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顾景洲出生于宜兴川埠乡上袁村,幼时家业颇丰,顾父顾炳荣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训,要顾景洲发奋读书,用知识出人头地,锦绣河山,故取名“景洲”。
少年时顾景洲就读于蜀山东坡书院,顾父督其学文习字,每日啜墨不止。民国十三年江浙军阀齐虚之战,祸及丁蜀地区,顾氏家道中落。几年后,顾家又发生一场火灾,家中财物化为灰烬,终于顾家无力供奉顾景洲继续读书了,随祖母邵氏学习制壶。
顾老少年时期曾经对邵全章说,如果让他去学造飞机,他肯定能当科学家,设计师。但老天断了他的求学之路,让他在家做壶,那么做壶他也肯定是最好的。
前半生在家国巨变的民国中度过,等到新中国成立后,丁蜀紫砂业百废待兴,时年39岁的顾景舟被邀请加入陶业合作社,作为丁蜀著名的"海归派”(上海),当时丁蜀镇长还怕顾景舟不答应,直接垫付了三块钱的入社费。自此顾景舟开始了紫砂创作的艺术之路。
1、藏六方壶
日本明治时期收藏家奥玄宝撰写的《茗壶图录》中就著录有藏六方壶。
《茗壶图录》载:“通体似龟形,而流鋬有昂首、曳尾之态,如动如止,故号曰藏六居士”。
其意是:此壶通体上看形似龟形,而且壶嘴和壶把又有龟昂首曳尾的形态,如动如止,因此命名为“藏六居士”。
壶身略成扁圆状,由钮、盖、口、身以至圈足皆贯以六棱,线条明晰工整,转折合度,筋囊饱满圆润,圆中见方、方中寓圆。此壶成型难度高,造型挺拔有力,做工严谨。底钤阳文款识“得一日闲为我福”。
2、菱花壶
采六瓣菱花式造型,桥形盖钮与口、身、圈足协调统一成一只六方菱花,筋囊向口收缩与盖上菱花纹路紧密吻合,毫厘不差。底微内凹。整体制作精细规整,线条简洁流畅,色呈赭红温润雅致,可称佳品。
3、鹧鸪提梁壶
1983年,妻子徐义宝被查出鼻咽癌,顾景舟带着徐义宝来上海求医,下榻在淮海中学一位叫周圣希的朋友家裡。心中苦楚,无处发泄,而他在下榻之所经常听到的鹧鸪声,恰恰触发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愫。从而创作此壶。
变化提梁的型式及空心盖钮以虚衬实,塑造耐人寻味的效果。壶身成短圆筒状,线条洗练明确,与盖和提梁浑成一体。配以较长的流,更有画龙点睛之妙。
4、上新桥壶
上新桥为六十年代顾景舟先生制作而成,为一代经典之作。此件作品盖款“景舟”底款“中国宜兴”,其时代特征明显,为顾老中晚年之作。
江南多水,长河上的斜拉桥、曲拱桥,村前屋后的木桥、石桥、竹桥,这些连接此岸与彼岸的形态各异的纽带,随处可见,这些江南水乡最常见的元素被用到的紫砂壶上,别有一番韵味。
圆扁腹身。肩上带一环,盖口一环,盖中间再一环,如水波荡漾,上有桥形钮立于其中。此壶线条处理得圆润通融。环形把手上塑一平背与盖钮呼应,又似一叶过桥小舟,亦利于提握。
5、均玉壶
壶身做圆角方柱体。圆口,短坡颈,小圈足,桥形盖钮塑来大有古意。无论整体或局部造型皆可见方中寓圆之意,有如天地方圆,和协统一。
6、 此乐壶
1979年,韩美林与顾景舟结识,二人一见如故,一直到1987年,两人合作创作了此乐提梁壶。壶上铭「自有乐盏」古篆,布局顶天立地,由韩美林操刀,乃取法破法、刀笔淋漓。
壶身扁圆如鼓,下大上小,盖的亦采扁圆形与夸张的瘦高提梁相互衬映,使整体造型看来既协调又隽永有味。提梁顺壶身较窄的肩部向上渐开,顶部与壶底宽度略同,成倒梯形,和壶身上下对称
7、扁腹壶
扁腹壶形,于转折衔接处皆以大弧型处理圆润丰腴。厚而短的流,浑厚的把手与乳钉形盖的,周身圆团团,上刻有范曾书画,更增怡然自得之感。
8、雨露天星提梁壶
直线与弧线交错运用,转折处明快流利。提梁及盖的造型设计突出,形成方中有方、方中带圆、圆中含方的构图,充分掌握雕塑与空间关系的美学概念。壶身丰厚扁圆稳住了上半部飞扬的劲势,流则浑厚有力。远观此壶有如飞鸟于天。
9、 井栏壶
井栏壶周身皆由弧线构成,线条圆融有力,简洁明快。壶身虽圆似方,沉稳而不凝滞。斜斜向上的管状流和重心略为下沉的环形把,前后呼应。壶的造型简单却无以增减,再三观之韵味无穷。
10、朱泥碗灯壶
以旧时家家户户常用的碗灯为形,整体呈饱满有力的圆球状。以直流、壶口与平背把手划出一道直线,使左右的流与把虚实对称,壶身和微微隆起的盖上下相应。盖的塑成锥状凸起,直似添满灯油初燃起的火苗。朱泥火候恰到好处,色泽温暖澄和。
11、双环壶
又叫双圈壶,此壶胎体十分细腻,表面由于长期把玩而呈现出光泽,壶身为圆筒状,过桥式盖钮,套以双环。壶嘴捏型精确,出水流畅不留涓滴。把手宽大朴质。整体造型隽永沉稳,有大气。
12、提壁壶
壶身作扁圆柱形,近底微外撇,折收成圆底,浅挖足。比例和谐匀称,虚实节奏协调,平盖扁圆钮、扁提梁,壶嘴从壶腹下部伸出,造型线直中寓圆、柔中见刚,工艺十分精湛。
13、洋桶壶
牛盖洋桶壶这一壶式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是当时农户下田耕作时,必备的盛水壶。此壶线面流畅、曲度合宜,尤其壶嘴及壶盖孔面的处理甚见功力,将日用品提升至艺术层面。壶嘴嵌入壶体和上扬舒展的比例恰到好处,壶主体的挺拔又不过分激厉,仿佛璞玉琢成。
14、汉铎壶
汉铎,汉朝之铎。铎是一种似铃的乐器,外形类钟,与井栏壶较为类似。
汉铎为卡盖、壶体像钟、柱钮上部有圈线、流直口平、耳把似方。与井栏壶比,壶嘴为直嘴,壶把没有飞把,壶盖没有水纹,壶钮有圈线。
15、桑扁壶
桑扁壶是传统的经典茗壶,明末清初邵亨裕、清末端方等皆有作品传世。
圈形壶柄略呈方形,与壶嘴的阳刚之气相呼应,大气得体;大平盖压肩,更方便冲泡;壶肚较深,利于叶片自然舒展;直流嘴如珠炮喷薄而出,力度十足,出、断水极其利索。
16、牛盖壶
通体散发一股扎实有劲的精神。圆筒身,肩略呈弧形与前伸的流及卷曲的把手无间地衔接,一气贯通。把手卷起活似随时欲扬起的牛尾般生动。壶口与盖各成一环上下密合无缝。
17、仿古壶
壶体呈扁腹状,直口,短颈,管状流,配环形把。弧状盖,乳钉形盖的中有小孔,底内凹,朱泥色华而不腻。浑圆雅致,有大家风范。一侧刻有"座有兰言"。
18、景舟石瓢
景舟石瓢,是顾景舟在子冶石瓢的基础上重新设计的的,于子冶石瓢相比,壶体更加圆润,壶把也比较圆融,壶盖较为扁平,桥钮亦然。
壶身呈椭圆梯形,上窄下宽,曲线柔和流畅,足为圆足呈三角鼎立状支撑,造型浑厚朴拙。型制为几何型,每根线条饱含了柔润,景舟石瓢充分了展出了线条的软而韧度。
石瓢造型的要点在于力道,要达此目的,则要协调好石瓢各个线条所构成的三角形的比例关系,身筒、流、把甚至钮都要相互配合,形成最佳比例,才能最终突出其独特的力度与气韵。
19、僧帽壶
僧帽壶原型是元代创制的瓷器。因壶口形似僧帽而得名。
顾景舟大师制作的僧帽壶,将方壶的精髓掌握得恰到好处,壶的整体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造型为口沿上翘,前低后高,鸭嘴形流,壶盖卧于口沿内,束颈、鼓腹、圈足、曲柄。
帽壶式被紫砂陶人公认为成形难度最高的方器形制,传世的紫砂僧帽壶数量也远少于其他紫砂壶式。
20、三足云鼎
三足云鼎壶也可称为云肩如意壶,
此壶造型是一鼎状,创意取自青铜三足圆鼎,壶身扁圆鼓状,壶流微曲三弯,稍收壶嘴,蓄势待发。壶把以环形流畅造型末梢收于壶身。
壶身下有三只外撇状三足,呈鼎式。直颈上装饰以回纹,压盖,盖面饱满与口面密合,壶盖凸起,盖沿亦饰以回纹与壶颈呼应,
壶纽成如意莲花微放状。壶肩上堆塑二十朵云纹,云纹上缘有一凸起装饰圆线环绕壶肩。壶把起处及壶流底部分别对称装饰如意纹,与云肩纹自然暗合,过渡巧妙。
此壶气度雄浑凝练,技艺精雅而工致,有青铜器之余韵,显精气神韵之美。
真难看
上新桥,雨露天星,朱泥碗灯,汉铎,仿古,看假,谢谢!
[呲牙笑][呲牙笑]不知真假,但也很养眼
德钟,石瓢,六方,井栏,仿古玩这几把就够了。
不管谁做的壶都是喝茶工具。掉地上都碎。
就每把壶而言,做得确实漂亮养眼,要是在加上泥料介绍将更有意义。呵呵呵
买了一个叫汪达明的,是谁?
都说紫砂壶永久了,包浆闪闪发亮,楼主应该找些用了好几年的紫砂壶拍出来给我们欣赏一下,
没时大彬牛吧
每把都是一个艺术珍品呀[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我有一套,值几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