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尤:字伯石,庄君平的远房玄孙,曾经担任大司马。自比乐毅、白起!
简释:孺子婴
公元10年,庚午,春季二月,王莽废除汉朝皇室各位侯王为平民。
冬季十二月,打雷。
王莽改匈奴单于称“降奴服于”,派遣他的将军孙建等人攻打匈奴。
王莽仗恃着国库的富足,想要向匈奴显示威风,于是派遣孙建等率领十二位将领分路共同出击。
辛未日,匈奴各部从不同道路进入边塞,杀掉守塞的都尉,劫掠官吏百姓,各州郡纷纷起兵抵御。
单于愤怒地说:“先前的单于蒙受汉宣帝的恩德,不可辜负了。现在的天子并非汉宣帝的子孙,凭什么能够立帝位呢!”派遣军队进入云中郡的边塞,大肆杀戮官吏百姓。遍告左右部各边境的王爷进入边塞,杀掉太守都尉,劫掠官吏百姓以及牲畜财产,多得数不过来。当时各位将领在边境上,因为大部队还没有集结完毕,所以不敢出兵迎击。严尤劝谏说:“我听说匈奴为害中原,由来已久了,没听说上古时代有一定要去征伐它的情况。后世的周、秦、汉三代都曾征伐匈奴,然而都没有能称得上是上策的做法。周朝采取的是中策,汉朝采取的是下策。周宣王的时候,玁狁侵入内地,到达泾阳;周宣王命令将领去征伐,把敌人赶出边境就班师回朝。看待玁狁的入侵,就如同驱赶蚊虫一样,只是把它们赶走而已,所以天下人称赞英明,这就是中策。汉武帝选拔将领、训练士兵,军队深入匈奴腹地,长期戍守边疆,战事连续不断,灾祸相连,历经二十多年,中原疲惫不堪,匈奴也遭受重创,而天下人称赞汉武帝威武,这就是下策。秦始皇修筑坚固的长城,绵延万里,物资运输的队伍,从海边开始出发,边疆的防线虽然完备,但中原内部的人力物力也耗尽,以至于丢失国家,这就是无策啊。如今天下连年发生饥荒,西北边境尤其严重,要是大规模动用民力去征伐匈奴,战功不一定能建立,臣子我为此深感忧虑。”王莽不听从,依旧转运军队和粮草。到边疆屯戍的官吏百姓,在当地肆意胡为,而内地各郡又为征兵征赋发愁,百姓纷纷抛弃家园城郭,开始流亡在外成为盗贼。北方边境地区自从汉宣帝以来,好几代都没有出现过烽火警报,人口兴旺,牛马遍布田野;等到王莽搅扰匈奴,和匈奴结下仇怨,边境的百姓有的死亡有的被俘虏,几年之间,北方边境空虚,野外都有暴露的尸骨。
待续.简释4/9孺子婴

汉宣帝:刘询.刘病已,西汉第十任皇帝!汉武帝刘彻曾孙.刘据之孙.刘进之子;葬杜陵.谥号孝宣皇帝.庙号中宗
【考注】
①、严尤:字伯石,庄君平的远房玄孙,与王莽共读于长安敦学坊,曾经担任大司马。自比乐毅、白起。颇受王莽器重。但与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有嫌隙。打绿林军时,建议说,昆阳城小而坚,与其屯兵坚城之下浪费时间,不如直扑宛城,但王邑他拒不接纳严尤之策,仍然指挥大军强攻昆阳。最后严尤郁郁不得志。
②、汉宣帝:刘询,西汉第十任皇帝!原名刘病已,公元前91年出生于长安;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公元前48年1月10日,因病崩于未央宫,葬于杜陵,谥号孝宣皇帝,庙号中宗。刘询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施政“以霸王道杂之",既重用熟悉法令政策的文法吏,以刑名考核臣下,又召集诸儒讲论五经异同,亲自称制临决。对内假民公田,设置常平仓,蠲免和削减租赋,以此安定民生。对外消除匈奴对汉朝的威胁,设置西域都护,政令自此颁于西域。在位期间,全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史称“孝宣之治”,又称“孝宣中兴”,史家称西汉国力在其治下最为强盛。刘询是四位拥有正式庙号皇帝中的一位。

原文:孺子婴
庚午,春二月,莽废汉诸侯王为民。
冬十二月,雷。
莽改匈奴单于为“降奴服于”,遣其将军孙建等击之。
莽恃府库之富,欲立威匈奴,乃遣孙建等率十二将分道并出。
辛未,匈奴诸部分道入塞,杀守尉,略吏民,州郡兵起。
单于怒曰:“先单于受汉宣帝恩,不可负也。今天子非宣帝子孙,何以得立!”遣兵入云中塞,大杀吏民。历告左右部诸边王入塞,杀太守都尉,略吏民畜产,不可胜数。是时诸将在边,以大众未集,未敢出击。严尤谏曰:“臣闻匈奴为害,所从来久矣,未闻上世有必征之者也。后世三家周、秦、汉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也。周得中策,汉得下策焉。周宣王时玁狁内侵,至于泾阳;命将征之,尽境而还。其视玁狁之侵,譬犹蟁虻,驱之而已,故天下称明,是为中策。汉武帝选将练兵,深入远戍,兵连祸结,二十余年,中国罢敝,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秦始皇筑长城之固,延袤万里,转输之行,起于负海,疆境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是为无策。今天下比年饥馑,西北边尤甚,大用民力,功不可必立,臣伏忧之。”莽不听,转兵谷如故。吏民屯边者,所在放纵,而内郡愁于征发,民弃城郭,始流亡为盗贼。北边自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满野;及莽扰乱匈奴,与之构难,边民死亡系获,数年之间,北边虚空,野有暴骨矣。
待续.原文4/9孺子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