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发难,不仅交易要失败,港口也要丢!外媒:李嘉诚命运已定

昔日数码 2025-04-10 20:40:14

2025年3月4日,香港中环的长江中心大楼内,一场震动全球资本市场的交易悄然落定——李嘉诚家族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以下简称“长和”)宣布以228亿美元的价格,将旗下除中国大陆和香港外的全球43个港口资产全盘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

这笔交易涉及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以及分布在23个国家的其他核心港口。消息一出,市场哗然。这不仅是一场资本盛宴,更是一场牵动中美博弈、重塑全球贸易版图的地缘政治风暴。

#### **资本腾挪背后的战略考量**

李嘉诚的资产重组绝非偶然。自2020年起,长和系便频繁出售欧洲电信、能源等基础设施资产,累计套现超过300亿欧元。此次港口业务的剥离,是“李超人”全球资产优化战略的延续:一方面,港口行业利润率从2010年代的20%降至15%,远低于科技、医药等新兴领域;另一方面,全球地缘风险加剧,中美贸易摩擦、红海危机、区域化贸易崛起等因素,使得重资产的港口业务成为“烫手山芋”。

贝莱德财团的接盘看似是商业逻辑的胜利,实则暗含地缘野心。作为管理超10万亿美元资产的全球最大资管公司,贝莱德与美国政界关系密切——其CEO拉里·芬克与特朗普私交甚笃,而特朗普政府自2024年起多次宣称“巴拿马运河应回归美国控制”。交易中涉及的巴拿马运河港口,控制着全球6%的海运贸易通道,中国商船更占其货运量的21%。若贝莱德实际掌控这些港口,美国可通过抬高通行费、延长检查甚至封锁航道等手段,直接威胁中国与拉美的贸易生命线。

#### **中巴联手狙击:国家安全与主权的双重博弈**

交易宣布后,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3月28日紧急启动反垄断与国安审查,直指其可能威胁“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外交部发言人更警告:“任何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都将被依法制止。”这一审查直接导致原定4月2日的签约流产,长和股价暴跌21.86%,市值蒸发超780亿港元。

几乎同步,巴拿马政府发起“法律突袭”。4月7日,巴拿马审计署指控长和拖欠12亿美元租金,并在2021年港口特许权续约中存在“虚增成本、违规操作”。巧合的是,报告发布时间恰逢美国防长赫格塞斯访巴前夕,且与美军在巴拿马运河区域的联合军演同步推进。这场“审计风暴”看似依法行事,实则暴露巴拿马在大国夹缝中的困境——美国以“国家安全”施压要求削弱中国影响力,而中国通过外交与经济合作形成牵制。

因此,外媒评价道,李嘉诚命运已定!

#### **巴拿马的觉醒:从“摇摆者”到“战略平衡手”**

巴拿马的抉择折射出小国的生存智慧。历史上,美国曾通过《巴拿马运河条约》实际控制运河,直至1999年主权移交。如今,特朗普政府重提“夺回运河”,国务卿鲁比奥甚至威胁军事介入。若交易达成,巴拿马的主权将名存实亡。但彻底倒向中国亦非上策——长和因违规经营失去信任,而中国作为巴拿马第二大贸易伙伴,承诺“尊重运河主权与永久中立地位”。近期中方高层专机直抵巴拿马的访问,释放出深化基建与物流合作的信号。

巴拿马的困境并非孤例。澳大利亚达尔文港的99年租赁权因“国家安全”被政府回购,德国汉堡港的中资收购案因欧盟审查搁浅,均显示全球港口运营已进入“地缘政治主导”时代。弱国在主权与资本间的权衡,成为国际秩序重构的缩影。

#### **李嘉诚的困境:商业帝国与政治风险的碰撞**

若交易最终流产,长和需向贝莱德支付210亿港元违约金,叠加股价暴跌与港口特许权丧失,李嘉诚的损失或超千亿港元。更致命的是,其“商人无祖国”的立场遭官媒痛批,《大公报》五连问直指其“背离民族大义”。这场危机不仅重创商业声誉,更可能成为其职业生涯的“滑铁卢”。

然而,这场风暴也揭示了全球化退潮下的资本逻辑。李嘉诚的抛售本质是“现金为王”策略的延续——2022年长和净利润同比增长10%至366.8亿港元,但其现金流多用于回购股票与投资欧洲可再生能源。商人的理性选择在政治博弈中显得苍白无力,正如经济学家郎咸平所言:“再精明的算计,也敌不过国家意志。”

#### **全球港口运营:从“资本自由”到“政治优先”**

此事件标志着国际资本流动规则的根本性转变。各国对战略资产的审查日趋严格:中国《反垄断法》在“米线生产商垄断案”中明确联合抵制交易的认定;美国以《国防授权法案》限制外资收购关键基础设施;欧盟则通过《外国补贴条例》强化监管。港口、能源、通信等领域的跨国交易,已从纯粹的商业行为升格为国家安全的博弈场。

未来,两种模式或将主导全球港口业:

1. **主权主导型**:如中资运营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通过“一带一路”整合区域物流网络;

2. **联盟合作型**:如新加坡PSA国际港务集团,以多国资本分散政治风险。

#### **结语:时代的巨浪与商人的宿命**

李嘉诚的遭遇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全球化退潮与地缘冲突加剧的今天,商业巨擘若忽视政治风险,终将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巴拿马的“反水”与中美的角力,更印证了“弱国无外交”的古老法则。这场228亿美元的交易,不仅是资本的较量,更是国家意志的对抗。当商业利益与国家战略发生冲突时,再精明的商人也难以独善其身。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19世纪,东印度公司以贸易之名行殖民之实;21世纪,资本与主权的博弈换上了新的面具。李嘉诚的命运,或许早已注定:在时代的巨浪中,唯有与国家同频,方能避免被吞噬。而这场风暴的余波,将长久回荡在全球地缘政治的棋盘之上。

0 阅读:6

昔日数码

简介:喜爱科技,关注数码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