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曾得出结论:和中国开战的话,战争或在一个月内结束?

汽车作业精选 2025-04-28 11:06:43

“打中国,一个月内就能彻底结束战争。”

这是美国智库组织“美国国防战略委员会”曾在评估中美有可能爆发的战争时,得出的结论。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一个月就能结束战争”,并不是指美国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其实它指的是最多只需要一个月时间,美国可能就将无力再战,最终,战争也将就此结束。

中国战争潜力远强于美国

支持“美国国防战略委员会”做出如此判断的依据其实并不复杂,现在打仗早就不是靠单兵勇猛了,本质上是拼谁家工厂能更快 “爆装备”,说白了,比拼的就是工业能力,工业能力越强的国家,战争潜力也就越强。

而恰巧,目前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就是中国,甚至中国还是现在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

在和平年代,这或许并不显眼,毕竟以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来看,制造业的盈利水平相当有限。

但一旦战争爆发,这种原本盈利水平有限的产业,就能迅速转化为战斗力:武器坏了?生产线24小时开工补货;弹药不够?三线工厂随时转产扩招。

(中国的军工产能全球领先)

目前,全球能做到这点的,有且仅有中国一家。

请不要怀疑这个结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轻资产运营模式的流行,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早已走上了去工业化的道路,本土产业早已空心化了,被中国直接完爆成渣。

就比如世界第一海军美国海军,了解二战历史的人或许至今仍在津津乐道当年美国强大到惊人的造船能力。

当年,其他国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造出了一百余艘航母,而美国则轻轻松松就生产了155艘航母,其中147艘为战时建造,工业产能达到平均每周下水1艘航母的水平。

甚至前文提到的其他国家造出的一百余艘航母中,还有六十余艘是美国租借给它们的。

(二战功勋企业号航母)

但是时至今日,时过境迁。当年在其他国家中毫无存在感的中国,一跃成为全球工业版图上最为耀眼的存在,而美国却反而沦为了那个被人碾压的“其他国家”。

据2023年美国众议院公布的数据,中国的造船能力已经是美国的230倍。

如果美中开战的话,面对中国海军下饺子般的军舰列装速度,美国还能像以往一样游刃有余吗?一想到这个问题,五角大楼的高层们,就要集体陷入失眠当中。

(中国海军的崛起,无疑是美国的噩梦)

而除了造船能力以外,弹药方面也是制约美国军事发展的一大瓶颈。就比如说炮弹,以155毫米口径炮弹为例,俄乌冲突前美国一个月的产能仅为一万四千枚左右,而乌克兰在战场上一天就能消耗至少两千枚。

这也就是说,美国实际的炮弹产能,压根就无法满足大规模战争的需求。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俄乌冲突期间,美国就曾多次因为国内产能的限制而无法及时援助乌克兰。

(美国生产的155毫米炮弹)

迫于无奈之下,美国只能求助于韩国。

毕竟,无论是美国,还是美国的大部分盟友,都在冷战结束后,失去了外部威胁刺激的情况下,已经长期处于工业制造“马放南山”的状态。

有能力承担大规模制造任务的美国盟友国家当中,或许只有长期面临东北亚紧张局势的日韩两家,而日本受限于二战战败国身份,在武器装备方面只能说是小打小闹,真正能够依赖的也就只有韩国。

所以韩国也就在这个时候,迎来了极大的发展,硬生生被“捧”成了世界第四大的军事武器装备出口国,还是全世界少有的在造船领域和中国相抗衡的国家(虽然差距明显)。

(韩国被硬生生奶成了军火出口大国)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有人说,未来如果中美发生战争的话,韩国可能会是一个关键,未来美国将更加依赖韩国的军事工业制造能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韩国虽然具备一定的制造实力,但它本身是一个极度缺乏资源的小国,距离中国又是近在咫尺。

这意味着中国随时可以封锁韩国对美输送武器的通道,而一旦失去了韩国的武器供应,美国必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战争困境,甚至彻底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美军可能没有足够的弹药)

美国的前期优势大

但这并不是说,美国就将彻底输掉这场战争。

原因很简单,虽然中国的潜在战争实力(即工业实力)远远强过美国,但美国现有装备的优势仍是不容小觑。

尤其是航母,无论是质量(核动力对常规动力)还是数量(11:3),美国人都能说一句,优势在我。

(美国航母的优势巨大)

而在战略核潜艇领域,美国的俄亥俄级,长期霸榜世界第一核潜艇,被誉为毁灭世界比美团饿了么送外卖还快,堪称真正的大国重器。

反观中国的094型核潜艇,仅从中国军迷对其龟背的“口诛笔伐”来看,就明白了它对比美国战略核潜艇还有着极大的差距。

此外,在空军、导弹部队,中国和美国也都是各有千秋,谁也不敢打包票说碾压彼此。

这种谁也无法碾压彼此,到了真实的战场环境,也就是大家都只能望着对方兴叹,谁也奈何不了谁。

(美国在现有装备领域依旧具有存量优势)

毕竟,虽然有一种说法是,在战争中,再怎么技术新锐、性能突出、造价高昂的武器都只不过是消耗品而已。但以美军目前的实力来看,中国要成功消耗这些消耗品,所需的成本和代价,依旧可以用巨大二字形容。

所以以实际情况来看,很有可能中美两国在双双付出巨大代价以后,陷入到了持久的对峙当中,谁也奈何不了彼此。

这也就说明了,中国目前的军事发展还有极大的进步空间,或许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通过“技术追赶+体系创新”双轮驱动,逐步瓦解美国“存量优势”的根基,这样才能在战时取得更大的主动地位。

0 阅读:256
评论列表
  • 2025-04-28 19:41

    美国鬼子,好战分子……

汽车作业精选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