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体制内中年读者和我吐槽,
他所在的某设区市的D城区,曾经是每月15日固定发工资,工作十多年来雷打不动。
但去年下半年以来,经常在15日之后,甚至拖到月底才发,每每过了15日,不见工资到账,就会有很多小道消息传来,什么银行拒绝放款了,什么城区账户上的钱被债主强行划走了,
最可怕的传闻是说要降薪,不是减少绩效奖金那种,而是说到手工资全额发有难度了,准备打点折。
结果上个月月底,拖了半月的到手收入真的打折了,说是暂时欠着,日后会补发,但大家一片愁云惨雾。
比如读者这样的中年人,普通家庭背景,上有老下有小,老人有退休金虽然低点却不用他负担,但小孩正是花钱的时候,关键每月的房贷是固定日期要还的,不会因工资推迟而推迟。
如今到手收入打折,一下体会到了捉襟见肘的感觉。
读者的专业是法学,这些年因为工作关系业务也一直没丢,当然和法院的比有差距,但出去找到饭吃应该可以,所以读者萌生了辞职的想法。
其实体制内辞职分两种情况,
年纪轻轻学历不错的单身汉,我大多会劝辞不劝留,
而35岁以上有家有口的,我大多会劝留不劝辞!
为什么,
前天关于高考的文章我说了,高考之前,你的人生是一道必答题。高考之后,你的人生是一道选择题。
而选择就会有成本,
年轻人,意味着容错能力强,选错了,换一个选择就是。
但中年人,选择上是没有多少容错能力的。就如同每月要还的房贷,拖欠几天,银行就会打电话,拖欠几月,银行就会走程序。
当然,只谈年龄肯定是以偏概全,像读者敢有辞职的念头就是因为具备难得的专业能力。
但是,社会现实你又了解多少,现在关键问题不是读者具备专业能力,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就业市场上35岁以上的求职者,靠投简历是找不到工作的!
是的,你没看错,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你当然可以举出无数个例子,我承认你的举例都对,但我还是要坚持我的观点,现在35岁以上的求职者,靠投简历是找不到工作的,
35岁以上,还能找到的工作的,很多是不靠投简历的,比如说靠人脉,这个你有吗?
还有很多35岁以上的求职者照样找到工作,但是请注意,他们的工作基本不靠投简历。
比如说,铁人三项,外卖,快递、跑滴滴;
比如说,吉祥三宝,保安,保洁,保险;
请问这些工作需要你认真投简历吗?
作为一个超过35岁的中年人,如果你在职场上没什么特别靠谱的人脉,没什么特别过硬的技术。
努力投简历,是找不到工作的,
这就是近年来残酷的职场现实。
与之佐证的,是行业数据,我们都知道这两年很多行业不太景气,数据上就不好看,但这几年求职类网站的数据却越来越好看。
5月21日美股盘前,BOSS直聘(NASDAQ:BZ,HK:2076)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公司在第一季度获得了扎实增长,营收、付费企业客户数、平均月活跃用户数等主要经营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
说个冷知识,在美股上市的公司,财报是要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PWC)、毕马威(KPMG)、德勤(DDT)和安永(EY))审计才行。
所以这个财报数据,应该不会假。
再说一个冷知识,因为美股上市公司必须要四大会计事务所审计,而前些年国内赴美上市的企业络绎不绝,所以四大所在国内广纳贤才,待遇很高,是名校毕业生的向往和骄傲。
但这几年因为中美关系,很多企业退出美股,更多的是停止赴美。
业务量暴减,四大所在国内大幅裁员,昔日名校生,如今都在投简历。
这正是BOSS直聘这类求职网为什么越来越赚钱的原因啊!
现在求职类网站的付费服务太多了,五花八门。
针对企业用户,开通智联招聘企业账号要花钱,一个账号五六千,各种岗位曝光率的付费功能,刷新一次10块,置顶50块,获取候选人简历上的联系方式,下载一个简历30块。
针对个人用户,页面频繁出现各种课程广告,评估自己的竞争优势有多大,有哪些公司看了你,简历置顶,定期刷新等功能。
当然,更大的收入是来自广告投放,因为注册用户在线人数屡创新高,这就是流量啊。
为什么求职网站注册用户会屡创新高?
大家认为呢?
所以,现在35岁以上的求职者,靠投简历基本是找不到工作的,因为投简历的太多了,企业自然会选择年轻的,甚至会花钱设置一下,年龄大的简历直接变成已读不回,而你却还在傻等。
所以,我对读者建议就是苟住,无论如何都要熬下去。
到手收入减少,那就要开源节流,
就拿节流来说,我就替读者分析了,他小孩学钢琴,每年费用2W左右,我建议他如果不行先停了吧。
从实用角度出发,普通人家的孩子,学会钢琴马术高尔夫不会成为贵族,只会成为一个略懂钢琴马术高尔夫的打工人而已。
你收入尚可时,愿意为情怀买单没啥可说的,
如今收支不平衡,还不赶快把情怀这项去掉,不比你人到中年想着辞职实用一百倍!
话说得太直可能有些伤人,所以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吧,
觉得不错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