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的光辉岁月中,有着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曾经牺牲在了这条漫长的道路上。
而任由烈火焚身却岿然不动,保护了诸多战友而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的邱少云,正是其中的一员。
邱少云的事迹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已经从课本中学到过,每个孩子也无不为烈士在战场坚韧的战斗意志而感到无比的崇敬。
邱少云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在邱少云的事迹传回后方指挥部的时候,一开始部队是为邱少云定的“三等功”。
然而这个消息让很多亲眼目睹邱少云牺牲的战友都很是不满,于是大家纷纷向指挥部写信,希望能够重新定义烈士的荣誉级别。
而看到战士们的信件,指挥部也十分重视这件事,于是就专门派人前去调查邱少云牺牲的整个过程,以此来从最全面细致的角度给邱少云一个最公正的荣誉。
结果,在调查过程中,大家发现了一处极为特殊的细节,而也正是这个细节,让上级首长决心将邱少云的“三等功”改为最高的“特等功”。
那么,当时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呢?
志愿军寻找烈士的亲人在重庆市铜梁区的西北部,有一处风景秀丽的小镇,名叫“少云镇”。
“少云镇”原本是清朝康熙年间,清政府在此设立的安居乡所领的八场之一。本名叫做“关溅场”。
而之所以改名“少云镇”,是因为这里就是当年牺牲在朝鲜战场的邱少云烈士的家乡。
为了纪念他,人们在这里分立了少云公社,后来又形成了少云乡。
在1989年的时候,少云、关溅乡合并,建立了少云镇。
2015年,来自西南政法大学的两名学生:廖坤和王一川,从重庆市驱车来到了少云镇。
少云镇在经过一番波折之后,找到了邱少云的出生地——少云镇玉屏村。
而他们这次来到烈士家乡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邱少云尚在人世的亲人,希望能够从他们的口中,得到一些当年邱少云的信息。
在经过多番打听之后,二人来到了村子东边的一处民宅,随后敲响了屋门。
不多时,从里面走出了一位相貌在50多岁的中年男子,看到两个二十多岁背着书包的年轻人,中年男子纳闷地问道:“你们找谁啊?”
“您好,我们想要找邱少云烈士的家人做一个简单的采访,请问这里是邱少云烈士的老家吗?”
见到屋主人之后,廖坤连忙上去问道。
廖坤和王一川听到廖坤的话语,中年男人了然地点了点头,随后说道:“原来你们是找我二叔,我是他的侄子。”
得知屋主人真的是邱少云的亲人,廖坤和王一川十分激动,于是连忙上前与其握手。
随后,中年男子将二人请到了屋内,紧接着又从屋子里叫出来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
经过中年男子的介绍,廖坤二人得知,这位老妇人正是他的母亲,也就是邱少云的大嫂彭学芳,今年已经整整84岁的高龄了。
在短暂的采访结束以后,廖坤二人得到了一些关于邱少云的身世信息。
邱少云大嫂彭学芳根据彭学芳老人所言,邱少云的父亲是一名船工,在他九岁那一年就被恶霸砍死在了船上。
而邱少云的母亲,也在两年之后,因为不堪重负而染上重病而离世了。
所以,邱少云一家一直是兄弟几个相扶相持,靠着出去给大户人家打长工来维持生计。
然而,到了1949年3月的时候,由于国民党部队接连的溃败,竟然开始在村子里到处抓壮丁上前线打仗,而当时已经23岁的邱少云也在一次出工路上,被国民党兵痞给强行掳走,从此与家人断了联系...
“由于我嫁过来的晚,所以没有亲眼见到过少云,关于他的事情,都是家人和村子里以前的一些老人告诉我的。”
或许是没有亲眼见到过自己这位英雄的小叔子,老人的话语中也透露着些许遗憾。
图片来自网络在告别了邱少云的家人之后,廖坤两人又在村子里的几户有着年龄较大的长辈家中打听了一下是否有人了解当年邱少云的事迹,但是所获得的讯息却十分稀少。
不过,就在两人即将告别村子的时候,邱少云的侄子却急匆匆地跑来叫住了两人。
“我四叔还活在世上,现在住在县城里面,你们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去找他打听打听。”
随后,他将自己四叔,也就是邱少云四弟邱少华的住址告诉了廖坤两人。
得知这个消息,两人十分兴奋,在表达了感谢以后,立刻动身前往了铜梁县城。
邱少云加入解放军,表现英勇在来到铜梁县城之后,依照这中年男子给的地址,廖坤和王一川顺利找到了邱少华的住处。
在得知两名大学生是为了探访二哥的事迹,邱少华十分欣喜,连忙将两人邀请到了自己的家中。
“我们一家四个兄弟,二哥牺牲在了朝鲜,大哥和三哥都去世了,现如今就剩我自己了。”
回想起年少的时候,没有了父母的四兄弟相互照应着艰难地活在旧社会之中,邱少华眼眶中不禁泛起了点点泪光。
如今,即便是年龄最小的邱少华,也已经是85岁的高龄。
所以,为了老人家的身体着想,廖坤两人等到邱少华的情绪平复下来再继续向其提问。
“在二哥被国民党抓走以后,我们都十分着急,四处打听他的下落,可是当时兵荒马乱的,根本没有一点消息。”
邱少华根据邱少华老人的回忆,在邱少云失踪以后,其他兄弟三人找遍了整个铜梁县,却没有发现任何邱少云的线索。
他们甚至还以为邱少云被地主给打死了,想要上门去讨要说法。
一直到1949年12月,当解放军入川之后,邱少云才再度返回了家中。
那个时候,大家才知道,原来邱少云在被抓走以后,很快就找了个机会,跟随几个同县的人一起偷跑了出来,加入了解放军。
后来,邱少云又跟随着部队,参加了四川内江地区剿匪的任务。
在高梁镇战斗中,邱少云不幸感染了风寒,但他却意志坚定,选择带病出战。并且在战斗中奋勇当先,与几名战士深入匪巢,毙伤了匪徒10余名,协同战友成功活捉匪首。
没过多久,中央一声令下,全国各地开始了志愿军的招募活动。
面临着国家的需求,邱少云没有片刻的犹豫,立刻报名,与许多战友一起,前往东北,跨过鸭绿江,奔赴了朝鲜战场。
在临走之前,邱少云回到家中与自己的兄弟告别,他告诉大家,只要赶跑了美国鬼子,自己一定会立刻回家与家人团聚。
然而,让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别,竟成为了兄弟三人与邱少云的永别。
图片来自网络让人气愤的言论当邱少云离开家乡以后,家人一共收到了两次他的消息。
第一次,是邱少云从部队寄回来的一封家书,向家人表达了思念和问候。
由于邱少云几人从小就出去给人家打工来维持生计,所以也没有上过几年学,根本不认识字,他们还纳闷了好一阵子邱少云是怎么写的这封信。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封信是部队里的文书所代笔而写的。
而第二次收到邱少云的消息,就是他牺牲在朝鲜战场的消息了。
当家人们收到邱少云牺牲的消息之后,顿时泪如雨下,万分悲痛。
邱少云而当看到邱少云的牺牲过程时,则更加心碎。
要知道,任由烈火焚身的痛苦,又怎么能够是寻常人可以忍受得了的?
不过,在为自己的兄弟感到悲痛的同时,邱少华三人也感到十分光荣。
毕竟,邱少云是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牺牲的,是获得了“特等功”的大英雄。
后来,志愿军第15军全体指战员为他们这些邱少云的家属,送来了一面锦旗,上写着:“祖国人民的光荣”。
而在1952年12月4日,《人民日报》更是专门为邱少云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伟大的战士邱少云》。
志愿军看着二哥获得了这么多的荣誉,邱少华也是感到十分欣慰。
不过,在后来,有一种声音让邱少华十分气愤。
那就是有一些人质疑,认为邱少云的牺牲原因存在疑点,还说人体不可能承受那么炙热的火烧而一动不动。
面对这些论调,邱少华再次难以控制住情绪。
只见他声音提高了八度说道:“那都是造谣!是乱说!他们根本不懂战场上的残酷,不懂志愿军的意志多么坚强,这些人实在是太可恨了!”
而之所以会有这种论调,除了有别有用心的人在背后刻意煽动挑拨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当初部队原本为邱少云所设立的是三等功,而特等功则是在1952年11月6日所追记的。
那么,事情的真相究竟是如何呢?
烈士邱少云之墓英雄牺牲的真相为了探查清楚事情的真相,廖坤二人又来到了铜梁县的“邱少云烈士纪念馆”进行拜访,在这里,他们还遇到了当年与邱少云一同作战的战友郭安民。
根据郭安民所言,当时他们所在的连队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任务,那就是消灭盘踞在平康和金化之间的391高地上的美军,将战线向南推进。
当部队来到潜伏区进行埋伏时,却突然遭到了敌人的轰炸机前来进行战略试探。
还没等战士们反应过来,许多炸弹和燃烧弹就从天空中落了下来。
邱少云战友郭安民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了邱少云的身边。
刹那间,熊熊的烈火焚烧在了周围的一片草地上,而邱少云则深处在这团烈火的正中心。
为了不让身后的500多人暴露,面对着烈火的焚烧,邱少云咬着牙,坚守纪律,以血肉之躯,抵抗连钢铁都难以承受的火焰,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最终,邱少云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整支连队的平安,也让消灭敌人的任务成功实行,为战场上的主动权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邱少云讲到这里的时候,郭安民早就已经是泪流满面了。
“如果不是亲眼见到,也许连我们也不会相信这一幕。在战场,战士们的战斗意志并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出来的。”
当这件事汇报到组织以后,刚开始大家也都以为邱少云是像普通战士一样,牺牲在了敌人的轰炸之下,所以就给他立了个三等功。
然而,后来在面对许多战士所送交来的申请材料时,才得知了事情的不一般。
在经过调查的时候,发现邱少云的全身都已经被烧焦,唯独双手绷得十分紧,没有被烈火烧到,指甲里还有些许泥土。
邱少云雕像这明显就是忍受着极大的痛苦,将双手用力插在泥土中,才会产生的细节。
这让负责给战士们申报荣誉的调查人员彻底相信了邱少云的牺牲事迹,并为此感到深深的震撼。
最终,经过上级领导的一直讨论,决定将邱少云的“三等功”改为最高级别的“特等功”。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中国早已是今时不同往日,随着中央和人民的团结一致,国家发展越来越快,放眼全世界,已经没有国家再敢在战场上与中国较量了,这样的成果相信也足以让那些牺牲在革命道路中的烈士们感到欣慰了。
向特级战斗英雄邱少云致敬!
可敬的志愿军。
最高荣誉全军挂像英模
刚刚给孩子们上过这一课,他们都很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