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阿司匹林和他汀,自行停药会怎样?实话说:想长寿,得坚持做好2点

雅彤康康 2024-07-29 05:30:45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王伟(化名,以下简称老王)是小区出了名的大胖子,可想而知,高血压和高血脂统统都找上了他。为了控制血压和血脂,老王已经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足足有十年之久了。这么久以来并没有出现过什么差错,可就在前几天,意外发生了。

老王是小区公园的常客,每天都要在围棋亭坐上整整一下午,不到饭点不走,可这几天却没见老王出来打过照面,说来也真是奇怪。

平日的老棋友们总觉得不放心,便打算上门看看。

开门的是老王的女儿小琪,她招呼大伙在客厅坐下,半天才见老王有气无力的从房间出来,扶着额头说:“都怪你们说是药三分毒,差点要了我的老命。”

大伙一脸懵,直到听小琪解释完才知道,原来是老王在听说了长期吃阿司匹林对身体伤害特别大之后,便擅自停了药。

刚开始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终于在一天午休后出现了状况,老王一觉醒来就感觉头晕气短,整个头都感觉要炸裂了一般。

察觉情况不对,小琪便赶紧拉着老王去了医院,医生拿出血压计一量,没想到血压已经升到了170。

又开了一大堆药不说,并且还挨了医生的一顿严厉的批评,说他这种擅自停药的行为是非常危险的,停药后血压波动大,出现脑出血和脑梗死的例子不在少数。

老王被吓得不轻,庆幸自己捡回了一条命,在家里调养了好几天才缓过神来。

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些后怕,是药三分毒这句话好像有时候也并不那么正确,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阿司匹林和他汀虽不是神药,却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亲爱的读者,为了科普更多对大家有益的内容,作者每天辛苦写稿,创作不易,不得不在文中加入了短短5秒广告,观看即可免费阅读全文。我知道这可能会稍有打扰,但它确实能让我获得坚定继续写下去的动力。您的理解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会努力带来更多优质内容!

对于一些病友来说,既然还是要天天吃,深入了解一下“自行停药”的危害很有必要!

深究:吃阿司匹林和他汀,自行停药会怎样?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器官和血管经过多年的运作和磨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心血管疾病就是最先报道,同样也是最顽固的一种。它不痛不痒,从表面上看与健康的人并无二样,却无法彻底根治,有的甚至需要终身服用药物。

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便是最常见的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其中,阿司匹林主要起到抗血小板的作用,它能够扩张血管,有效的预防血栓的形成。是对于心脑血管的一级预防药物,多用于治疗患者脑缺血、脑梗死等疾病。

他汀类药物作为降脂药的佼佼者,则主要为限制胆固醇的合成,进而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同样也是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但临床上需要根据合并危险因素的多少来选择服用剂量,与阿司匹林同时服用还能起到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可如果像老王一样擅自停药,不仅不能给身体带来益处,还很可能会导致血压、血脂反弹性升高,进而对心脏和、脑和肾脏等靶器官造成损害,严重时甚至威胁生命。

老王也不是个例,再给大家讲一个我之前遇到的患者,50岁男子张明(化名),十年前被诊断为高血脂,那时候的他还在忙于事业,家庭生活也充满压力。

起初,他每天按时服药(他汀),定期检查,血脂也控制得不错。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明认为自己渐渐对这些药物产生了依赖感,心里也开始有些抵触。

张明心想,高血脂这种病不就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好导致的吗?只要他好好锻炼,注意饮食,应该就能好转吧。于是,他开始减少服药的频率,有时干脆就不吃了。

直到有一天,张明在公司开会时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头痛,紧接着眼前一黑,失去了意识。当张明醒来时,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旁边是焦急的妻子和孩子。医生告诉他,之所以晕倒,是因为高血脂控制不佳,导致的脑供血不足;幸好送医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医生再次提醒大家,不论是处于哪方面考虑,都不建议高血脂患者擅自停药,高血脂患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监测血脂情况,长期甚至终身都需要服药。

用药小提示!

看完上面的内容,想必大家对于两种有药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医生在这里再次提醒大家:除了不要私自停药之外,使用这两种药物还有很多注意事项要关注,比如说:有没有不适合用药的人,用多少?用哪种剂型?食物对药物有没有影响......

我们拿阿司匹林为例,阿司匹林过敏者和重度心力衰竭者就不合适服用,危害过大;长期服用的话,建议服用肠溶性阿司匹林。因为这种剂型的阿司匹林可以很大程度的减轻药物成分对我们胃黏膜的刺激,从而防止因长期服药出现的胃肠道不适等问题。

可如果是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二次复发呢,我们建议大家服用阿司匹林的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75-100毫克之间为最佳。

总之,如果真的需要服药的话,一定要和主治医生咨询好注意事项,出现异常及时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当然,如果是目前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单纯的想利用这两种药物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的话,是非常不建议的。

都说是药三分毒,已经患病了,吃药是不得已而为之,没必要自己给自己找药吃。调整饮食,摒弃不良习惯比任何药物带来的预防效果都要强得多,特别是以下这两点,哪怕是长期吃药的人,只要做好了,照样可以长寿。

长期吃药的人,做好这两点,也能长寿!

第一是多运动,不少人都会建议,人在上了年纪以后就应该少出门少运动了,老胳膊老腿的,万一磕着碰着麻烦就大了。

其实避免运动指的是避免剧烈的运动,一些轻缓的有氧运动还是非常有必要做的,特别是心脑血管不好的人,更要动起来。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人的心肺功能,这一点不管是对于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来说,都适用。

因为运动会促进交感神经及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从而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和茶酚胺类等物质。而这些物质有助于促使心脏及外周血管收缩,使心室壁肌肉增厚,最终达到增强心肌收缩力的目的。

另外,适当的运动还能促使冠状动脉血管扩张,避免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等症状。

因此,建议老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2次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快走、登山以及打太极等。刚开始运动时强度不用太大,时间也不宜过长,给身体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切勿因心急而办了坏事。

第二是控制体重,俗话说的好,千金难买老来瘦,这句话可不是空穴来风的,随便观察一下你就会发现,患有心脑血管这类疾病的,大多都是胖子。

这是因为肥胖会增加心脏的负荷,而过多脂肪的摄入会导致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升高,血液中的血脂含量也会随之升高。

这时动脉内膜血小板的黏附增加,从而就促进了血栓的形成,而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血栓的形成。

所以适当减重,控制脂肪的摄入,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大家注意:适当减重≠盲目追求瘦!对于老人来说,太瘦也不是好事,抵抗感染的能力下降,营养摄入不足等等都是问题!

总的来说,越是年纪大了就越要管住嘴迈开腿,要相信病痛是追不上爱运动的人的。其实心血管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已经悄无声息的来到了你的身边,而你却无动于衷。

心脑血管病变的三个信号,注意接收!

①胸闷、胸痛

心脏是我们生命活动的第一大动力支持,当心脏的内部血管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后,管腔狭窄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向下,使心脏负荷增加。再加上心肌供血不畅,会更为容易的在血管原有狭窄的基础上引起血管痉挛,继而演变成胸闷、胸痛等不适。

所以,当我们突然出现胸闷、胸痛的不适时,应尽快前往医院,排查心脑血管病变的可能,尽可能的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②头晕

心脑血管病变的一个典型症状就是血液循环不畅,当脑部血液供应不足的时候,就会出现头晕的症状。这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斑块脱落,当这些斑块随着血液循环到脑部血管时,发生堵塞,就会出现因脑部供血不足而引发的头晕。

当然,出现这些症状时也不要过度慌张,可以先坐下休息一会儿,看症状能不能得到缓解,等身体恢复到相对平稳的状态时,再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医院。

③视线模糊

有时候明明那个东西就在眼前,可总是觉得看起来模模糊糊的,下意识的以为是自己看报纸或者看电视把眼睛看坏了。殊不知这也是心脑血管病变给你发出的一个重要信号!

由于脑供血不足进而导致的眼部供血不足,会使视神经受到短暂的压迫,出现视线模糊不清,眼压低等症状。

总而言之,不要忽视身体出现的任何不适,这很有可能是它向你求救的信号,很多病在早期都是比较容易治愈的,关键还是早发现早治疗。

结语

常言道,没有人想生病,如果可以的话,谁不希望没病没痛过一辈子。

但这些话总不能只是嘴上说说,只有真正付诸行动,管住嘴迈开腿,才能留住健康。当然,如果不小心生了病,也不用太过焦虑,好好听医生的话,该吃药还是要吃药,千万不要因为别人说是药三分毒就擅自断药,这么做的后果比天天吃药带来的伤害要大得多。

所以,适当控制体重,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养成运动的习惯,让我们的血管得到放松和锻炼,长寿会悄悄来到你身边的!

参考文献

[1]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导致脑出血的风险有多大?》,光明网.2020-12-15.

[2] 心血管疾病正确用药,医学专家教你阿司匹林和他汀该该怎么吃.北京卫视养生堂.2020.06.10

[3] 《家有心脑血管病患者,我们该注意些什么?》,新民网.2020-04-23.

0 阅读: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