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岁月的洗礼和劳动人民智慧的积累,中国传统家具历经漫长的时间长河,经过五代、辽、金、宋、元时期的发展,渐渐进入中国家具发展的完善时期。
随着家具与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相互适应,经过一番优胜劣汰,效仿大木作古建筑的各类榫卯结构日趋成熟,为日后中国家具黄金时代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此,中国传统家具步入了最为鼎盛的形态——明清家具。
▲
实际上,明式家具并非指的是整个明代,而是特指明末时期;清式家具也非整个清代,而是特指清初时期,这是中国古典家具的巅峰,清中期和晚期的家具开始过犹不及,失去了含蓄,开始懈怠,有了一丝暮气。
最好的明式家具以黄花梨为首,材美工精、典雅简朴,以结构上的合理化与造型上的艺术化,充分地展示出简洁、明快、质朴的艺术风貌,并善于将雅俗融为一体,雅而致用,俗不伤雅,达到了美学、力学、功用三者的完美统一,是中国式美学的典范。
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呈现有束腰和无束腰两大特征。无束腰家具以圆腿侧足为主,造型简练稳重。有束腰家具方腿直足,或三弯腿或鼓腿 ,形体敦厚而显得庄重秀丽。
▲
这两种造法,给人以虚实相间、方正稳重的感受,成功地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合二为一的造型美。
明式家具在造型上的另一特色是讲究简约的线条美。有一种大道至简的大家风范。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是特意反其道而行,突出黄花梨木材本身的美,善于提炼,精于取舍,通过一些细节变化达到丰富的内涵,给人充分想象的空间。
也许是明代文人内心通达的高境界,使得他们普遍对简约和极致的木材有着特殊的需求。
▲
现代家具可以借助于科技发展带来的实惠,利用高科技工业化标准化流程实现家具的大规模高效批量生产,但是,却唯独缺少了灵魂,变得呆板、一成不变、僵化,工业化生产是艺术的杀手。
而在过去的古代,在没有这些自动化工具的帮助下,纯靠人工和劳动人民的智慧,他们洞察木材的细微特性,利用木材的丰富纹理,体悟身体的协调配合,达到人与工具合一的境界,能够制造出如此精确而又完美的家具,每件家具都是工匠此时此刻的心境的体现,是心物合一的媒介。这是真正的艺术。
▲
艺术是对心的控制和约束,是一种表达,是一种修行。而工业生产的永远只能是产品,而不是艺术品。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出自木作大师手中的黄花梨家具艺术品,采用传统木作技艺,犹如繁星闪烁的夜空,独特而璀璨,充满了灵性与光芒。
▲
它们的诞生,如同春风中的种子破土而出,经历日月星辰的轮回,沉淀出个性的色彩。
每一道纹路,每一份情感,都是手的温度与心的灵感交织。它们的存在,仿佛是大自然的诗,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与情感。
而现代工艺诞生的家具,则像是精致的机械齿轮,有序而冰冷,彰显着秩序与效率。
(▲中华木作大师胡生月先生)
虽然他们的效率高,产量大,可以满足更多客户需求,但它们的诞生,如同庄稼收割一刀切,在流水线上快速形成,却无法复制那份生动。
尽管外表相似,但总觉得少了一份温度,就像是寒冷的木偶,缺少了灵魂的存在。
▲
这也是中国黄花梨古典家具得以经久不衰并且可以持续增值的原因。这样的艺术品已经越来越少,真正的木作大师也越来越少,尽管他们都在努力传承。
虽然黄花梨目前少之又少,但它迄今为止仍然是这些工匠大师们公认的最好的木材,黄花梨木材坚硬质密、色泽独特、纹理优美、来之不易,所以工匠们在制作过程中都精打细算,慎之又慎,甚至连下脚料和木花都舍不得扔掉。
▲
设计师们则往往首先根据木料的大小,顺应木材的形状,合理地设计出相应的家具造型,做到木尽其用。长此以往,就养成了一种非常严谨、一丝不苟的职业操守。
中国的黄花梨古典家具,历史悠久,传统深厚,在家具的造型、装饰、工艺等诸方面,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每一处细节,都有一番文化上的说法,背后都有数不清的故事,值得每个人细细品味,回味无穷,意境深远,源远流长。
▲
这就是古典家具的魅力,也是现代家具所永远无法比拟的价值所在,也难怪每年著名拍卖行的春拍和秋拍,都成了收藏家们入手黄花梨家具藏品的最佳时机,且年年价值攀高,争相购买,热闹非凡。
▲
不管这些家具的价值有多么高不可攀,这个世界总有那么一群人,疯狂地喜爱着中国的黄花梨古典家具,他们执着地学习着相关的历史知识和中国文化,热烈地交流、观摩、欣赏,彼此间成为最好的朋友。
黄花梨家具的价值,早已超越了家具本身,每个热爱古典家具的人,都将从中受益匪浅,获得充实圆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