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9月就要入学了,开学后导师是很忙的,
基本上是不会有时间管你们的,大概率就是丢几篇文献让你自己阅读,
做个文献汇报,那么文献阅读汇报如何让导师眼前一亮了?这里给大家提供了两个文献阅读的模板,一个是泛读的,一个是精读的。
模板在文章最后面。
大家在阅读文献的时候,一定要有做笔记的习惯,不然很容易等到要用到的时候,或者想到里面有一个点很重要,好像可以用上的时候发现找不到文献。另一方,通过笔记的形式也会反向让你认真阅读这篇文献,从而加深对文献的理解。建议大家在第二遍阅读的时候开始做笔记。事实上我认为阅读文献没有泛读和精读的区别,只有看懂和没看懂的区别。但是并不是每一篇论文都需要我们花大把时间来阅读,把里面的每一个点都搞懂的,所有有一些不是太重要的论文,我们就可以用泛读的模板进行总结,把里面重要的,可能会用到的点给记录下来同时还需要去记录每一篇论文的创新点和解决的问题,最理想是可以慢慢形成对整个方向发展的理解。通过这个就可以慢慢发觉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了。面对比较重要的(和你研究方向强相关,甚至你的方向是建立在他的理论基础上的)论文,可以采用精读的模板,重点梳理一下里面用到的方法,以及可能对自己的帮助。需要注意的是,文献笔记只是一个形式,千万别被绕进去了,以为自己做了笔记就是看懂了,就认真了。并不是的,更关键的还是背后的思考。举个例子,比如我最近在重新学习线性代数。之前考研阶段,我们在学习线性代数的时候,大多数都是看计算,把计算过程,推导过程搞清楚就可以了。但是,却没有思考它背后的物理意义。比如特征值吧,实际上是对于向量的缩放,但是考研的时候我们仅仅是弄懂一个式子,或者一种求解套路,对后面的物理意义丝毫不懂。放到论文当中也是一样的,遇到一个新的算法,你要去搞清楚他为什么要用这个算法?或者里面的每个参数为什么要这样设置?我想,爱因斯坦在搞相对论的时候,大概也不是因为他的计算能力强吧,可能还是因为对背后的物理现象有着深刻的理解。之类的,供大家参考。同时最近也在研究方向的寻找上面有了一些新的思考,硕士阶段我做论文,通常是先看看别人做了什么,还有什么没做,然后我们来做。但是最近和博导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应该是看看别人都在做些什么,而我们想要做些什么。思考还不全面,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