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献礼:“香江春晓—中国书画网上拍卖”今日开放竞投

沐清扬说史 2025-02-14 04:28:10

元宵佳节,“香江春晓:中国书画网上拍卖” 即日起至2月26日开始线上竞投,网拍汇聚全球显赫私人珍藏,搜罗了古今众多名家绘画及书法,包含徐悲鸿、张大千、溥儒、丰子恺、黄永玉及吕寿琨等中国艺术名家的多元作品,更呈献焦点收藏包括来自北美的吴国桢黄卓羣家族珍藏、苏笃家族收藏黄永玉精品、新加坡陈新燎先生珍藏,以及日本井上樱塘旧藏中国古籍等。

本场拍品各具特色,体现了中国古代、现代及当代的艺术精随,无疑是收藏中国书画艺术品的绝佳机会,欢迎旧雨新知一同共襄盛举。拍品亦同时于佳士得亚太区总部The Henderson展出,欢迎广大中国书画藏家和爱好者莅临赏鉴。

精选拍品

苏笃家族收藏

拍品编号13

黄永玉(1924-2023)

《白荷》设色纸本 镜框

69.5 x 68.5 cm.

1993年作

估价:港元 100,000 - 200,000

来源:

直接得自画家本人

注:

上款“佑民女”乃苏笃先生长女苏佑民

苏笃(1921-2014),福建南安人。抗战期间,时年仅十几岁的黄永玉来到厦门集美学校读初中,苏笃与黄永玉同为校刊的文字和插图编辑,结下同窗友谊。1947年苏笃跟随国民政府来台,两人失去联系,直到1990年才通过报纸重新建立联系。1993年底,在分离近六十载后,苏笃携全家到香港与黄永玉重逢。黄永玉赠与夫妇二人及三位女儿每人一幅作品留念。

蒋碧微女士旧藏

拍品编号101

徐悲鸿(1895-1953)

《喜鹊 / 麻雀》设色纸本 镜框两幅

1.32 x 32.5 cm.;2.32 x 34 cm.

1945年作

估价:港元 300,000 - 500,000

来源:

蒋碧微(1899-1978)旧藏;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拍卖,2001年4月30日,编号126

出版:

《蒋碧微回忆录》,皇冠出版社,1966年11月,封底内页;

《蒋碧微珍藏近代名家书画选集》,汉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6年,第28-29页;

《徐伯阳藏画展》目录,1990年11月,第23-24页

展览:

香港大会堂高座展览厅,“徐伯阳藏画展”,1990年11月13日至16日及11月25日至30日

注:蒋碧微(1899-1978),原名棠珍,江苏宜兴人,为中华民国作家,复旦大学教授蒋梅笙次女。1916年,蒋碧微和徐悲鸿相识,种下缘分、渐生情愫。两人夫妻关系于1945年正式划下句点,除赡养费外,蒋碧微亦获得徐悲鸿百幅作品,此作绘于1945年,应为百幅画作之一。此批画作于1949年因蒋碧微赴台湾而随之移往,并于1978年蒋碧微逝世后暂存于历史博物馆。1984年,徐悲鸿与蒋碧微的长子徐伯阳来台接收此批藏品,并于1990年于香港大会堂公开展出。

吴国桢黄卓羣家族珍藏

拍品编号107

溥儒(1896-1963)

《策杖高士》设色纸本 立轴

102.4 x 34.5 cm.

估价:港元 80,000 - 120,000

吴国桢(1903-1984),湖北人,近代中国重要历史政治人物、改革家、历史学家。早年留学美国格林内尔学院,1926年获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从政,历任汉口市市长、重庆市市长、上海市市长等要职。1949年,他出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并致力进行地方建设、推动改革,为战后台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曾登上《时代》杂志封面。吴夫人黄卓羣(1912-2002)出身于书香门第,尤其善画,曾师从郑曼青、溥儒。吴氏夫妇收藏之书画作品多直接得自艺术家,由后人珍藏传承至今。

井上樱塘旧藏中国古籍

拍品编号136

明/清

古籍九种

尺寸不一

敬请左右滑动欣赏更多精彩内容

此批古籍合共九种,分别为:(1) 宋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三十卷,二十八册配木箱,明万历刊本。

(2) 清 王史鉴撰录《宋诗类选》二十四卷,竹纸,八册配木箱,清乐古斋刊本。

(3) 清 王昶辑《湖海文传》七十五卷,清道光丁酉刊本,十六册两函。

(4) 清 沈德潜点评《唐宋八家文读本》三十卷,竹纸,清嘉庆癸酉刊本,两函十二册。

(5) 清 于光华编次《重订文选集评》,清乾隆戊戌刊本,十六册两函。

(6) 唐 韩愈《韩文起》十二卷,清康熙癸酉(1693)林氏挹奎楼刻本,一函八册。

(7) 宋 陆游《劔南诗钞》不分卷,清康熙乙丑刊本,八册一函,始于五言古诗,终于七言绝句。

(8) 清 林云铭评《增订古文析义合编》十六卷,文立堂刊巾箱本,十六册两函。

(9) 清 徐凤辉辑评《国朝二十四家文钞》二十四卷,清道光十年刊本,十册一函。

估价:港元 70,000 - 100,000

井上樱塘(十九世纪),名揆,字一卿,别号夜雨堂,青森县士族,为日本明治时期汉学家,藏书丰富,有《韩文长藤合评》、《増补苏批孟子》等著作。

香港私人收藏

拍品编号60

张大千(1899-1983)/ 郑家溉(1871-1944)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书法》

设色 / 水墨纸本 成扇

20 x 50 cm.

1934年作

估价:港元 60,000 - 80,000

拍品编号26

赵少昂(1905-1998)

《枫叶翠鸟》

设色纸本 镜框

46 x 96.6 cm.

1990年作

估价:港元 60,000 - 80,000

来源:

据现藏家所述,前藏家直接购自画家本人

注:

附画家及作品合照电子版

画家与本作品合影于画室“梦萱堂”

敬请左右滑动欣赏更多精彩内容

Edwin Suib家族收藏中国书画

拍品编号34

黄君璧(1898-1991)

《四季山水》

设色纸本 镜框四幅

1979年作每幅:约32.8 x 32.8 cm.

估价:港元 50,000 - 70,000

本收藏来自美国Edwin Suib家族收藏。Edwin Suib (1924-2012 )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二战期间曾加入海军,服役于南太平洋。1945年退伍并就读普林斯顿大学。其第一份工作在Reliance Manufacturing,之后转行从事进口业,并成为Men’s Wear International的执行副总裁,长年驻点于远东地区,并且1970年代早期最早在中国经商的美商。

新加坡私人收藏

拍品编号96

刘文西(1933-2019)

《傣族少女》设色纸本 木板镜框 

1987年作66.2 x 57.5 cm.

估价:港元 60,000 - 80,000

出版:

《刘文西陈光健联展》展览简介,仙碧画廊,新加坡,1987年,封面页

展览:

新加坡,仙碧画廊,“刘文西陈光健联展”,1987年4月22日至28日

新加坡陈新燎先生珍藏

拍品编号95

刘抗(1911-2004)

《黄山》

油彩木板 镜框

63.2 x 25 cm.

1981年作

估价:港元 80,000 - 160,000

陈新燎先生(1922-1992),原籍福建,祖父早年定居新加坡,经营棕榈有关生意,并拥有新加坡商业区著名的首邦大厦。陈先生极重视中国文化传统,营商之余,喜好收藏中国书画,尤喜各种画扇。陈先生待人接物热情有礼,对由祖国访问新加坡的画家尤其亲近。在诸位岭南画派画家之中,与杨善深先生感情甚笃,所获作品质精量丰。

拍品编号5

唐家伟(1957-2012)

《天界(第248号)》

设色纸本 镜框

71 x 96.3 cm.

1999年作

估价:港元 50,000 - 70,000

罗桂祥博士旧藏中国书画

拍品编号3

吕寿琨(1919-1975)

《香港写生 ─ 沙田牛眠沙》

设色纸本 镜框

58 × 84 cm.

1960年作

估价:港元 50,000 - 70,000

来源:

罗桂祥博士旧藏;香港佳士得,中国当代水墨,2017年5月29日,编号801

出版:

《香港墨韵:吕寿琨山水画》,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1985年10月,第42页,图版5

展览:

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香港墨韵:吕寿琨山水画”,1985年10月8日至12月13日

罗桂祥先生,1910年在梅县三乡镇寨上村出生,10岁时随母亲投奔在马来西亚仁生堂药店任职帐房的父亲罗进兴,1934年在香港大学毕业后,出任余东璇的商务秘书,两年后更升任香港余东璇有限公司(也就是后来着名的中药公司余仁生)的经理,同时兼任余的私人法律代理,期间建立良好的商业网络,为日后创业打好基础。

罗桂祥于1936年底到上海开会,偶然出席由美国派驻中国的商务参赞雅诺氏的“大豆 — 中国之牛”公开演讲,内容介绍大豆营养丰富,其含蛋白质与牛奶一样高,这次会议影响他往后的一生。罗桂祥返回香港后,目睹同胞在战后严重营养不良,遂萌生“实业救国”的理想。罗桂祥希望能够为一般家庭提供一种廉价而蛋白质丰富的饮品为国民强身健体,他认为由大豆制成的豆奶,可成为牛奶替代品,因此研制出维他奶,罗博士在1940年创立香港荳品有限公司,即维他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自此,业务发展迅速扩张,成为香港以至亚洲地区最知名品牌之一。

除拥有超卓的商业成就,罗桂祥博士对发扬中国艺术亦不遗余力。他对中国艺术文化,尤其对宜兴紫砂陶艺特别爱好。自1950年代起,他一直致力收集和保存各种茶具。为持续推广中国茶艺和陶瓷文化,罗博士于1981年慷慨把他的陶瓷茶具藏品悉数捐赠香港市政局。茶具文物馆的其中一个展馆 — 罗桂祥茶艺馆 — 因而以之为命名。这次的拍品是罗桂祥博士旧藏的部分,已能展示出他的收藏兴趣,以及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及支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