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淄博赶烤,乘兴来到海岱楼,在这里发现了中国最美书店还有稷下学堂,登高望远,不由想起三十多年前在中学课文里学到的稷下学宫名人的文章。
孟子,多年在稷下学宫游学和授课,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孟子〉三章》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记得耳熟能详的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荀子,曾经三次出任稷下学宫祭酒,其座下两个徒弟,一个韩非子,一个李斯,都可算是影响后世数千年的人物。中学课文有他写的《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 臾之所学也;吾尝 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 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中学语文课本选的是《韩非子》中的《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此文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后病入骨髓、体痛致死的寓言故事。意在告诫世人特别是为政者,应该勇于正视现实,直面个人灾难、社会危机,及早采取救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