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原来这些名言还有后半句!被坑了太多年!

古韵正典文文呢 2025-03-01 10:12:43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原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孟子・离娄上》

释义:这里的 “无后” 并非单纯指没有后代,而是说舜在娶妻时没有告知父母,这是没有尽到后辈应有的礼数,如同没有尽到做后代的责任。

哭晕的理由:长久以来都误解为不生孩子就是最大的不孝,实则是对长辈礼数和尊重的缺失才是孟子所强调的 “无后” 之不孝,对传统观念的理解偏差太大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原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释义:人都不是圣人贤人,谁能不犯错呢?但犯错后能及时改正,就是最大的善举了。

哭晕的理由:以前只拿前半句来给自己或他人的错误找借口,却忽略了后半句强调的改正错误的重要性,原来完整的意思是鼓励人们勇于认错并积极改正。

“以德报怨”

原文:“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释义:有人问孔子,用恩德去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用正直去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哭晕的理由:一直被教导要宽容,对怨恨之人也要用善良对待,却不知孔子并不提倡无原则的 “以德报怨”,而是要以公正合理的态度回应,感觉以往的认知太 “圣母心” 了。

“三思而后行”

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

释义:季文子每件事考虑多次才行动。孔子听到后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孔子认为做事需要思考,但过度思考会犹豫不决,错过时机,把握好思考的度很重要。

哭晕的理由:一直以为凡事思考得越多越好,结果孔子的观点是思考两遍就够了,原来过度纠结、反复思量并不一定是好事,白白浪费了许多本该用来行动的时间。

“小不忍则乱大谋”

原文:“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

释义:花言巧语会败坏德行,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打乱全盘计划,影响大局。这里强调了在面对琐事和诱惑时,要有克制力,以长远目标为重。

哭晕的理由:平常只知道遇事要忍,却没搞清楚忍耐是为了实现更宏大的目标。很多时候,我们盲目忍耐,却不知道为何而忍,没有将忍耐与自身的长远规划相结合,导致忍耐变得盲目且无意义。

“无毒不丈夫”

原文:“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释义: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有宽广的度量和胸怀,而不是心狠手辣。这里 “度” 被讹传为 “毒”,意思完全改变。

哭晕的理由:一直以为要成就大事就得不择手段,原来是对古人智慧的严重曲解,真正的大丈夫之道是要有度量和格局呀。

“饱暖思淫欲”

原文:“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出自《增广贤文》。

释义:当人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衣食无忧后,可能会滋生出一些不恰当的欲望;而当人处于饥寒交迫的困境中,可能会因生存压力而产生盗窃等不良念头。但这只是一种普遍的人性现象描述,并非必然的因果关系。而且,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通过道德修养和自我约束来克服这些不良倾向。

哭晕的理由:一方面,生活富足的人常以 “饱暖思淫欲” 为自己放纵欲望的行为开脱,认为这是人之常情,忽视了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另一方面,外界可能会对生活条件优越的人产生无端偏见,认为他们必然会有不良行为。同时,对于生活贫困的人,也不能因 “饥寒起盗心” 而歧视他们,忽略了大多数人即便身处困境也能坚守道德底线的事实。

“好马不吃回头草”

原文:源自民间俗语,有说法称完整表述为 “好马不吃回头草,浪子回头金不换” 。

释义:“好马不吃回头草” 本意是良骥走出马厩奔向宽阔无垠的草原,一眼便能瞥见鲜美可口的嫩草,于是就沿着一条选定的线路吃下去,直吃到肚大腰圆地把 “家” 回,而绝不会东啃一嘴,西吃一口,丢三落四地再回头去补吃遗漏的嫩草。比喻有作为的人做事有原则,不轻易回头。但结合后半句 “浪子回头金不换”,又强调了犯错之人若能及时悔改,同样值得赞赏。

哭晕的理由:很多人只认 “好马不吃回头草”,在面对人生选择时,过于固执,即使明知之前的选择有误,也因这句俗语而不愿回头修正,错失弥补错误、重新开始的机会。同时,也忽略了后半句对浪子回头积极意义的肯定,没有正确理解关于人生抉择和自我修正的辩证关系。

图 公众号:古韵正典

0 阅读:10

古韵正典文文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