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电音震楼,今年又是大悲咒,这栋楼的居民怎么这么难?”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可没想到上海浦东某小区的一位大妈,却别人越退,她越得寸进尺。
一年多的时间中多位邻居被逼走,就连女儿也非常崩溃。
原来这位大妈从2023年上半年便开始,直接用一个超大声的音响不断放噪音。
好不容易消停了一个月,在3月开始,却突然将电音换成了“大悲咒”。
那么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造成这样的情况谁才是罪魁祸首?

2023年初的一个清晨,上海浦东某小区被18 楼突然传来的震天响DJ电音打破。
起初,不少居民还以为是哪家在举办热闹派对,想着过会儿就会结束。
可谁都没料到,这电音开启了“疯狂循环”模式,24小时不间断地冲击着大家的耳膜。
气愤不已的居民凑近18楼一探究竟,发现那扰人的声音竟从天花板传来。
原来是一位大妈用晾衣杆顶住音响,还牢牢地把音响粘在了天花板上。


这下,居民们可炸开了锅,纷纷在业主群里疯狂吐槽。
有人半夜被吵得无法入睡,愤怒之下贴出了凌晨三点的分贝检测图,上面的数值高得简直离谱,远超正常生活环境的噪音标准。
面对这持续不断的噪音折磨,居民们多次上门沟通。
可每次大妈要么装作听不见,死活不开门;要么直接破口大骂,态度极其恶劣,根本无法交流。

大家都盼着这场噪音灾难早点结束,可谁能料到,更大的冲突还在后头。
2023 年 12 月底,一直默默忍受噪音的19楼租客,毫无征兆地被18楼大妈找上门来。
大妈气势汹汹,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一上来就拨打了报警电话,声称19楼租客在她家天花板凿洞,还倒水进去,搞得她家天花板一片狼藉。
不仅如此,大妈还搬来一个小板凳,稳稳地守在19楼门口,但凡有人路过,就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自己所谓的“悲惨遭遇”。

租客这边,面对大妈的无端指责,又气又急,可不管怎么解释,大妈就是不听。
无奈之下,双方只能被带到警局进行调解。
但调解过程并不顺利,两人在调解室里大吵大闹,情绪激动,互不相让。
物业得知此事后,迅速展开调查。
工作人员带着专业工具,对大妈家的天花板进行了一番仔细检查。

一番折腾后,真相终于大白:所谓的“天花板漏洞”和“倒水痕迹”,根本不是19楼租客所为,而是大妈家水管老化,出现漏水,长时间侵蚀天花板才导致的。
这下事实摆在眼前,可大妈依旧不依不饶,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使得原本就复杂的事情变得更加棘手,邻里关系也陷入了更深的僵局。

2024年8月,19楼的租客实在被噪音折磨得不行了,工作生活全被打乱,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搬走。
说来也神奇,租客前脚刚走,小区一下子安静了许多,大家心里都松了一口气。
可好景不长,那位制造噪音的大妈外出旅游一个月后回来了,一回来就又开始“折腾”。
这次她还换了花样,把音响里原来的电音换成了大悲咒。
每天,那诵经声就在楼道里不断回荡,“嗡嗡”地钻进每家每户。

17楼的业主可遭了殃,每天被这声音吵得头疼欲裂。
实在没办法,一咬牙花了七八万安装了隔音设备,心想这下总能安宁了吧。
结果那隔音设备装了跟没装一样,大悲咒的声音还是清清楚楚地传进来,一点没被挡住。
17楼业主满心绝望,有家却不能回,只能在外边重新租房子住,好好的生活被搅得一团糟。

16楼的住户看不过去,想着邻里之间,大家坐下来好好沟通一下,说不定能解决问题。
可当他们去找大妈的时候,大妈直接紧闭房门,不管外边的人怎么敲门、怎么说话,她就跟没听见一样,对一切置若罔闻。

在大妈的认知里,完全颠倒了黑白,她一口咬定自己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她坚信是邻居们一直在制造噪音,严重干扰了她的生活,所以她才用放音乐、诵经这种方式来反击,还觉得自己这是正当防卫,做得一点没错。
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她时不时就在业主群里发一些莫名其妙的所谓“证据”,可大家看了都一头雾水,根本就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大妈的女儿实在看不下去了,自己的生活也被妈妈的行为严重影响,无奈之下,主动联系了居委会,还向本地知名节目《新闻坊》求助。
大妈女儿满脸无奈地说:“我也是受害者啊”。

她还没结婚住在一起的时候,大妈就总是念叨隔壁吵,结婚后回家住了,情况也丝毫没有改善。
在家里,大妈把音乐放得很大声,她根本没办法休息,让大妈别放,大妈也不听。
即便有人陪着大妈,也改变不了什么。
现在,大妈稍微收敛了一些,不再用音响,而是用手机放音乐,但也是恶意开到很大声那种。

家人都怀疑大妈精神上可能出了问题,感觉她有点幻听,还有被害妄想的症状,专门去咨询了医生,医生也证实了这种猜测。
然而,当家人小心翼翼地劝说大妈去看病的时候,却遭到了她的强烈抗拒。
三四年的时间里,家人一直在劝说,各种办法都试过了,可一点成效都没有,事情就这么陷入了僵局。

面对这一棘手难题,上海洋泾司法所所长也犯了难。
他坦言,大妈极其难沟通,民警多次上门,连门都敲不开,工作根本无法推进。
因为缺乏有效的强制措施,调解工作陷入了瓶颈。
市人大代表、律师协会副会长潘书鸿认为,大妈的行为带有明显的报复心态,已经构成侵权。
但在实际操作中,受困扰的邻居们取证难度极大,维权成本也很高。

潘律师建议,公权力应当介入此事。
一旦侵权成立,受害者可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大妈排除妨害、赔礼道歉,甚至要求相应的赔偿。
若大妈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大,公安还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其进行处罚。

其实,类似的邻里噪音纠纷并非个例。
陕西宝鸡八旬老太,因总觉得有人要偷她东西,连续几年深夜敲盆扰民,附近商户生意惨淡,业主纷纷搬离。
天津某小区的两位老太太,因门口堆放垃圾、生活噪音等问题,矛盾不断升级,从口角之争演变成肢体冲突。
这些案例都反映出,邻里噪音扰民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破坏邻里关系。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多方合力构建一个和谐的邻里环境。
参考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