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爆发初期,国军就在对我军各解放区展开全面进攻。而国军刘峙所部重点进攻我中原军区也是老蒋撕毁双十协定,挑起全面战争的标志。
那么,可能很多人会问了,中原解放区在我军的几个大的战略军区里面,并非是属于重点经略的战区,其重要性并不足以和东北、山东、苏中甚至是晋察冀以及晋冀鲁豫相比。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老蒋选择将战争的首仗,放在这个战略地位相对弱的解放区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纵观这么多解放区里面,在老蒋看来进攻中原军区是最有把握的,不过老蒋哪怕是机关算尽,也想不到在重兵包围之下的我军,居然能“中原突围”
中原突围李公和其他将领(剧照)
国军为何首战放在中原正如雨田君上面所说,老蒋将挑起全面战争的首仗放在中原,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很长时间的蓄谋以及双方里面对比的考量。
如果,我们对比中原军区我军和老蒋之间的实力差距,就显得一目了然了。
首先,是在兵力的对比上。
中原解放区,是抗战期间李公和陈少敏带领100多人在抗战初期建立的,随后在1939年组成新四军鄂豫皖挺进队,到了1942年皖南事变结束,我军重组新四军之后,李公所部也被整编成新四军第5师,成为其中的7个师之一。
在随后的一年中,李公带领部队挡住了顽军和日军的多次扫荡,不仅巩固了根据地,还将根据地发展到5万人,到了抗战结束,新四军第5师所管辖的范围包括了桐柏山和大别山在内的十几个县级根据地,总兵力也达到了5万人。
精锐的新四军5师
在1945年9月,新四军五师北上接应王树声大将的河南军区部队。
10月新四军五师3个旅在桐柏方向出击,接应了南下的河南军区12000人,至此两个军合并在一起,并改称中原军区,其中李公任司令,郑老任政委,王树声为副司令,部队整编为两个纵队(王树声的1纵、以及文建武的2纵),三个军分区(贺炳炎江汉军区、鄂东军区张休学以及河南军区韩东山)。
全军总兵力为6万人,其中野战部队3万人。
河南军区的王树声(左)
而反观老蒋这边,则是重兵云集。
1946年5月,老蒋任命大将刘峙担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专门负责对我中原军区展开作战。
而当时郑州绥靖公署以及相关配属部队一共聚集了
“12个军,21个师,将近30万人”。
这12个军分别是,隶属于郑州绥署的第15、41、47、66、72和75军。配合的部队有武汉行营的整编第3、7和48师(军),胡宗南的整编第1、90师,可谓兵强马壮。
作战总兵力1:5,我军属于全面劣势。
老蒋额福将刘峙(剧照)
兵力1:5是什么概念?
同期杜聿明在东北是1:1和林总兵力持平,不过杜聿明在装备和兵源上更具优势,而华东(苏中+山东)我军则是1:1.5落后,在华北和晋绥战场兵力上甚至还占据优势。
因此相对于其他战场,中原国军优势非常明显。
同时相较于东北、山东和晋冀鲁豫,都是我军主力部队来说,中原我军仅有3万多的野战部队,剩下的皆是地方和后勤部门,相当于仅有1个军的兵力,相较于其他战场容易的多。而且新四军五师在战斗力上是要弱于类似于一、三和四师,装备水平也有限,自然被老蒋当成突破口。
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中原突围前,因为双十协定我军还复员了1万多部队,这无疑是让本就不富裕的中原军区雪上加霜。
国军负责主攻解放区的第六绥靖区(剧照)
其次,就是在地理位置上中原我军吃亏太多了
相较于其他解放区,中原对于我军来说,绝对是一个不理想的战场。
当时中原军区的地形,不利于我军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两点:
第一点,就是在1946年时的根据地实在是太小了。
别看当时中原军区掌握十几个县,但老蒋利用调停强迫我军进入了指定区域,1946年1月,中原军区部队由桐柏山区向平汉路以东转移时,遭到刘峙重兵4个军的围追堵截,将我军压缩在河南光山、罗山、经扶(今新县)和湖北礼山(今大悟)四县交界的宣化店、白雀园、郭家河地区。
该地区方圆不过80里,辖区内的总人口仅40余万,土地贫瘠,且易攻难守。
这和之前十几个县,千万人口相比,中原解放区的面积缩小到仅为抗战胜利时的十分之一。而且除了野战部队之外,还有中原局机关、后勤部队和随军下属,总人数超过七万人,粮食、给养很快陷入困境。
孤立无援的中原解放区
1946年1月14日,郑李就曾急电报告军委:
数万人处在四县间狭小地区,“财政给养有朝不保夕之苦”
3月13日,中原局又向中央告急:
“协议后50天来,我主力5万余驻路东罗(山)礼(山)经(扶)光(山)四县边境纵横百余华里的狭窄地区,现每保的平均负担在2万斤米以上,部队有1万6千人已全无粮吃,其他几万人至多只能经一星期至9天。"
所以,在老蒋的高压和蚕食之下,中原解放区在当时实际上已经是属于团团包围中,几乎和外界失去联系……
范汉杰在汇报中原我军被压制在宣化店(剧照)
第二点,就是国军占据了地利优势
如果从全国的大地图上看我军中原解放区,我们会发现,这里其实是一个孤城!
我军和老蒋作战的最大倚仗其实是北方,或者说是黄河以北,在这里我军有东北、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晋绥和陕甘宁一共6块大的根据地,而且相互之间能互通和支援,相互间也是可以支援,比如彭总在陕甘宁就能得到山东过来的兵源,晋察冀和晋绥两个兵工厂生产的弹药也支援过东北和山东。
可中原却深处国统区腹地,处在敌人西安(西面)、郑州(北面)和徐州(东面)三大绥靖公署,以及南面的武汉行营,四大战略单位的包围之中,哪怕是突破国军的封锁线,也要穿过几百里的国统区才能达到解放区。因此中原军区部队想要突围,需要突破敌人数十道封锁线,而老蒋却可以从容调派部队拦截……
属于国军四大战略区包围的我中原解放区
粟裕的苏中军区(华中野战军)够强的吧,苏中七战七捷,但哪怕是我军获胜,依然却还得放弃苏中根据地转战山东,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离我军主要根据地太远了……
因此,在中原突围之前,我军就考虑过放弃中原解放区,当时参加《双十协定》的周公提到:
“苏北、皖北、豫北地区的部队撤出,集中于黄河以北的七个根据地。根据这个方案,鄂豫皖根据地也在撤出之列……10月12日向各中央局发出《关于双十协定后我党任务与方针的指示》,强调说:"为表示让步,取得全国同情起见,我方答应退出浙东、苏南、豫鄂等八地”
进攻解放区的我军部队
最后,是一些客观因素
当然除了兵力和地理位置的劣势之外,还有一些客观的因素,让老蒋选择将中原解放区作为突破口,比如根据地建设的时间长短,虽然我军在鄂豫皖早期有群众基础,但随着长征以及在抗战期间国重点经略该地区,导致群众基础并不如其他解放区,在老蒋看来算是一个突破口。
同时,鄂豫皖地区5师并非以作战见长,在其他解放区都大举歼灭入侵根据地的国军前提下,中原地区一直处于守势也让老蒋坚定了进攻中原解放区的决心……
李公和群众在中原军区
中原突围奇迹不过,哪怕老蒋是蓄谋已久,在兵力上是5:1的优势,以及是主场作战,但却依然是如意算盘打空。
1946年6月24日,中原军区决定选择突围:
突围方向一共为两路,向宣化店北面的右路主力,部队为359旅、2纵和军区机关;另一路为宣化店西南面,主力王树声指挥的1纵(2、3旅),而皮定均的1纵1旅留在白雀园掩护主力佯动……
1946年6月26日晚上,我军直接从宣化店往西的武胜关突袭,要知道在国军的部署中,他们认为武胜关易攻难守,我军不可能再次突围,因此将部队布置在东、南和北三个方向,很快我军就突破武胜关。
我军突围方向,一个是向西,一个是西南
在随后国军整编第3师也负责咬了过来,一度追的很紧,但奈何雨天行军我军每天是50-100里,而国军追击部队却磨磨蹭蹭,让我军冲出了包围圈。
7月17日,右路突围主力遇到了最艰难的一战。
胡宗南的阻截部队占据玉皇山制高点,一度压制我军不得前进,但在2纵和359旅的冲击之下,敌人只能仓皇逃离阵地,最终我右路军得以进入陕南,并化整为零在陕南和胡宗南兜兜转转1个月后,最终撤入陕甘宁(359旅),以及晋冀鲁豫等地。
右路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并不小,其中5000多人的359旅伤亡过半,仅有2000多人回到延安,但主力的战斗骨干却是保存了下来,连排以上的战斗骨干仍有480人。
到达延安的右路军13旅将士合影
和右路军不同,王树声带领的左路军(西南方向)突围则艰难很多。
他们是在6月25日选择突围,比右路还早一天,但部队并没有立刻突破平汉线,在兜兜转转了一天之后,误入敌人的伏击圈,部队损失很大。
7月3日,部队进入湖北应山地区,却遭到来自襄樊方向国军的追击。
7月20日,人困马乏的左路军到达武当山脚下,却又被宋瑞珂的整编66师咬住,只能以团为单位分散突围,8月27日,王树声带领的1纵2个旅和江汉军区突围部队在房县会师,成立了鄂西北军区,左路军突围部队也选择在鄂西北继续游击作战,牵制国军。
西南方向的突围部队,在鄂西北打的很艰苦
但有一说一,鄂西北没有群众基础,也缺衣少粮,王树声在这里打的很艰难。
在敌人“空室清野”和“移民并村”的战略布局下,我军完全被孤立。逆境之中,方显英雄本色,我军在熬过敌人的重点围剿之后,最终选择突围到晋冀鲁豫,也保留了革命火种。
当然,左路军也有令人惊喜的突围,原定负责牵制国军主力的皮定均1旅在假扮主力部队和国军周旋了3天之后,决定向东突围,在拿下金寨之后,众人于毛坦厂决定往两淮突围,找苏中新四军部队,最终部队在进入盱眙县之后,顺利找到淮南大队,找到了苏皖解放区。
突围到淮南新四军辖区的皮旅,堪称突围奇迹
中原突围,着实是我军逆境突围的一个壮举。
在完全劣势,没有友军配合的情况下,在绝境之中,中原部队不仅牵制了老蒋30万国军精锐,还有力的支援了全国其他战场。
正如陈老总在评价中原突围时说的那样:
“三大主力组成了中原军区,这就在武汉外围形成了一个拳头,铁拳,这就把老蒋很大一部分兵力吸在中原,阻滞了国民党军队进军华东、华北迟滞了国军在华东和华北的布局,没有你们在宣化店六个月的坚持,没有你们艰苦卓绝的中原突围,全国战场要取得今天这个形势是不可能的”
这是对中原军区的最大认可……
国共内战之前就开始争夺东北了,鬼子一投降,八路军就从胶东半岛和晋察冀抢占山海关以及大连。国民党也是借助美国的海空军把30多万远征军从越南河内运送到天津塘沽一线,与我军抢夺山海关。
蒋介石的基本盘是江浙沪皖!到其他地区得从核心区调兵。东北还得试探看苏联的脸色,不能直接动手。
小编,不看看平汉铁路的位置? 为什么接下来会有邯郸战役?
好[点赞]
准备不足、信心不足、指挥不足,论困难还能有在南京老蒋眼皮子底下的苏中军区?同样是下令保存实力放弃苏中根据地粟裕没有立即执行而是先主动出击打了再说,华中野战军三万对敌12万七战七捷歼敌5万打得对手心惊胆战抱团取暖,看着栗裕从容离去。
错字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