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47年1月,一件改变我军华东解放战争局面的事情发生了:我原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正式成立了华东野战军。
在之前1946年的战斗中,山东野战军接连失利丢失了淮安淮阴等众多城市;华中野战军虽然连战连捷但是却失去了华中这一根据地。
最终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迎来了合并,标志我华东地区的解放战争即将迎来新的局面和历史性的转机。
两大野战军地位相当,但耐人寻味的是合并之后却几乎都是以山东野战军为主,华中方面绝大部分领导都担任副职。
包括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虽然成为了后来华东野战军实际上的总指挥官,但实际上的华野司令员还是陈毅。
这一现象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和考量呢?
02
我们来看一看华中和山东合并之后的职位分布就可以很明显看出其中差距。
比如原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作为原来华中军区老大加入华东后却彻底离开了军区,加入到华东局成为常委。
此后张鼎丞没有再担任军事领导职务,而是转型成为了华东局组织部长,专注于政务和地方事务,说起来降了不止一个级别。
原华中军区政委邓子恢同样也离开了军区和军队,成为了华东局副书记,后来辗转到了中原军区成为了副政委。
从发展来说邓子恢的级别后来比张鼎丞更高了,毕竟张鼎丞只是一个组织部部长,邓子恢却是华东局副书记。
除了军区两位大佬纷纷隐身之外,在野战军下面野司级别的职位中,同样也是以山东为主,以华中为辅。
比如华中野战军参谋长刘先胜就成为了华东的野战军副参谋长,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主任钟期光也成为了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
而华东野战军的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这两个正职则都是山东的人,陈士榘是原山东野战军参谋长,唐亮也是原山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
在下面的纵队也基本上保持了以山东野战军为主的理念。
12个纵队司令只有四、六、十一、十二四个纵队是华中的司令员,其中十一、十二还都是战斗力比较薄弱的新成立纵队,其他都是山东军区的司令员。
其实在1947年初那个时间点,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整体的实力其实是差不多的,为什么华中也做出自己人全部当副职这样一个决定呢?
03
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就需要了解华中和山东的渊源。
抗战胜利后,罗荣桓带着山东军区部队去了东北,8个野战师就只剩下7师和8师留在了山东,山东军区比较空虚。
按照当时中央做出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方针,陈毅就带着新四军军部北上支援山东军区,而剩下的新四军部队就组成了华中军区。
这是华中和山东的渊源,同时也说明了为什么华中在山东面前要矮一头。
原本大家都是新四军的人,但是陈毅带到山东军区去的是原新四军的主力,其主要干部资历和军职上其实都要高一筹的。
而留守华中的新四军部队大多都是后来成立的新部队,主要干部的资历比较低,在山东野战军干部面前天然就矮了一头。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华中一开始肯定是有想法的,毕竟在1946年的战斗中华中野战军可谓是连战连捷,山东野战军是接连失利。
但是粟大将高风亮节,在一开始准备合并中就多次向中央发电报,表示华中干部要尽量都做副职,配合山东同志工作。
粟裕自己也是坚持要让陈毅主持工作,哪怕后来陈毅调到了中原局去了,粟裕依旧坚持让陈老总作为华野总负责人。
加上山野的许多领导都是原来新四军的老领导,比如陈毅、张云逸等人,自然也就无人敢有意见。
许多华中同志的能力资历其实并不比山东同志差,比如山野政治部主任唐亮是30加入革命,但是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主任钟期光却是26年就加入了革命。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基本上都在粟裕的影响下选择了退位让贤,以山野的同志为主,华中的同志为辅。
这才有了我们看到的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同志都为副职的情况。
04
粟裕同志的高风亮节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虽然华中的同志短时期内都当了副职,但是却让华中和山东野战军能够迅速融合。
在一开始华中和山东其实还是有不少摩擦的,比如在1946年下半年的战斗中,山东野战军就坚持保卫山东老根据地的意见,而华中对苏北和华中根据地感情深厚。
后来粟裕成为华野军事上的总指挥后,原来山东的许多老将对此意见颇多,认为粟裕的资历太低因此有各种意见。
不过在陈老总和粟大将的调理下,山野和华野最终还是顺利融合成为了一支强大的华东野战军,为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卓越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