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二位皇帝,他的一生可谓是多姿多彩,有着诸多大手笔,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其能力足以在清朝十二帝之中排进前三。
那么康熙帝有多强呢?
这么对比吧,以康熙帝光辉的开端智擒鳌拜来说,清朝也有这么一位皇帝有着类似情况,是将权臣扳倒后才彻底亲政,那便是嘉庆帝。
嘉庆帝在当了三年的儿皇帝,等到父亲太上皇乾隆帝驾崩以后,是将权臣和珅以办理丧事为由禁于宫中,切断与外界联系,再不费吹灰之力的收拾,不过这件漂亮事情,并非是嘉庆帝的光辉开端,而是他皇帝生涯中唯一一项拿得出手的成就,自此以后嘉庆帝只能是勉强守成,再没有大动作。
相比之下,智擒鳌拜只是康熙帝光辉的开端罢了,甚至对于康熙帝一生的诸多大事件来说,这个成就也就一般般了。
当然说是一般般,其实也只是相比之下,而且这件事还是有着巨大风险的,如果不成功,康熙帝就没有了未来,甚至很可能会因此被废,但最终却险中取了胜。
那么今天宋安之就来说说康熙帝智擒鳌拜的背后历史,这实则是孝庄皇后对于辅佐大臣的清除,对于辅佐体制的结束,或者说孝庄皇后在利用完鳌拜打压完多尔衮余部后,感觉鳌拜一家独大,对于皇权威胁太大,所以是卸磨杀驴。
有人说康熙帝如果失败了,孝庄皇后会如何做呢,对付得了鳌拜吗,其实就有点杞人忧天了,真正对付鳌拜的其实就是孝庄皇后,鳌拜即使逃得过康熙帝布置的杀招,也逃不过孝庄皇后肯定预备的后手。
一、孝庄皇后权力很大,对于朝政影响举足轻重,有着她的支持,少年天子康熙帝才可以完成智擒鳌拜之举。
顺治帝福临在今天的评价并不高,因为他在位时期的大部分功绩,都是当时实际统治者摄政王多尔衮打拼下的。
但客观来说,顺治帝自顺治八年亲政,直到顺治十八年驾崩的十年时间之中,还是有着一定作为,并且是进行了改革,属于是开明派。限制了诸王贝勒权力,集中皇权,提高汉官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行事多有效仿明太祖朱元璋,诸如设立十三衙门等。
也正因为如此,顺治帝与母亲孝庄皇后还有支持他的两黄旗势力发生激烈冲突。这点通过顺治帝遗诏便可以看出一二,明明是遗诏,却如同罪己诏一般,历数自己的14条大罪,是自己将自己骂得狗血淋头,这背后肯定有着孝庄皇后的授意。
根据《汤若望传》来看,顺治帝在去世之前,为了防止自己的改革半途而废,曾想选择一位堂兄弟继承自己的皇位,很可能就是安亲王岳乐。不过随着孝庄皇后和诸王大臣的反对,只能不了了之,最终选择皇三子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帝继承皇位。
可以说在顺治后期,孝庄皇后与儿子顺治帝发生剧烈冲突的背后,是开明和保守的对立冲突,孝庄皇后也俨然成为保守派最大代言人。而顺治帝驾崩后,留下的辅政体制,其实意味着保守派的胜利,四大辅政大臣,也都是保守派。
等到康熙初年,孝庄皇后更是拥有巨大权力,《汤若望传》中是这般记载:“太皇太后(孝庄太后)对于政府有巨大的势力”。
在《清史稿》之中有着这般记载:“太后(孝庄皇后)不预政,朝廷有黜陟,上(康熙帝)多告而后行”。
这说明康熙帝亲政以后,孝庄皇后是不再干预朝政。以此来看,在康熙帝亲政之前,孝庄皇后是拥有很大的权力,对于朝政也是有着干预的。
正因为孝庄皇后有着丰富的执政经验,所以虽然不干政了,但康熙帝这个孙子,出于尊重和请教,人事任用上,依旧是多有告之孝庄皇后。
二、鳌拜是孝庄皇后集中皇权的刀,用来打压完多尔衮余部,成为新的威胁以后,鳌拜也就到了倒台之日。
在四大辅政大臣之中,索尼、遏必隆、鳌拜都是两黄旗之人,而两黄旗是当年清太宗皇太极集中皇权时亲领的两旗,是忠于皇权的势力。
唯独排名第二的辅政大臣苏克萨哈是出自正白旗,代表了两白旗势力。而两白旗属于当年摄政王多尔衮的势力,苏克萨哈也是多尔衮的心腹,不过他在多尔衮死后,及时倒向顺治帝,通过诬告旧主多尔衮图谋不轨,才得以保住自己,没有被清算,并且还成为了顺治帝亲信。
虽然多尔衮死后,顺治帝将苏克萨哈纳为亲信大臣,没有将之前由豪格统领的正蓝旗重新纳入上三旗,确定正白旗与两黄旗一般为天子亲领的上三旗,但两黄旗与两白旗的宿怨依旧在,矛盾还是很大的。
对于从多尔衮擅权时代走过来的孝庄皇后来说,两白旗势力不只是不值得信任,更是不稳定因素。尤其是顺治帝亲政以后,因为开明的改革,在保守的两黄旗反对后,想通过扶持出身正白旗的董鄂氏为皇后,以提高正白旗地位来抵制,更是使得孝庄皇后对于两白旗更不喜欢,认为这是威胁皇权的因素之一。
所以等到辅政大臣之末的鳌拜上蹿下跳的打压两白旗时,不只是索尼默认,遏必隆支持,孝庄皇后也是没有什么表示。
鳌拜可谓是打压两白旗的急先锋,先是强行将两黄旗与两白旗换地,杀死反对的两白旗大臣。等到资格最老的索尼于康熙六年病死,鳌拜的权力是越来越大,是肆无忌惮地打压两白旗,竟然不顾康熙帝反对,矫旨杀死苏克萨哈这个排名第二的辅政大臣。
至此两黄旗是全面压过两白旗,当年支持多尔衮的两白旗势力已经是被打压得抬不起头来,也是符合孝庄皇后的利益。
不过随着两白旗被打压,还有索尼病死,加之遏必隆支持鳌拜,反而是形成鳌拜一家独大的情况,于是鳌拜成为皇权新的威胁。
孝庄皇后自然不会任由鳌拜这般擅权下去,其实她早有布局。早在康熙四年,孝庄皇后就为康熙帝定下婚事,让其迎娶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将索尼及其家族绑在自己这一方。
正因为如此,像后来康熙帝打算智擒鳌拜时,索尼的儿子索额图,直接辞去吏部右侍郎职务,跑到宫中任一等侍卫,在鳌拜入宫时,协助康熙帝擒获鳌拜及其党羽。
而康熙帝智擒鳌拜的计划,背后肯定有着孝庄皇后这种老辣政治家的指点。而且智擒的背后,可不是说抓住鳌拜这个首脑就万事大吉了,毕竟鳌拜还有不少死党,这些死党鱼死网破之下的反抗可是不容小觑。
于是史书出现了如下记载:“五月乙未,以黄机为吏部尚书,郝惟讷为户部尚书,龚鼎孳为礼部尚书,起王弘祚为兵部尚书”。是将关键岗位换成忠于皇权之人,将鳌拜的人调出京城。
重要人事任命的背后,肯定有孝庄皇后的参与,不然鳌拜权势滔天如此,以康熙帝当时被架空的状态,单靠他自己,很难完成这样的人事任命和调动。
而人事任命以后,便是“戊申,诏逮辅臣鰲拜交廷鞫”。
在处理鳌拜的事情上,年轻气盛的康熙帝也是表现老辣,不只是对鳌拜网开一面,留其性命,更是缩小了打击面,只杀了少数鳌拜死党,避免了人心惶惶,使得这场风波没有愈演愈烈,而是及时平定下来,为自己真正亲政起到积极作用,这背后肯定也有孝庄皇后的指点。
所以说康熙帝智擒鳌拜的背后,是孝庄皇后与辅政大臣的博弈,利用辅政大臣集中了皇权,等到辅政大臣成为新的威胁以后,就动手将其处理。
三、还有一种可能,孝庄皇后是通过鳌拜来掌权,与康熙帝是对立的。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鳌拜对于孝庄皇后来说,就是自己集权的打手罢了,利用他来打压两白旗,甚至是架空康熙帝。
后来年少的康熙帝通过清除鳌拜,震慑住了祖母孝庄皇后,展现了自己的能力,使得孝庄皇后彻底放权,自己得以掌握大权。
不过这种可能性很小很小,如果孝庄皇后真的一直支持鳌拜,是鳌拜的最大靠山,那么年少的康熙帝根本斗不过她们。
而且鳌拜后期的所作所为,很明显是不受控制了,不利于皇权集中,孝庄皇后可没有那么不清醒。
毕竟康熙帝可是她在顺治帝子嗣中亲自挑选的,从小便是悉心教导,所以康熙帝在成年后回忆道:“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矩度”。
一边是从小悉心教导寄予厚望的孙子,一边是大臣,孝庄皇后自然是选择孙子。而且纵观孝庄皇后在顺治、康熙年间的表现,她并非如同后世慈禧太后那般,有着很强的政治欲望,是牢牢掌权,不舍得放手,她的政治欲望,并不强烈,自然也不至于通过鳌拜来掌握大权。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中国大历史,主打明清历史,更多独特视角,原创文章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