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孩子吵架能吵赢的方法,记住:把“我”改成“你”就行了

如波谈育儿 2024-10-30 12:06:53

文/兰妈谈育儿

有一位妈妈,她在女儿受欺负时特意强调说:

在学校不要害怕和别人吵架,要吵架就要能拿捏住对方

举个例子,假如有人冤枉你偷他钱了怎么办?你记住了,千万不要说“我没偷钱,不是我偷的,不信你就搜”

如果你这样说,那你一开始就输了,因为从你说“我”的那一刻开始,就是在退让和防守,也会直接掉进自证的陷阱里

而所谓的自证陷阱,看起来好像是在极力证明自己的无辜,可你自证的过程并不会有人相信,反而还会引发更多猜忌

所以,当别人冤枉你的时候不要着急,更不要委屈地自证清白,我们要做的就是昂首挺胸地把“我”字,换成“你”

比如,面对别人气势汹汹时直接反问:“你凭什么说是我偷的”、“你有证据吗?”、“你为什么诬蔑我?”、“你有什么目的?”

如此一来,你就可以从防守转移到进攻了

而这个过程,就是你解决冲突能力的一种表现,因为很多霸凌者的欺负都是从语言攻击开始的,特别是那些上来就态度强势、直接想给你定罪的人,你跟他讲道理是没用的,你跟他说你无辜也不会博得同情

不想被人轻易拿捏,那我们就要掌握处理冲突的吵架能力,还要用“凡事要拿出证据”这个铁论说事,我们不主动挑事,但也绝对不能被主动挑事的人轻易欺负

讲真的,听完这些话,就特别佩服这位妈妈的教育思路,这个吵架方法对孩子的防霸凌意识就大有帮助

可当我翻开评论区,去找找有没有同频的知音人时,发现有很多声音都是“会学不会说”

有人表示:“本来是想那么说的,可是一紧张,就变成了:你怎么知道是我偷的”

有人表示:“没发生事情前,脑子里的道理是一套一套的,可一到被欺负的时候眼泪就擦不完、喉咙哑、还说不到点上,等到事后,我在心里又能说出一百句,一想想,我自己都觉得自己没有用”

还有人表示:“别说教给我闺女了,我自己也不敢吵架,我只敢在自己的想象中威风凛凛”

从这些就可以看得出,绝大部分家长存在的通用问题就是:道理都懂、方法也教了,可孩子就是话到嘴边说不出来了

这是什么?这就是所谓的“还没学会走、就想着要跑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吵架从来都讲究的是气势、后台,然后才到方法

有气势的人,一句话就让对方避让三分,有后台的人,可能站在那不需要说什么就能让对方有所顾虑,而没有气势、也没有后台的人,如果单凭几句话就能轻松拿捏对方,那火候还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教孩子吵架能力,教的是方法,练的是气势

如果不知道如何提升孩子的胆量、气势,建议大家看看兰妈总结的以下几个方法:

01

第一:

通过写信的方式和孩子建立亲密

每个孩子即使身上有再多缺点,但在家里都是爸爸妈妈捧在手心里的那个宝贝

而一说起孩子在外面被欺负这件事情,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暴跳如雷,要么质问孩子“是谁欺负了你”,要么批评孩子“别人欺负你,那你就狠狠地打回去呀”

然而,有一位妈妈,她在她女儿受欺负时却给孩子写了一封信

她在信中表示:

亲爱的女儿,我希望你身边有很多的好朋友,可我更希望你拥有质量高的朋友

上个星期的周末,你一个玩得好的同学邀请你去参加她的生日会

你很开心地准备了平时你都舍不得买的礼物,可中途同学却嫌你走路太慢了,就把你甩在身后不管你

你根据模糊的记忆路线追到楼下,你打电话让她下楼去接你,可她却跟另外几个同学玩得忘记了时间,让你一个人站在冷风中孤零零地等了半个小时

最重要的是,你把你精心准备的礼物递给同学时,她还嫌弃地说了一句:“太幼稚了”,然后就随手丢到一边

你看出了同学的不开心,一个劲地道歉说:“对不起,我来晚了”,可人家压根就没有把你当回事,看都懒得看你一眼

所以,妈妈要告诉你:健康社交一定要戒掉“友情脑”

所谓的友情脑,就是在你的眼里“友情高于一切”,愿意为了朋友讨好、委曲求全,以至于你分辨不出友情的好坏

就像你这次为了维护和同学的这段友谊,你总是一个劲儿地放低自己的姿态,然后想方设法地把对方捧着、哄着,可人家呢,从来就没有把你当回事,反而觉得你就是那个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的人

现在静下心来想想,妈妈觉得一定要早点告诉你几句话:

第一:嫌你送礼物不好的朋友不要交,因为他图的不是你这个人、而是你的东西

第二:不要为别人随便改变你自己,你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你

第三:任何时候让你感到不开心的人和事,你都可以拒绝,因为这是你的个人权利

刚开始的时候我不明白,觉得这位妈妈有些多此一举了,明明可以面对面沟通的事情,为什么非要通过写信这么复杂的事情表达出来呢

可当妈妈表示写信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时,我沉默了

她告诉我:

“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出口成章,而我恰恰就是那个脑袋想的有多么好,到了嘴边却说不出来话的人”

“所以,我要给我自己总结和思考的时间,我还要给我女儿思考和总结的时间,写信的过程中我可以把我脑袋里所有能想到的都写进去,女儿在看到这些信时,她自己也会有个缓冲酝酿的时间,如果我直接告诉孩子真相,她也许并不能接受,如果我直接给她讲大道理,她肯定也根本就听不懂”

听到这里,我突然就释怀了,也突然明白为什么之前和女儿沟通时都互相怄着气

其根本原因,就是每个人接受某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有一个消化的时间,面对面虽然可以有效解决问题,但同时也最容易忽略孩子“能不能接受”、“能不能听懂”的内心所需

就像你辅导孩子写作业一样,在某一道题上,你跟孩子讲了很多遍之后,你会问他“听懂了没有?会不会了?”,如果孩子摇头说不会,那接下来你肯定会发脾气,责怪孩子没有认真听讲,但如果孩子点点头,接下来又频繁出错了,也同样会遭受到批评

可见,“接受”这个东西确实是需要时间酝酿

成年人如此,小孩子也不例外

而孩子被欺负了,我们教孩子吵架时把“我”、改成“你”也是一样

如果担心孩子不能接受,或者学不会这些话,那就先通过写信的方式把它们温柔地传递给孩子吧

02

第二:

在家里经常和孩子扮演不同角色

教孩子学会某一个技能,从来都不是通过某一个方法,某一句话就能传递到位的

孩子从“听”、到“学”、再到“运用”,这些都是一个缓慢而需要方法的过程

就像教孩子吵架要把“我”、改成“你”一样,这可不是通过写信、或者嘴边传达几句就够了

如果我们只做到这一步,那孩子也只能学到最初的“听”,他们脑子里或许对这个方法记忆深刻,但真正运用在实事上就会变得紧张、口吃、甚至怯懦地躲在一边

就像孩子站在讲台上演讲一样,即便是出口成章的优秀生,他们一站在讲台上同样也会紧张,特别是看着台下很多同学注释的目光,心跳都会不由地加速,脑子里想好的词也会出现短暂的空白

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说法,因为每一个拥有朗朗上口、镇定自若气场的人,都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有过长时间的磨练与积累

而我们希望孩子拥有吵架能力时,也要在平时的相处过程中下些功夫

比如,平时在家里有时间了,就跟孩子玩一玩角色扮演游戏,这个角色可以是老师和学生,可以是同学与同学,可以是朋友与朋友,也可以是孩子希望的任何角色

这种角色扮演游戏,可以很好地深入孩子的内心想法,也能更直观真实地了解孩子的社交情况

记得小女儿读幼儿园的时候,有那么一个阶段总喜欢闹脾气,每天到了早上要上学时不是衣服穿得不满意、就是头发梳的不好看,即便是前边所有的事都满意了,走在路上也使劲拽着你的手,整个人都显得格外地烦躁、不开心

最重要的是你问他“怎么回事”,她摇摇头,你跟她商量“先乖乖上学,等放学就给她买最喜欢的芭比娃娃”,她也摇摇头

面对怎么说、怎么做,都无法洞悉她想法的局面,我有那么一瞬间情绪达到极致,有时候生气起来还直接把她扔在学校门口,虽然只是“假装离开”地吓一吓孩子,可事后想想才反应过来自己的做法有多么糟糕

直到有一次在游乐场玩,我看到小女儿跟一群孩子在玩角色扮演游戏,由于个高一些,她也暂时当起了“小老师”一角色

特别是“小嘴巴不说话”、“我让你把小手放在背后,你没听到啊”的奶凶奶凶声音,瞬间逗笑了全场的家长

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女儿能把这些话模仿得维妙维肖,又何尝不是她在学校所经历的真实情景呢

所以,对于孩子身上每一份不愿意说出口的情绪,家长都无须感到暴躁、委屈,因为这件事情从头到尾都不是孩子的错,错就错在我们不够了解孩子、没有取得孩子愿意分享的信任感

而透过这件事,我们去看待孩子受欺负时有没有吵架的胆量与勇气,也是一样的

如果我们想更直观地了解孩子,那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跟孩子还原场景

特别是在对话、和斗嘴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允许孩子自由发挥、敢说敢言,这种“开口言”的方式就可以有效地锻炼孩子的外在气场

03

第三:

每天睡前至少和孩子聊天十分钟

听过这样一句话蛮有感触:“你应该庆幸孩子敢跟你顶嘴,因为孩子顶嘴的底气,是来自他确定了你的爱”

确实如此,孩子敢不敢畅所欲言,有没有畅所欲言的勇气都是来自父母爱他们的底气

一旦孩子感受不到爱,他们自然就会变得唯唯诺诺、胆小害怕

有个朋友,从小就是家管严

父亲是出了名的坏脾气,母亲虽然没有父亲那样的坏脾气,但每一次的沉默旁观又何尝不是一种伤害呢

印象最深的一次,朋友遭受到校霸凌,她被几个高年龄的大哥哥大姐姐勒索零花钱,还威胁她“如果第二天不带钱去学校,就把她揍得鼻青脸肿”

朋友害怕极了,就偷偷把父亲存钱罐里积攒的很多一元硬币带去了学校

刚开始的时候,朋友觉得父亲的存钱罐里有那么多硬币,偷偷拿几个根本就发现不了

可没想到,那些霸凌的高年龄孩子根本就满足不了,看到朋友乖乖往学校拿钱后,有了第一、第二次就有了第三、第四次

直到父亲发现存钱罐里的硬币少了很多,想都没想直接怀疑到朋友头上,并且连缘由都不问一下就给了一顿暴打

那一次,朋友哭得撕心裂肺,她跟母亲求助说“我不是故意要拿的,是学校那些人逼我拿的,如果我不拿他们就要打我,我害怕…所以才会那么做的”

母亲听完这些冷漠地转过头,然后说“那还不是你太懦弱了,如果你真的不拿钱去学校,看他们敢不敢揍你,就是故意吓唬你”

听完那些,朋友再次心凉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她不管在外面受到了多大的委屈回家都从来不吱声,和父母之间的感情也变得越来越冷淡

特别是成年之后,一年到头基本上就不往家里打电话几次,每次谈起父母也全是痛苦的回忆

听完这些过往经历,我突然觉得教育孩子的成功之处,从来都不是培养一个才华多么出众的成功人士,而是培养一颗想起过往就充满幸福回忆的富足内心

不记得什么时候,还听过这样一段特别通透的话:

那些能够杀出原生家庭的,确实都是非常厉害的人

假如一个人的人格形成阶段,在幼年时期所面对的都是内耗、谩骂、扭曲和否定,那么这个人的整个思维认知都是混乱的,而在这种状态下没有人指引,也没有长歪,还能不断地修复改正,并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真的很不一般

现在仔细想想确实如此,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难以走出原生家庭伤害的原因

认识一位原生家庭比较好的朋友,她从小没有遭受过霸凌伤害,也没有被父母的恶劣语言伤害过,在充满正能量的健康环境下她乐观开朗,仿佛谁靠近她都犹如吃了开心果一样,心情乐呵得停不下来

大概也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吧,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每天不管多忙多累,总是会在睡前腾出时间和孩子好好聊天

有时候聊今天发生的事,有时候聊明天感兴趣的事,有时候还聊孩子想聊的话题…

总而言之,朋友和她女儿的关系相处起来特别轻松,没有复杂的攀比焦躁、也没有所谓的“为你好”

也正因如此,朋友的女儿在外面基本上就没有遭受过霸凌

一方面是孩子每天回家都给她分享学校发生的事情,有不对劲的地方也就及时终止了

另一方面也是孩子感受到了充足的被爱,在爱的底气下性格乐观开朗,对于伤害她行为与事敢于直面、从不吃亏

所以,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爱孩子,不止是为孩子提供衣食住行,还有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的能力,而这份能力恰恰又是孩子成长里的底气

特别是他们受到欺负和伤害行为时,充足的被爱和底气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安全感,他们也能更好、更理智地处理矛盾与冲突

那么,关于如何才能让孩子吵架吵赢的方法,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0 阅读:41

如波谈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