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战役后,东野在战报上却直言猛批:现在部队打仗有种坏作风!

大国笔记 2024-11-25 09:52:21

天津战役结束后,本是一片欢腾的胜利景象。29小时攻克天津,歼灭国军13万余人,这样的战果足以彪炳史册。

就在大部分人沉浸于胜利的喜悦中时,东野的战报却像一盆冷水泼在了所有人头上——“现在部队打仗有种坏作风!”

一时间,这份“不讲情面”的战报引发了广泛讨论,甚至让许多人感到困惑:战斗打得这么漂亮,怎么还出了问题?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隐情?

这一切,还得从天津战役的两个“奇怪现象”说起。

先说第一个现象,“争抢”。天津战役总攻开启后,东野一纵的东侧突破口几乎成了“人潮涌动”的战场。500米宽的突破口,竟然涌入了六七万人!

2师、3师、4师、6师、17师,个个都争着抢着往里冲,好像冲得晚了就会错过立功的机会。

结果呢?敌军一发炮弹打过来,几十个人当场牺牲。更有甚者,因为人员过于密集,伤亡直接翻倍,血流成河的场景让人触目惊心。

再说第二个现象,“不守时间”。总攻开始的时间是1月14日上午10点,东野原本按照缜密的作战计划,要求步兵和炮兵配合行动。

优先由炮兵先摧毁敌防御工事,再安排步兵冲锋。可就在行动刚开始1小时10分钟后,一纵2师的侦察兵竟然提前带着红旗爬上高处,结果被兄弟部队误认为“突破成功”。

于是,其他部队纷纷提前发起冲锋,完全打乱了原定的节奏。此时,炮兵还未完成任务,敌人的防御工事根本没有被完全摧毁,直接导致冲锋部队伤亡惨重。

比如二纵六师,突破口的伤亡人数竟然高达1600人!而严格执行时间规定的二纵四师,却几乎没有任何伤亡,战斗过程十分顺利。这一对比,令人唏嘘。

东野的战报并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而是直指核心——“争抢”“不守时间”是极其不好的风气,必须彻底整顿。

这种自我批评的态度,无疑让人敬佩,但也让人很难不去思考:为何在如此重大的战役中,会出现这些问题?这要从东野的历史及战斗作风谈起。

东野,全名东北野战军,作为解放战争期间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一直以纪律严明、作风优良著称。

在辽沈战役中,他们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放东北全境,逼得国军主力精锐退守关内。而在接下来的平津战役中,东野又承担了攻克华北重镇天津的重任。

对他们来说,天津战役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一场政治任务。天津是华北的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如果能以最快速度攻下天津城,不仅能解放百姓,还能减少平津地区的战斗压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坚实基础。

可天津不同于东北地区的辽阔平原,这是一座被傅作义苦心经营的“堡垒化城市”。护城河、土墙、电网、堡垒群和真空地带,组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防御网。

守将陈长捷更是扬言,“东野30天也攻不下天津城”。面对这样的硬骨头,东野提出了“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目标明确: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快速攻克天津。

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争抢”与“不守时间”的问题暴露了出来。其实,这并非偶然。

东野的战士们多是从东北的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他们有着强烈的立功愿望,希望通过战斗建立功勋,为家乡争光,为自己争荣。

天津战役前,部队内部的“立功竞赛”氛围浓厚,甚至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谁冲得快,谁就能出名;谁冲得慢,就会被落下。这样的心理驱使下,争先恐后成了“常态”,即便是战斗纪律也无法完全约束。

另一方面,天津城的地形复杂、敌人的防御体系强悍,使得战斗的每一步都必须精确到分钟。

炮兵、步兵、工兵和坦克部队之间的配合至关重要,任何一个环节的提前或延误,都会影响全局。

可战士们一心想着“快点冲上去”,却忽略了这场战役的整体性。一纵2师侦察兵误带红旗的事件,正是这种急功近利心理的典型体现。

天津战役的胜利,掩盖不了这些问题的存在。战报中的批评,既是对部队作风的反思,也是对军队纪律的再度强调。

东野深知,纪律是胜利的保证,如果“争抢”“不守时间”的风气蔓延开来,势必会对未来的战斗造成严重影响。

于是,在战役总结中,东野明确提出,要强化战斗纪律,杜绝立功心切的浮躁心理,树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作战观念。

除了战斗作风的问题,天津战役也展现了东野的另一面——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战斗期间,东野严格要求部队不得扰民,不准损坏百姓财产。

即使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战士们也坚持不进民房取暖,不私拿任何物品。战后,有战士将借用的门板清洗干净归还,甚至连一块柴火也按市价支付费用。

这样的行为,让天津的百姓深受感动。中纺七厂的经理更是亲自写信感谢,称赞东野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

战士们的自律精神也令人敬佩。在守护敌军物资仓库时,有两个二纵的战士坚持了两天干粮,竟然连仓库里的牛肉罐头都没有动一罐。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东西是人民的,就算饿死也不能动。”这样的纪律和觉悟,正是人民军队赢得百姓支持的根本原因。

天津战役结束后,傅作义的华北“精锐部队”几乎被全歼,平津战役也接近尾声。这场战役不仅是一场军事胜利,更是一场政治胜利。

东野没有在胜利中迷失,而是选择直面问题,批评不良风气。这种自我反思的勇气,才是人民军队不断进步的关键。

如今再回看天津战役,那些“争抢”与“不守时间”的现象,虽然让人遗憾,但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不断成长的人民军队。

胜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无数次反思与改进的结果。东野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真正强大的军队,不仅要能打胜仗,更要能直面自己的不足。

天津解放的硝烟早已散去,但这场战役的意义却历久弥新。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民军队的优缺点;它也是一堂课,教会我们如何面对胜利与问题。

东野的批评,不是把矛头指向战士,而是将目光投向未来——只有更加严格的纪律和更加科学的作战方式,才能让这支军队走得更远。

0 阅读:25

大国笔记

简介: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大国笔记就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