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珪对北魏的改造(二):有功的狗也是狗,咬不着我的狗才能活

采蓝说历史 2024-12-16 18:32:55

398年,拓跋珪对北魏进行了全面的改制,或者叫改编。核心意思只有一个:北魏没有独立经营和核算的子公司、分公司了,以前的小老板、小股东,都给我到各个部门去当管理,或者安心在老干疗养院给我养着。讲白了,其实就跟中原政权学了一下中央集权。

但是这种改革和尝试之后,必须要立马检测效果,看看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万一那些各部首领只是阳奉阴违地走形式主义,那就不大体面了。所以,399年正月,拓跋珪亲自带队去拿高车试车了,看看同志们在机构改革之后,还能不能唯命是从,有没有抵触情绪。

拓跋遵等三路大军从东路向长川进发,拓跋乐真等七路大军从西路向牛川进发,拓跋珪自己率后军从中路出髯水而发。看到没,带队的都是拓跋家的人。而且从这规模和配置来看,相当于举国大练兵了,那些被剥夺独立领导权的同志们一个都别想蒙混过关。

北魏这次效果检验的结果还不错。北魏军团狂屠高车三十余部,俘虏七万多人,缴获马三十多万匹,牛羊一百四十多万头。拓跋仪随后带了三万骑兵继续深入沙漠一千多里又追击打哭了七个高车部落,俘虏二万多人,缴获马五万多匹,牛羊二万多头。

拓跋珪对这次练兵的结果也很满意,同志们的表现很过关是一方面,收获也挺不少,要人口有人口,要牲口有牲口,这拿来给同志们发奖金,那是嘎嘎香呀!

至此,北魏算是初步告别最初的联邦制了,勉强邯郸学步地进入了部门制了。或者用中原历史来类比,就相当于从邦国制进化成了郡县制。

神功大成的北魏,又一出关就大手笔地威震漠北了,所以周围的势力暗自瑟瑟发抖。比如这一年年底,当年被他亲自带队追杀、几近灭门的刘卫辰之子刘文陈就识时务地前来投降。拓跋珪对这种能够主动放下仇恨的人很是欣赏,便以同宗之女赐婚,拜上将军,赐姓宿氏。小子,要忘记仇恨就忘得彻底点,重新开始就从改姓开始吧,免得你老是不自觉地回想起往事。

刘卫辰子文陈降魏;魏主妻以宗女,拜上将军,赐姓宿氏

有人会问,拓跋珪为啥不把刘文陈给杀了呢?这就是拓跋珪比刘裕高明的地方。没有牙齿的恶犬,你杀他干什么?拿他来当政治牌坊,去招降、策反他们家的旧部不香吗?他兄弟刘勃勃这个时候正在给后秦姚兴当小弟,谁能保证他手下没人觉得北魏的待遇更高而想跳槽的人呢?

不久之后,拓跋珪又组织了皇后大选,最终立皇后的方法是冶金技能比拼,每位参选女同志要亲手铸一座金人。为啥要这么干呢?免得草原部落那些靠娘家实力和关系说话的思想又重新抬头了。更深层次的目的,拓跋珪还是在试探自己说话好使不好使。

将立皇后,用其国故事,铸金人以卜之

最后,闯入拓跋珪选后决赛的是已经生下长子拓跋嗣的原独孤部领导刘头眷之女和慕容宝幼女。看看这俩女的,都是拓跋珪仇人之女,但刘头眷之女还好说,毕竟独孤部跟拓跋部的恩怨交织,拓跋珪的姑姑就嫁到那边了,还对他有救命之恩。但慕容宝之女就有点让人难以理解了,毕竟你拓跋珪刚把慕容宝打回了东北老家,这可不是很好化解的恩怨,万一慕容宝之女当了皇后,有啥其他想法呢?

拓跋珪不蠢,而且相当精明,他这么安排自然是有深意的。其实主要有三个用意:

第一是看能否借助慕容宝之女跟后燕化干戈为玉帛。此时的后燕君主是慕容宝的庶长子慕容盛,这小子咱们之前介绍过,14岁就能带着弟弟和小叔叔从前秦穿越战火连天的混战区回到慕容垂身边,被他爷爷慕容垂比作是他大伯慕容令那样的人物,能交好就交好。大舅子,恩怨嘛,一代了一代,咱们现在是一家人,过去的事就让它随风而逝吧。

第二也是安抚河北的一个政治动作。尽管慕容家已经日落西山了,但不管怎么说,他们家一直是汉化最到位的,跟汉人的利益融合也是最到位的。拓跋珪对慕容家闺女越友好,就越容易收拢河北河北势力的心。

第三就是在拓跋珪的预设之中,皇后是不会有什么政治权力的。让慕容宝之女成为皇后,他也可以给自己这个构想多一项解释理由。你们总不能让我给仇人之女安排过多的权力吧?

结果,还别说,还真是慕容宝之女当选。

这里后面还有一个插曲,拓跋珪把娶媳妇当成生意做上瘾之后,又找后秦的姚兴要女人当妃子。但是姚兴当时比较飘,觉得拓跋珪立了皇后之后找他联姻是看不起他,结果双方开战,姚兴被揍得很惨。

还要插一句,刘裕真的比拓跋珪差不少。拓跋珪是少数能够拎得清主要矛盾的成功者。创业成功之后,他没有像苻坚、刘裕那样急于去开疆拓土,而是懂得及时停下来整顿内部,修正系统,还能根据需要地放下身段跟以前的任何敌对势力示好……这才是真正能成大事的人。

回到拓跋珪集权的事情上来,那么集权者在成功之后,首先会去解决什么问题呢?就是绝对权威的问题,就是清除所有潜在威胁的问题,也就是跟功臣拉开距离的问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你们这些功臣每天精神抖擞、激情四射,咱也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内心里有啥奔头?咱得给你们划个雷池出来。

400年,拓跋珪处理了功臣派的李栗,理由是李栗不敬。

栗性简慢,矜宠,不率礼度,每在太祖前舒放倨傲,不自祗肃,咳唾任情。太祖积其宿过,天兴三年遂诛之

这位李栗是拓跋珪当年众叛亲离时跟着拓跋珪逃到贺兰部的21位元勋之一,属于元从之人。

李栗,雁门人也。昭成时,父祖入国。少辩捷,有才能,兼有将略。初随太祖幸贺兰部,在元从二十一人中

拓跋珪后来一度跟李栗好到什么程度呢?可谓不是亲兄弟,类似亲兄弟。

太祖爱其艺能。时王业草创,爪牙心腹,多任亲近,唯栗一介远寄,兼非戚旧,当世荣之

而且李栗本人也很争气,军功卓著,并不是吃软饭的关系户。

数有战功,拜左军将军。太祖征慕容宝,栗督五万骑为前驱,军之所至,莫不降下

那为什么拓跋珪突然要杀了这个异姓兄弟呢?其实就是杀自己人给外人看,杀鸡儆猴,我狠起来连自己兄弟都杀,你们都给我老实点、听话点,觉得跟我有关系、对北魏有功劳的人,先拿李栗当镜子,好好照照自己。

还别说,拓跋珪这招杀人立威的效果还不错。

于是威严始厉,制勒群下尽卑谦之礼,自栗始也

拓跋珪凭借自己无比的魄力和杀气,总算是把北魏的权力秩序强行暂时固化下来了。

404年九月,拓跋珪对开国功臣进行了分封调整。把之前的“王爵”和五等爵的“公、侯、伯、子、男”调整为“王、公、侯、子”四个级别,

九月,减五等之爵,始分为四,曰王、公、侯、子,除伯、男二号;王封大郡,公封小郡,侯封大县,子封小县。王第一品,公第二品,侯第三品,子第四品

啥意思呢?“王”不是超然存在了,就是级别高点的打工人,类似于中原的削藩啦。

另外,拓跋珪还规定,王爵为一品官员,皇子和重大功勋者(非皇室者亦可)都可以获取。各种王爷们,别把自己当成特殊阶级了哈。严格意义上来说,你们也是皇帝的“外人”。至于拓跋珪为什么要这么干,咱们下一篇再讲。

皇子及异姓元功上勋者封王

之前没那么大功勋的宗室和藩王降为公爵,原来的公爵降为侯爵,后面依次类推。啥意思呢?为了突出绝对领导,大家都把级别往下降一降呗!

宗室及始蕃王皆降为公,诸公降为侯,侯、子亦以此为差

此次分封调整后,封王爵10人,公爵22人,侯爵79人,子爵103人,共214个铁饭碗。

两个月后,拓跋珪又命宗室和拓跋八部以及各州郡设置“师”,也就是北魏的中正官,负责魏国的“九品中正制”。俗称人力资源的专家评委。此举的目的是什么呢?给一些功勋阶级提供绿色通道呀!

十一月,魏主珪如西宫,命宗室置宗师,八国置大师、小师,州郡亦各置师,以辨宗党,举才行,如魏、晋中正之职

小结一下拓跋珪上述的种种设计,其实目标就只有一个:打击宗室权威,笼络代人集团。

但是,对待功勋阶级光拉拢肯定是不行的,该打击的还是得打击,可是怎么去打击那些功勋阶级呢?太过于简单粗暴自然不行,会让人对你拓跋家族失去信心和期望的。于是,鬼精鬼精的拓跋珪开始玩行为艺术了。他公开吃上了五石散,然后装作自己嗑药嗑得精神不正常了。如果我在精神不正常得情况下干啥不应该的事,同志们是不是该多多担待一下?

初,服寒食散,久之,药发,性多躁扰,忿怒无常,至是剧

借此,拓跋珪开始把身边人都怀疑上了。

疑群臣左右皆不可信

随后,精神不正常的拓跋珪偏偏又记忆力极好地各种翻旧账杀人。

每在官奏事至前,追记其旧恶,辄杀之

其他没有直接惹到他的人,如果表情管理没做好,那也得死。死了还得晒尸给其他人看。

其余或颜色变动,或鼻息不调,或步趋失节,或言辞差缪,皆以为怀恶在心,发形于外,往往手击杀之,死者皆陈天安殿前

但是,就在这种恐怖氛围下,时年20多的小伙崔浩却特别热爱工作,天天搁拓跋珪身边待着也不带一点担心的。跟那个看着领导开会就觉得收获无限的谁一样。为啥呢?因为人精崔浩早已看出拓跋珪这种行为艺术针对的不是自己,而是代人集团中那些功勋元老。

是时,群臣畏罪;多不敢求亲近;唯著作郎崔浩恭勤不懈,或终日不归

总而言之,大家别看拓跋珪晚年一言不合就激情杀人,但是这些年一直没咋去妄杀汉人士族过。因为汉人士族本就是边缘化势力,杀他们干啥。他杀的全是可能威胁他统治的“代人功臣集团”。

公元406年六月,太尉穆崇死了,相关官员奏议穆崇谥号的时候,拓跋珪亲自查阅授予谥号的文件,看到描述“把仁义道德当嘴炮打却不能忠义守节”的“丁”时,拓跋珪说:这个太适合他了。

天赐三年薨。及有司奏谥,太祖亲览谥法,至述义不克曰"丁"。太祖曰:此当矣!

这又是咋回事呢?穆崇又是咋招惹到拓跋珪了呢?

这个穆崇跟前面提到李栗一样,也是拓跋珪的元从之一。关键是,人家还是带资入股的,还在独孤部刘显迎立拓跋什翼犍的小儿子跟拓跋珪打擂台时,是第一个给拓跋珪通风报信的,这些年跟随拓跋珪南征北战也是立功无数,其担任的太尉也是北魏的百官之首。可就是这样一个功勋元老,也渐渐看明白了拓跋珪的行为艺术,知道自己这帮老兄弟的好日子要过到头了,所以跟拓跋珪的弟弟拓跋仪密谋造反。

仪矜功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

但这次谋反,最终因拓跋珪的临时召见而败露,但史书上却说拓跋珪因为感念穆崇、拓跋仪的功劳,所以就没有继续追责了。然后,穆崇就突然死了。

初,魏太尉穆崇与卫王仪伏甲谋弑魏主珪,不果;珪惜崇、仪之功,秘而不问

这件事的背后其实还是可以看出很多东西的,至少可以看出“代人功臣集团”在醒悟之后,并不是在坐以待毙的。那么,问题又来了,功臣对抗皇帝的常用招术是另立,穆崇代表功臣集团的反击为何是秘密勾结拓跋珪的弟弟拓跋仪呢?而不是拓跋珪的某个儿子呢?这些且听下回分解!

最后,简单地总结一下,拓跋珪这么折腾到底是因为啥?其实就是因为联合创业的天然死穴。人,大多数都是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的。对于那个独裁者来说,所有的功臣宿将终究是功狗一只,因为他自己才是唯一的猎手。如果让其他人也有了当猎手的感觉了,自己则有可能成为猎物。所以,功狗也是狗,需要你们赶山的时候、需要你们看家护院的时候,你们会是亲密伙伴,但是在大局已定之后,如果发现你们还有咬人的能力和可能,那不好意思,只能麻烦你们先行一步了。

曾经,有你们很重要;如今,没有你们很重要。

1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