文化、讲好民族团结故事的鲜活窗口。

南方+记者 郭杨阳

0 阅读:5

陆丰新发现

简介:用最简单的方式带您了解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