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出身底层的人?思维底层的破解之道

肆点和肆点 2025-03-17 04:27:46

这两年,关于《天道》,写了不少文字,粗算了一下,有约20篇,大概40000字左右。对于这部剧的理解,按100分来算,打70分,个人觉得是自谦,但是打80分,又觉得如果被“鸡蛋里挑骨头”,容易翻车。

24年,五月的时候,就写了一篇感悟,打了个比方,说,《天道》这部剧,就是为了点醋,包了一顿饺子。

前两天,阐述儒释道的个人见解(见《由<天道>谈:儒释道,殊途同归!》一文),拿《天道》作举例说明,对于“为了点醋,包了一顿饺子”有了更深的感悟。

为什么要为了一点“醋”,费力的包一顿饺子呢? 两点原因:

第一点:丁元英(作者),有什么价值观(抱负)?

丁元英在五台山对智玄大师说:佛教包括了佛法,而佛法有别于佛教。。。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则佛法的佛教即出离宗教的佛教,成为觉悟众生的大乘法度,慧于纲纪泽玉民生,是名普度众生。

丁元英,为了普度众生,连佛法、佛教要改的想法都敢提。

他是不是很狂?很偏激?理想主义?

智玄大师如何回他?————智玄大师:得智的得智,化缘的化缘,烧香的烧香,坐禅的坐禅。

第二点:为什么有些人永远无法摆脱厄运?

大部分人,感性大于理性——追求大道理———什么大道理?——为富不仁——所以劫富济贫——但是又不想自己努力奋斗——本质是想不劳而获。

为什么许多人永远无法摆脱厄运?

因为,很多人,就是乌合之众——临时凑合起来,缺乏组织,没有纪律的一群人——不堪一击,难以成事,败事有余。。。。。。但,所有的失败,他们很难从自身上找原因,他们只会感叹命运的不公。

因为作者的理想主义——普度众生,而众生又是乌合之众——所以,这点“醋”不包一顿饺子(连环画、电视剧等通俗易懂的形式),乌合之众很难品出————个中滋味。

首先:什么醋?

《天道》改编自小说《遥远的救世主》。

遥远的救世主——遥远——远水不解近渴——哪有什么救世主?——你只能自己救自己——你就是你自己的救世主。

天道——道法自然,物竞天择——就是优胜劣汰——谁掌握自然规律,谁能更深维度理解优胜劣汰——谁就掌握天道。

怎么做自己的救世主?怎么掌握天道?

醋——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

什么叫规律?

《实践论》:认识(规律)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规律),还须再回到实践去。

为了这点醋,包的饺子是什么?

包的饺子就是:王庙村如何脱贫致富(格律诗公司如何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谁掌握了规律,谁违背了规律。。。。这一件件,一桩桩事情,最后,就为了让读者、让观众,仔细品味:

这一碟醋——认识客观规律、掌握客观规律、在实践中完善客观规律。

刘冰,弱者,死了。

林雨峰,强者,死了。

叶晓明,小聪明,输了。

欧阳雪,吃亏是福,赢了。

冯世杰,大智若愚,赢了。

肖亚文,审时度势,赢了。

芮小丹,当生则生,死了。 。。。

芮小丹真的死了吗?

责必问道! 为什么死?为什么赢?为什么输?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为什么王庙村众人必须成立个体户?——让众人从感性转换到理性:按规矩(客观规律)办事。 为什么格律诗最后胜诉?——规矩来自于实践,规矩应用于实践中,要完善规矩,服务于实际。

为什么林雨峰必须死?——规则不以个人意志,个人强弱为转移:违背规律,而又不接受规律,终将撞到南墙。

为什么芮小岛被写死了?——概率,任何客观规律都是概率: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时代的一粒尘落入一个人头上,可能是脚下的一座山(成功),也可能是头顶的一座山(巨大的压力、挫折)。

选择客观规律,并不意味着完美——这是不尊重客观规律——落子无悔,没有这个认识,无法运用好客观规律。

丁元英为什么不告诉欧阳雪关于会遇到诉讼的事?——欧阳雪不值得丁元英信任吗?拒绝了丁元英托底的方案,把自己身家性命都放上去了,还不知道信任?

一方面是:概率,因为越紧要的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一旦机密泄露,所有的筹备都前功尽弃:团队换血。

另一方面是:团队考验,团队要有默契,有信任,必须经理考验——欧阳雪和肖亚文必须相互信任。 。。。。。。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从实践中总结的规律,把规律运用于实践的,又不断完善规律。。。

而《天道》就是一个用影像的方式,用像小人书连环画的直观、简明的方式,把“这蝶醋”,让观众通过吃一个个“饺子”的方式去品味个中滋味。

当然,有些人,吃饺子是不沾醋的,他尝了一口,就开始念三字经——能理解,各有所好,本身也是客观规律之一,不可强求。



0 阅读:12

肆点和肆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