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直播间买的书可能是假的,已有卖家被抓,涉案金额三千多万

电商报 2024-08-16 10:38:02

电商平台上的正版畅销书竟是盗版

卖书直播间里“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还真不少。

随着短视频与直播平台的崛起,这些新兴渠道本应是传播知识、促进阅读的新舞台,却不料成为了盗版书商泛滥的温床。

这些盗版书商打着正版之名低价卖书,让众多消费者防不胜防。

近日,四川广安前锋区警方就破获了一起涉案金额高达3000多万元的侵犯著作权案。

该案源于一位消费者的举报,据红星新闻,涂某在网购平台直播间抢购的《新高中英语词汇》纸张粗糙、气味刺鼻、字体模糊,怀疑买到了盗版书籍。

经出版社鉴定确实为盗版书籍,警方迅速对该案立案侦查,发现这是一个横跨多省市、利用复杂网络体系销售盗版教辅的犯罪团伙。

经查,2022年1月至今,犯罪嫌疑人解某、赵某、葛某等人通过源头到经销商的模式在某电商平台开设40余家网店,通过分销模式从仓库向全国十几个省市销售盗版《新高中英语词汇》《新初中英语词汇》《六级词汇》等教辅图书,累计销售200余万单,涉案金额达3000多万元。

目前,犯罪嫌疑人解某、赵某、葛某等人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图源:红星新闻

数据显示,工具书、少儿图书、社科、教材教辅、小说等是盗版书中较为常见的种类。

然而,目前盗版书籍的泛滥已不仅仅局限于普通读物,更渗透到了高考志愿填报系列用书等重要的图书。

这些书籍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对于考生而言至关重要。然而,部分盗版书商却利用信息差和时间差,抢先推出低劣的盗版版本。

在不久前的高考季,第一批系列正版用书还没到发货时间,电商平台上就已经充斥着无授权盗印版或电子扫描版的图书了。

这些盗版的专业目录与志愿填报指导手册,往往采用粗劣的纸张与油墨进行印制,其印刷品质之低劣,极易导致考生及家长所获取的信息出现偏差、不完整乃至误导性内容。

这种情况不仅可能使考生在报考过程中受到错误的指引,更可能直接造成他们错失进入理想大学的机会,严重损害了考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

此外,影视剧的走红也会带动同名书籍的热销。今年5月,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在央视热播后,带火了作家李娟系列正版图书的销量,盗版书商闻风而动。

有读者在电商平台上购入了一批李娟的书籍,然而,当书籍到手时,却发现了诸多端倪:印刷质量粗制滥造,腰封直接印在封皮上,原本应色彩斑斓的插图也惨遭“褪色”,变成了单调的黑白。

后来,该读者与图书出版方取得联系,经过一番查证,最终确认这批书籍确为盗版无疑。

盗版图书市场之猖獗,令人咋舌,其种类之繁多,几乎触及了每一位读者的阅读领域。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这些无孔不入的盗版商家真是防不胜防。

低价盗版书涌入直播间

消费者愿意在电商平台、直播间购买书籍,是出于学习知识目的,也是为了支持图书行业发展。

那这些盗版书商是如何吸引消费者的呢?毕竟电商平台上的官方旗舰店也不少。

有调查显示,近四成的受访者坦言,他们是被直播间内极具吸引力的低价促销所吸引,最终不慎购入了盗版书籍。

在抖音、淘宝、拼多多等主流电商平台上,不少直播间以“闭店清仓图书”为噱头,低价倾销盗版书,这些劣质盗版图书的售价甚至来到了个位数。

这些直播间内,主播们通常运用“最后几小时,低价抢购”、“闭店清仓,错过等哭”等听起来十分紧迫的话术,配上“1.99元起”、“个位数秒杀”等极具诱惑力的价格,营造出一种抢购热潮,让消费者在冲动之下做出购买决定。

同时,这些直播间还会精心布置背景,模拟图书仓库或书店倒闭的场景,工作人员在主播背后分拣、打包图书,营造出一种真实可信的氛围。然而,细究之下,不少直播实为录播循环播放,背景也多是虚拟构建的。

更为狡猾的是,一些盗版书商会利用消费者对知名品牌的信任,假冒“新华”、“当当”、“西西弗”等正规渠道的名义进行销售。

此外,他们还会通过短视频引流、多账号分散销售、伪造授权书等手段,逃避监管,欺骗消费者。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严重扰乱了图书市场的正常秩序。

根据《出版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经营者应当对申请通过网络交易平台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经营主体身份进行审查,验证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那么,这些盗版书商是如何轻松进驻电商平台的呢?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市场上就有不少代办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的灰色产业链。

有代办机构声称,1500元3天就能办理个体营业执照和电商专用的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且无需真实经营场所地址。只需提供个人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即可办理相应许可证。

这些代办机构甚至为商家提供应对监管检查的“秘籍”,“如果碰到监管检查,接通电话后,说出差就可以了。”

此外,还有代办机构提供“群店”服务,声称能出具出版社授权证明。这也进一步增加了监管难度。

平台对商家的资质审核,是以许可证编码是否在官方系统上可查为准,很难一一去核实地址。即便有出版社的授权和出版物的版号数据,也很难去对每一本书做核验。

面对这一现状,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对售卖非法出版物行为的监管和执法仍以事后监管为主,难以做到全面覆盖和及时响应。

由于技术条件和监管资源的限制,电商平台往往只能对经投诉举报的个案进行下架商品或关闭店铺的处置,而对于规模较大的盗版书商则难以展开深入调查。

直播电商的实时性、互动性和传播速度,更是加剧了监管的难度和复杂性。盗版书商利用这些特性,使销售渠道更加多元、分散,侵权行为更加隐蔽,给取证和打击带来了巨大挑战。

对于平台的事前监测、审核需考量技术上的可行性、平台成本等复杂问题,并非简单地加大平台责任就可以解决。

消费者维权路漫漫

直播与短视频等新兴销售模式虽可能为盗版书提供传播便利,但同时也为正版书籍的推广开辟了新路径。

因此,将盗版泛滥简单归咎于销售渠道是不全面的,关键在于提升全社会的版权意识与加强市场监管。

电商平台作为网络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

然而,当消费者在购买盗版书籍找商家退货时,商家不仅否认售卖盗版,还要求提供鉴定证据,为了获取官方鉴定报告,消费者需自行收集多项证据,并承担邮寄费用至出版方,这无疑增加了维权的复杂性和成本。

当消费者投诉至平台,也仅支持退款,商家没有受到实质性的处罚。不少消费者就因损失较小、维权流程繁琐而自认倒霉、放弃维权。

这不仅未能有效反馈售假信息给平台,还使得平台能利用“避风港”原则规避责任。

除了维权难之外,消费者还普遍面临一个棘手问题——难以清晰区分正版与盗版书籍。

事实上,仅凭借价格和外观是无法识别盗版书的,因为市场上不乏质量参差不齐的正版书籍,而某些盗版书商的技术手段日益高超,他们的仿制品在外观上几可乱真,甚至能伪造出看似真实的版号信息,使得消费者难辨真伪。

从司法层面看,现有判例中盗版案件的赔偿金额普遍低于实际损失,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法律的威慑力。

综上所述,要构建健康的图书市场环境,需多管齐下:一方面,电商平台应强化监管职能,优化投诉处理机制,确保消费者维权渠道畅通;另一方面,提高消费者的版权意识与鉴别能力,降低维权门槛;同时,加强法律建设,提高盗版处罚力度,形成强大的法律震慑力。

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正版书籍与新兴销售模式的良性互动,促进图书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 | 月涯

0 阅读:49

电商报

简介:电商行业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