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姨最近和几个老朋友在公园散步时,聊起了亲戚间的那些烦心事。
说到这,王阿姨眼角微微一抽,说的是正在拼命装笑脸但内心早已千万匹马跑过的二姑。
二姑每次一见面就喜欢各种攀比,让王阿姨和她的小家子彻底崩溃。
其实,像二姑这样的亲戚并不少见,很多人都遇到过。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过了50岁后,亲戚间还有哪些行为比借钱更让人头疼。
攀比的亲戚让人心累在我们的小区里,谁家里有件什么大事,刮风都是知道的。
比起借钱,攀比其实更让人无奈。
我二姑就是个典型代表。
记得有一次,她来我家做客,从进门开始,她就非常热心地“帮忙”点评我家的装修。
“这装修风格不行啊,早就过时了。
”然后又摆摆手指着客厅说道:“你这客厅太小了,我们家的比这大多了。”
听到这里,我爸妈只能苦笑一下,在心里忍耐。
接下来,二姑又把话题转到她儿子的年收入上,说他们家孩子一年能赚几十万,接着问我老公一个月赚多少。
当得知数字并没有她想象的多时,她那永远止不住的嘴,又补上一句:“你可得好好加把劲啊。”
攀比这东西,原本是亲戚间无聊消遣的话题,但一旦上升到人身攻击和冷嘲热讽的程度,那就特别败人品了。
总是把你和她的生活、房子、孩子各种比较的亲戚,真正让你无力招架。
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式就是敬而远之,毕竟,生活不是用来跟别人较劲的。
亲戚的热情,有时候就是一种别有用心的功利。
在每个家庭聚会时,总有一些亲戚特别喜欢打听你的私人生活,比如你的收入、房贷、恋爱情况等等。
还记得有一次,三舅在我们家吃饭时,放下筷子,突然一脸关切的问我:“你一个月工资多少呀?
存了多少钱?
以后打算怎么打理?”
这些看似亲切的问候和关心,其实背后是对隐私的侵犯。
我试图回答得含糊其辞,没想到三舅并不罢休,又开始追问我女朋友的名字、工作等等。
很明显,这些问题并不是他的本性善良使然,而纯粹只是为了以后的饭桌谈资。
更有意思的是,在亲戚群里,流言蜚语往往比真相传得更快。
一旦你透露了一些个人的敏感信息,就会被当作“八卦素材”,经过夸张处理后,传遍整个朋友圈。
你能断定这些人的初衷是为了你好还是为了满足他们自己的好奇心吗?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会适当地拒绝,不用把自己的全部都向他们敞开。
亲戚总是依赖,让人压力山大王阿姨原本以为过了50岁,双方亲戚间进行一些人情往来是正常的,总觉得彼此帮一把是理所当然的。
没想到,亲戚过度依赖却成了她无尽的烦恼源头。
自从小李退休以来,就常常接到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种请求,帮忙搞定各种琐碎小事:送孩子上学、接送老人看病、处理家里的水电故障等等。
开始时,她觉得自己有时间,义不容辞。
可是,随着请求越来越多,压力也随之增加。
有一天,某远房亲戚老招突然找到她,说自己家里的装修需要找人帮忙打点一下,语气还特别理所当然,说这是“小李该做的”。
这时候小李才意识到,如果一味地给这些亲戚面子,那自己就会成为他们的免费劳动力。
帮助是情分,不是本分,过度依赖和把别人帮助当成理所当然,终究会耗尽大家的耐心与情感。
与其每次都答应,还不如学会柔性的拒绝,让对方了解你的难处,这样可能会省很多麻烦。
结尾:通过这几件小事,我们其实都能感受到,亲戚间的相处有时需要一定的界限。
某些亲密无间的关系并不能真正让你安心,这些看似无害的亲戚行为,有时候反倒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
亲戚之间需要的是互相理解与尊重,而不是无休止的攀比、过度的关心与无理的依赖。
过了50岁,我们更应该学会理性面对这些问题,不必抱怨太多,尽量保持自己的生活节奏,做到心中有底线,从容淡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际纷繁复杂的关系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