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等我回来看您,好好吃饭”。这是一位即将奔赴军营,临行前在众多新兵家长欢送新兵队伍中看到的一幕。
这位老奶奶年近九旬,得知亲手带大的孙子,要当兵了,既满心支持又有所不舍。这不,在孙子出发这天,坐着轮椅特意来到欢送新兵现场。
站在队伍里的孙子,当得知自己的奶奶坐着轮椅来送他时,心情非常激动,瞬间走出队伍来到奶奶面前,眼含热泪对奶奶说,“奶奶等我回来看您,好好吃饭”,说完这句话之后摘下帽子,给奶奶磕了个头。
这一幕不仅感动了这当兵的孙子,眼泪哗哗的,还感动了身边很多送孩子参军的家长和一些新兵,不少人都流下了眼泪。有人直说,这奶奶太伟大了,能不能等到孙子回来,还是回事。
“父送子、妻送郎”当兵参军是我们的光荣传统,现在感觉好像没什么特别之处了。从媒体上看到这一幕,还是很有感觉的,个人也是一名军人,曾经在部队服役三十多年,对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
每每看到部队的新闻,特别是每年新兵入营的信息,都特别关注。前几天,看到奶奶送孙参军,尤其是孙子对奶奶说的“奶奶等我回来看您,好好吃饭”这句话,加之给奶奶的磕头,太让人感动了。这不仅是奶奶的伟大,更是这孙子的成熟。
看到这一幕,突然想到几十年前,也曾经有过这一幕,只是时间、地点、人物不物罢了,那是“妻送郎”上战场,也是这一句“你等着我,我会回来的”,就这一句话成了妻子的终身信仰,坚信革命必会胜利,丈夫一定会回来,一等就是75年,初心不改。为等待丈夫凯旋,每年为他打一双草鞋,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都双目失明了,仍然坚持每年打一双草鞋。其实丈夫早就牺牲了,当地有关部门曾经告诉过她,不要等了,可她就坚信丈夫“你等着我,我会回来的”这句话,靠这种精神、信仰和对革命成功的自信,支撑她成为“共和国第一军嫂”,老人活到115岁。
时代不同了,环境不同了,但人的信仰信念没变,两句话虽然不同,但非常接近,体现的都是革命的情怀,都是爱国的表现。“妻送郎”是战争年代,当时妻子已经40岁了,在那个年代是相当成熟了。而“奶送孙”孙子不过20岁左右,说出这样的话,不仅是对奶奶来送行的感激,更诠释了他对自己选择从军的责任使命。
向这位奶奶致敬,向这位新战友致敬,愿你为强军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指正。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和更多的人。对此话题感兴趣的师友们可关注、可转发,可在下面留言、探讨、讨论与点评。谢谢!
注:图片来自网络,与文章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