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入伏冷飕飕,晚入伏热死牛”,今年入伏是早是晚?伏天很热吗

勤奋努力的我 2025-04-18 17:29:28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进入夏天了,而夏天也是江南的梅雨却已蓄势待发的季节。但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不同,进入夏天特别是进入三伏天以后,天气的炎热程度已经超过了南方。

由于今年是双春年,所以今年三伏天也是不同的,而今年入伏在公历7月20日,对此村里老人流传了这样的说法:“早入伏冷飕飕,晚入伏热死牛”,那么今年入伏是早是晚呢?今年三伏天热到哭吗?我来回答一下:

今年三伏天不一般:

当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来临,中国大地将迎来最富传奇色彩的节气——三伏天。

当然三伏天也是不一般的,它不仅关乎着庄稼收成的饱满,也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影响的。

那么什么是三伏天呢?何时入伏呢?

三伏天,是老祖宗经过长期观察自然现象而推算出来的,并蕴含着精妙的天文历法智慧。

按照传统的说法:“夏至三庚入伏”,意思是说进入夏天第四个节气夏至第三个庚日开始入伏。

第一个庚日是初伏,大约十日;

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大约时长十或二十日;

第五个庚日就到了立秋了,也称为末伏,大约十天。所以这也组成了完整的"三伏"。

当然三伏天是按照天干地支纪日法为核心的计算方式而来的,这也蕴藏了老祖宗的智慧。

入伏的早晚对于庄稼有没有影响呢?

今年三伏天已经出炉,我们一起看一下:

今年三伏天具体日期如下:

初伏:2025年7月20日~7月29日 ,共计10天;

中伏:2025年7月30日~8月8日, 共计10天;

末伏:2025年8月9日~8月18日 ,共计10天。

所以来说,今年三伏天和往年不同共计30天的时间,从7月20日入伏、到8月19日出伏。

入伏的早晚对于庄稼有没有影响呢?

其实影响是很大的,因为在古时候的农业社会,入伏时间的划分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比如说:

以南方的长江流域的稻作区,此时三伏正值水稻孕穗关键期,因此三伏天是炎热还是凉爽,都会影响着粮食的收成。

还有北方地区的黄河流域,这里以粟作区为主,种植的是小麦,谷子,玉米等等,进入伏天以后此时春播作物进入灌浆阶段。

所以我们老祖宗经过长期观察自然现象发现,三伏天的入伏时间的早晚直接影响着降雨分布,进而左右着作物收成。

“早入伏冷飕飕,晚入伏热死牛”的意思:

什么是早入伏和晚入伏呢?

所谓早入伏和晚入伏,主要是根据夏至节气后入伏的时间早晚来划分的。

如果入伏时间,在夏至后的第20天到第25天之间,那么这也称为“早入伏”;但是如果入伏时间在夏至后的第25天到第30天之间,则称为“”晚入伏‌”。

今年入伏的时间是早是晚呢?

按照传统的说法,今年入伏的时间是公历7月20日,而进入夏至的时间是公历6月21日,在第25~30天之间,所以今年入伏属于“晚入伏”。

按照传统民俗说法,“早入伏冷飕飕,晚入伏热死牛”,这也说明了今年三伏天还是非常热的,夸张的说,用“热死牛”来形容。

那么“早入伏冷飕飕,晚入伏热死牛”有道理吗?

和二十四节气不同,三伏属于"杂节气",其浮动日期也是暗合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

而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庚日间隔约11天的规律,和与太阳活动极小期也是存在某种关联,所以也有了三伏天冷热的说法。不过按照传统的说法来看:

“早入伏雨冷飕飕”:

也正处于长江流域形成“早梅雨”的时候,如果入伏偏早的话,那么这充足的降雨天气也是让南方地区雨水不断的。

比如说在2016年的时候,出现了早入伏,而长江中下游出现超强梅雨,此时武汉单月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这也符合早入伏冷飕飕的说法。

“晚入伏贵如油”:

同样按照传统的说法,如果入伏比较晚得话,那么炎热的天气会集中在整个三伏天,天气也是非常蛇的。

我们以2022年华北地区为例子,在2022年,恰逢农历六月入伏,这属于晚入伏。

但是这一年西太平洋副高异常偏北,导致雨带过早移至东北,中原地区出现"汛期反枯"现象,天气也达到了37摄氏度以上。

当然还有一些例子也说明了早入伏和晚入伏的特点:

1987年是早伏年,太湖流域出现百年一遇洪灾;

1994年是晚伏年,华北遭遇持续50天的高温干旱。

不过来说,一些传统农谚到了现代以后我遭遇挑战。比如说:

在2020年,长江流域因为“暴力梅”现象和晚伏年景重叠,这也打破常规认知。

还有2023年,华北地区的“七下八上”"主汛期与三伏完全重合,这也创造出“雨热同季”的现象。所以来说一些异常现象也是在提示我们,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一些异常的天气,也正改写了气候的规则。

写在最后:

通过上述谚语来说,俗语“早入伏冷飕飕,晚入伏热死牛”,也不过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谚语,当然三伏农谚犹如一面古镜,既映照出先民观天察地的智慧光芒。所以对于三伏天的俗语,我们还是以参考为好,具体还是以当地气候为准。原文链接https://www.jiankang23.com

1 阅读: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