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三河市推行店铺招牌"禁色令",强制禁用红、蓝、黑三色,引发社会广泛争议。中国广告协会于4月14日公开发声,直指此类管理行为已超出合理边界,成为城市治理中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
一、品牌价值与市场规律的现实考量
中国广告协会强调,知名品牌如蜜雪冰城、肯德基等经过数十年投入形成的标志性招牌,不仅是品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消费者识别与信任的深层价值。以蜜雪冰城为例,其红色招牌被强制改为绿色后,消费者误以为是"山寨店",直接导致客流量下降。这种强制改色行为不仅损害企业无形资产,更扰乱市场秩序,违背"放管服"改革精神。
二、广告传播的科学逻辑
从专业角度分析,广告色彩是经过市场调研与消费者心理研究的科学决策。红色象征热情激发购买欲,蓝色传递专业感,黑色彰显高端定位——不同色彩组合承载着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结。中国广告协会指出,三河市"一刀切"禁用三原色的做法,实质上否定了广告传播的基本规律,可能造成每年数十亿元的品牌价值损失。
三、城市管理的法治边界
协会明确划定了合理管理范畴:规格、材料、安全标准等基础规范属必要管理,而颜色、字体等创意元素干预则构成越位。值得关注的是,类似管理乱象并非个案,此前多地出现的"黑底白字殡葬风"招牌改造,同样因违背大众审美引发强烈反弹。这些案例暴露出部分管理者将个人审美凌驾于市场规律之上的治理误区。
四、形式主义治理的深层危害
该事件被定性为"中央明令反对的形式主义典型案例"。强制改色不仅增加商户经营成本(单个店铺改造成本约2-5万元),更衍生"反复整改"的荒诞现象——有商户拆卸的招牌不敢丢弃,"怕政策再变"。这种朝令夕改的决策方式,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
最新进展显示,廊坊市政府已成立联合调查组,于4月15日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作出免职处理,并要求全面整改。此事件为全国城市治理敲响警钟:真正的城市美学应建立在尊重市场规律、包容多元业态的基础之上,而非通过行政手段强加单一审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