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别急着清,得靠通阳利小便!三张祛湿经典方,分治三焦湿热!

紫丝聊健康 2025-04-14 16:41:03

夏天快到了,你是不是经常觉得脑袋发沉、没胃口,手脚爱出汗,嘴里发干,大便黏糊糊的,小便颜色深,脸上油光光的,舌苔还特别厚?这都是因为你体内湿热太重了!有人可能会问:“那我平时喝点茯苓、薏仁、赤小豆煮的水行不行?”告诉你,对于这种湿热弥漫三焦的复杂情况,这些药就像隔靴搔痒,甚至可能适得其反,让湿热更严重。

因为茯苓、薏仁、赤小豆这些药主要是往下走的,而脾喜欢往上提,胃喜欢往下通,它们俩的升降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你长期这么吃,脾胃的气机就全往下走了,病情反而更难治。

既然这些药单独用效果不好,那中医有没有个好办法,能把三焦的湿热从上中下三焦都分治了呢?

其实,湿热病虽然难缠,但总有办法解决!湿热得燥湿清热,湿是阴邪,热是阳邪,清代名医王士雄说过:“湿热分开了,病就轻了,好得也快。”

所以,破解湿热难分难解的关键就是:把湿热分开来治。

具体的方法,清代名医叶天士也有一句名言:“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可以用芳香化湿、苦温燥湿、淡渗利湿的药来化湿通阳,湿气一去,从小便排出去,热气就孤掌难鸣,湿热自然就没了。

《伤寒论》里说了,气化功能失调的,可以用化膀胱寒水的“五苓散”;水热互结在下焦、伤了津液的,可以用“猪苓汤”;清下焦湿热的,可以用“八正散”。这些都是利小便的常用方子,可以根据自情况加减去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