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为什么选择许世友、杨得志担任前线指挥?

民间的讲武台 2025-02-19 16:20:15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尽管徐帅、粟裕还在,为什么选择许世友、杨得志担任前线指挥?

西线指挥员杨得志上将

46年前的今天是我们开始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第二天,几十年没有打的部队,总的来说,打的不错,因为师以指挥层的,基本在1949年前参军,特别是高层指挥员。

当时徐帅、粟裕还在,为什么选择许世友、杨德志担任前线指挥?十大元帅、十大将军里还有徐向前、粟裕两大战神健在,为什么中央选择许世友、得志担任前线指挥呢?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任何一场战争,选将是第一位的,自古就有天子拜将出征,这是客观规律。

一是杨得志、许世友是上将中的佼佼者。两位是打满全场的战将,自红军至抗美援朝,他们都功勋卓著。且还处在当打之年,当时杨得志68岁,许世友73岁,身体状况良好,尽管徐帅当时78岁了,粟裕74,但徐、粟二位解放后身体就累垮了,徐帅任总长从未到过,粟裕解放后就到青岛调养,到七十年代未两们的身体更差了,1984年唯一获得尤其关于组织大兵团作战的粟裕大将病逝。而杨、许两位上将身体素质精力好,指挥战争进行时杨得志又病倒,由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张铚秀接任。

二是杨得志、许世友是大部参战部队的首长。指挥的秩序是战斗力的组成部分,对越自卫反击战主要是广州、昆明军区的部队,许世友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时任武汉军区司令。杨得志于则对越北的情况十分熟悉,曾经以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到越北考察指导。

三是杨得志比王必成更加适合指挥西线,昆明军区内部当时有矛盾,王必成并不擅长处理内部矛盾,而杨得志是红军时期的“小鬼精”,搞团结也是一把好手,抗战时115师344旅不服外来干部领导,毛主席当时就点了杨得志的将。而指挥能力杨德志在王必成之上。

四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规模,相当于军区级战役规模,且东线两线相对独立,且作战时间、任务都有限,不需要前线成立一个全国性统一指挥构,北京的指挥只是统筹的、协调性的,徐帅时任国防部长,就坐镇后方指挥,东西两线的指挥员杨得志、许世友还接受徐帅指挥呢。

东西两线相对独立,接受北京统一协调

总之,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选择杨得志担任西线指挥、许世友担任东线指挥是非常合适的。

军官告别妻儿出征

0 阅读:54

民间的讲武台

简介:沙盘分析,棋推演,战争的风云,历史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