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77年,宇文邕带兵消灭了北齐,终于战胜了多年的劲敌。消灭北齐之后,北周的疆域和人口都大大增加,实力上升了一大截,在周边势力中脱颖而出,已经有了统一天下的底子。
下一步,北周北面的突厥成了宇文邕新的目标。
这时柔然已经衰落,突厥成了草原新的霸主,宇文邕在消灭北齐之前,由于实力有限,不得不对突厥采取了忍让的态度。吞并了北齐的地盘之后,北周兵力大增,宇文邕很快率军北上,打算痛击突厥。
按照他这个趋势,他很可能带领北周统一天下。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进军路上,宇文邕突发疾病,不得不下令撤军,回来之后不久就病死了,年仅三十六岁,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宇文赞。
这个宇文赟可比他父亲差远了。
和喜欢奋斗的宇文邕不同,宇文赟喜欢享乐,特别爱喝酒,由于他毫无节制,宇文邕气得下了一道命令∶谁都不准把酒送到宇文赟的住处。
为了把宇文赟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宇文邕对他严加管束,一旦宇文赟犯了什么过错,宇文邕都会对他严加惩罚,所以后来宇文赟在父亲面前表现得很乖。
但这其实只是宇文赟的伪装,他的内心并没有任何悔改之意,宇文邕去世之后,宇文赟立即原形毕露,大肆在宫中淫乱。为了方便自己玩乐,宇文赟在公元579年把皇位传给了儿子宇文阐,自己当上了太上皇,从此名正言顺地不理政务,大肆玩乐。
宇文赟这么胡闹,有人就有想法了,有想法的不是别人,正是宇文赟本人的岳父———杨坚。
杨坚的女儿杨丽华是宇文赟的皇后,杨坚本人又是北周重要将领,战功赫赫,在朝廷里有很大影响力。在宇文赟不理政务的情况下,杨坚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
想办这种大事,光靠杨坚自己是不行的,他很快就找了两个得力帮手∶刘昉和郑译。
刘昉的父亲在北周担任高官,刘昉因此得以进入朝廷,成了宇文赟的亲信,由于善于察言观色,刘防很快成了宇文赟身边的红人。
郑译也是很早就跟随宇文赟,当时宇文赟还是太子,由于他行为不端,当时很多大臣都劝宇文邕废了太子,改立其他的儿子,这让宇文赟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在那段煎熬的日子里,郑译总是不断鼓励和安慰宇文赟,宇文赟感激不已。所以后来宇文赟当上皇帝之后,立即重用郑译,把很多政务都交给他处理。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郑译很快就得意忘形了,有一次竟然把朝廷的木材拿去给自己盖房子。这件事被揭发之后,郑译丢了官职。好在刘昉和他关系不错,多次在宇文赟面前说他的好话,宇文赟不久之后又重新起用了郑译。
那么他们和杨坚是怎么搭上线的呢?
原来,郑译和杨坚以前在一起读书,很早就认识,杨坚能力过人,郑译一直都很看重他,由于宇文赟天天以享乐为主,身体越来越差,郑译和刘昉想换个靠山。
于是在朝廷里有很大影响力的杨坚成了他们投靠的对象,三人迅速结成同盟。
郑译和刘防给杨坚帮了不少忙,尤其是在杨坚遇到困难的时候。当时由于杨坚战功赫赫,宇文赟有些猜忌他,有可能要对他下毒手。杨坚察觉到了危险,他立即找到了宇文赟身边的红人郑译,请他为自己在宇文赟面前美言几句,把自己调离都城以避祸,郑译答应了。
不久之后,机会来了。
宇文赟打算攻打南陈,让郑译参与此事,郑译借机提议让杨坚随军出征,宇文赟同意了。
结果他们刚走到半路,沉溺酒色的宇文赟病倒了!
刘昉知道这是关键时刻,立即派人通知郑译,让他和杨坚火速赶回都城,准备让杨坚当辅政大臣。
可是想当辅政大臣的可不止杨坚一个人。
将领宇文仲也想当辅政大臣,并得到了宇文赟亲信颜之仪的支持。颜之仪得知宇文赟病危,立刻通知宇文仲入宫。如果让宇文仲抢了先,那就没杨坚什么事了,郑译在杨坚身上的所有投入将没有回报,他绝不允许这样的事发生。
所以郑译第一时间叫刘昉带人赶了过来。
宇文仲兴冲冲地进了皇宫,以为能捞个辅政大臣当当,却只看到了杀气腾腾的郑译等人,宇文仲心知不妙,转身想溜,结果被抓了起来。
然后郑译和刘昉篡改诏书,宣布杨坚为辅政大臣,负责管理百官,辅佐宇文赟的幼子宇文阐。不久之后,宇文赟病死了。不过这只是第一步,杨坚面前还有一个阻碍。宇文赟的弟弟宇文赞天天待在皇宫里,和杨坚一起办公,不把他弄走,杨坚很多事都不好办。
但是宇文赞毕竟是宇文赟的亲弟弟,留在都城名正言顺,来硬的肯定不行。
这时轮到刘昉出手了,他对付宇文赞的办法是∶投其所好。
宇文赞好色,刘昉就送了很多美女给他,宇文赞很开心,把刘昉当成了好友。
刘防趁机对宇文赞说∶"您是先帝的弟弟,威望很高,宇文阐年幼成不了事,但是现在先帝离世不久,局势还不稳定,您不如先回到封地,等形势稳定之后再回来当皇帝。"宇文赞没什么见识,觉得刘昉说得有道理,就主动离开了皇宫,杨坚轻轻松松就打发走了一个潜在对手。但是这时候杨坚依然面临一个问题∶宇文家族有多人镇守各地,如果杨坚夺取皇位,他们肯定会一起发难,到时杨坚是吃不了兜着走。
为了把这些王爷集中到都城加以控制,杨坚想了一个点子。他以赵王宇文招的女儿要出嫁为名,让各位王爷来都城庆贺。这个理由看起来很正当,王爷们没有想那么多,都来到了都城,落入了杨坚的控制之中。
杨坚控制朝廷的迹象越来越明显,终于激怒了一个老将——尉迟迥。尉迟迥当时担任相州总管(今天的河南安阳一带,北周设置的总管指的是一个地方的军事指挥官),杨坚怕尉迟迥给自己添乱,下令由韦孝宽代替尉迟迥出任相州总管,但尉迟迥拒不接受这个调令,这下子双方陷入了僵局。尉迟迥觉得杨坚图谋不轨,而杨坚则认为尉迟迥是要准备造反。
双方的判断都是正确的。
杨坚做事很果断,还没等尉迟迥起兵,他就先出手了。
他派使者前往尉迟迥那里,假装和尉迟迥谈判,实际上让使者偷偷拉拢尉迟迥的部下,准备干掉尉迟迥。
不过尉迟迥也不是这么容易对付的,他很快发觉了使者的阴谋,杀死了杨坚的使者。
然后尉迟迥召集部下们,对他们说:"杨坚不过是个平庸的人,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想通过控制小皇帝来号令天下,他谋权篡位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了,现在我准备率领你们打败他,拯救国家!"士兵们纷纷表示愿意追随尉迟迥。
尉迟迥的儿子尉迟惇、族人尉迟勤等人纷纷带兵来支援尉迟洞,尉迟迥的兵力达到了几十万,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
杨坚不敢怠慢,立即派韦孝宽带兵去平叛。
韦孝宽,就是当年在柴壁大战中击败高欢的那个名将,他这一次出征,也没有让杨坚失望。
首先和韦孝宽对战的,是尉迟迥的儿子尉迟惇,双方长时间隔河对峙,杨坚等得不耐烦,又派大将高颖前来督战。
高频的到来给韦孝宽带来了好运,不久之后,尉迟惇就出了一个昏招。
尉迟惇打算让韦孝宽部队过河,在对方一半人马过河的时候,来一个"半渡而击",因此尉迟惇下令军队后撤。
生搬硬套兵法是不行的,尉迟惇犯了和当年苻坚一样的错误。部队在后撤的时候,很容易失去阵型。韦孝宽经验丰富,一看对方后退,立即下令全军出击,官军迅速冲过河,一举打败了尉迟惇的人马,杀到了尉迟迥的大本营邺城(今天的河南安阳附近)。
尉迟迥这时候年纪已经不小了,但是依然亲自上阵,这次他在城外聚集了十三万人马。
战斗打响之后,尉迟迥率军猛攻,他的士兵大多能征善战,而且跟随尉迟迥多年,十分拼命,打得官军连连败退。
高颖眼看官军失利,十分焦急,这时他注意到邺城百姓们都在旁边观战,于是心生一计,派兵攻击这些围观的老百姓。
老百姓们被吓得四处狂奔,一下子把尉迟迥部队的阵型冲乱了!官军抓住机会,发起猛攻,把尉迟迥的人马打得大败,尉迟迥眼看走投无路,自杀而死。
尉迟迥是地方实力派,他的死让都城里的王爷们胆战心惊,他们意识到了杨坚的威胁。
为了保住江山,干掉杨坚,赵王宇文招想了一个办法;请杨坚到自己的府上吃饭,派人干掉杨坚。
这个计划很简单,那么杨坚会来吗?
他来了,为了稳住这些王爷、杨坚当时还没有和他们撕破脸。当然,杨坚不会一个人来,他带了一些侍卫,其中有个人叫元胄。元胄是北魏皇室的后代,武艺过人,起初跟着大将宇文宪一起出去打仗,立下了很多功劳。
后来几经辗转,元胄成了杨坚的亲信,对杨坚忠心耿耿,杨坚对他也十分信任,把他当成了自己的贴身护卫,这次去赴宴也带上了他。
这个举动救了杨坚一命。
宇文招看到杨坚来了,心中窃喜,为了尽量减少杨坚身边的侍卫数量,好方便自己的人下手,宇文招特意把杨坚引到了内室。
由于那是宇文招的内室,很多侍卫就没有跟过去,但是元胄不管这些,就守在内室门口。杨坚不知有诈,喝酒喝得很开心,宇文招很自然地拿出佩刀来切水果,准备趁杨坚不注意的时候,一刀杀死他。
元胄警惕性很高,他看到这一幕,觉得不对劲,估计宇文招想害杨坚。于是他不顾一切地冲了进去,对杨坚说∶"您府上出事了,请赶紧回去!"但杨坚没有意识到危险,不肯立即离开。
宇文招没想到来了个搅局的,心中大怒,大声斥责元胄,想把他赶出去。元胄根本不理他,在内室里面就是不走。
宇文招见来硬的不行,立即改变策略,安抚元胃,赏酒给他喝,对他说∶"我没有恶意,不用怀疑我。"
元胄没有相信这些鬼话,依然紧盯着宇文招。宇文招在附近埋伏了人手,准备叫他们杀进来,但是宇文招又怕自己在里面受伤,所以他站了起来,打算从小门溜走。元胄一直盯着他,看到他想溜,元胄立即拦住他,把他按回了座位。
双方就这么耗着,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宇文招怕杨坚要走,偷偷暗示下属做好准备。
这时,元胄听到了隔壁有动兵器的声音。
这下子元胄再也不在这耗着了,他对杨坚说∶"您府上有紧急的事情,不能再留在这里了!"拉起杨坚就往外走。宇文招赶紧追上去,元胄让杨坚先走,自己堵在门口,硬是拦住了宇文招。
就这样,杨坚虎口脱险,宇文招始终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下手机会。不久之后,杨坚知道了宇文招的阴谋,下令处死了留在都城的这些王爷,重赏保护自己的元胄。
杨坚在外干掉了尉迟迥,在内干掉了赵王宇文招等人,北周已经没有人可以再阻止他夺取皇位。
当时的北周君主是年仅八岁的宇文阐,杨坚是他的外公,而且控制了朝廷,改朝换代只是时间问题。
公元581年,杨坚经过周密的安排之后,迫使宇文阐把皇位让给自己,杨坚把国号由"周"改成了"隋",隋朝由此建立,杨坚就是隋文帝。
开挂是死去的意思,一路开挂是一路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