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 陈新振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一个地方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明确自身在全省乃至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定位。 围绕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菏泽市进一步明确鲁西崛起增长极、四省交界中心城、向西开放桥头堡、黄河文化新高地“四个定位”。 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市,菏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保护好、传承好黄河文化遗产,挖掘好、宣传好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加快打造黄河文化新高地,意义重大。那么,打造黄河文化新高地的标准是什么? 文化需要历史的积淀,更需要现实的总结升华。打造黄河文化新高地,必须遵循文化规律,坚持继承、创新和发展。菏泽市社会科学院院长荣海生认为,打造黄河文化新高地,要充分了解黄河的属性和菏泽的市情,把握黄河文化的规律和特点,继承和发展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合理内核,充实新时代鲜活的内容,实现六个突破,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在黄河文化理论研究上实现突破。要把黄河文化的研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组建起高水平的理论研究团队,整合利用市内外各领域的相关科研力量,协调各行业专家跨学科合作,谋定课题目标,梳理黄河文化体系;既要加强黄河文化的基础研究工作,又要系统研究黄河文化的内涵、外延、特点、历史变迁以及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更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研究弘扬历代治黄、治水文化,研究黄河与菏泽的密切关系。从多个维度解密黄河文化基因,深挖黄河的菏泽元素,如牡丹文化、会盟文化、汉文化、水浒文化等,形成一批高水平、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讲好具有菏泽特色的“黄河故事”,培养领军理论,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黄河文化研究高地。 在黄河文化创作上实现突破。荣海生认为,要结合菏泽的自然特点,结合菏泽悠久的人文历史,革命时期的无私奉献事迹,和新时代快速发展的生动实践,创作一批、推出一批、储备一批彰显时代价值、可流传的文艺精品。要从传统文化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聚焦黄河文化重大主题、重要题材,综合运用各类传播载体,开展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文学、美术、摄影、歌曲、舞蹈、民俗、传统技艺、影视剧等文艺创作、文艺主题展演,将黄河文化植入人们心中,推动黄河文化创作高质量发展。 在黄河文化展示上实现突破。文化品牌的树立,需要展示出来,需要得到大众的认可。黄河文化高地的打造也不例外。要打造一批国内知名热点旅游线路,一批有黄河特色的知名场馆和标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展示项目。遍布黄河流域及黄河两岸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黄河文化的魅力所在。要充分发挥菏泽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发展空间广阔的优势,提升利用好现有的黄河森林公园、水利风景区、生态园区、黄河古村镇,利用好游览区、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开展有特色的黄河演艺活动和黄河专题研学活动。在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打造好菏泽黄河文化旅游长廊和黄河故道湿地保护样板。规划建设和改造一批与黄河有关的博物馆、民俗馆、非遗馆、风景区、生态园区、古村镇,传承民俗文化,让黄河文化“活”起来。依托黄河文化元素与自然景观、人文遗迹,打造黄河文化体验品牌,形成“黄河记忆”系列产品等。 在科技赋能融合发展上实现突破。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打造黄河流域人才集聚高地、科技创新策源地,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上千年的黄河治理实践,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菏泽打造黄河文化新高地,要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和黄河文化“双创”实际情况,积极推进黄河文化与科技、资本、人才等要素的高度融合,积极探索黄河文化的融合发展模式。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赋能黄河文化创作、传播、消费等各环节,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形成菏泽自己的科技品牌,将黄河文化融入时代旋律,展现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力,使黄河文化“活”起来,实现给黄河文化贴上菏泽商标的目标。 在发展黄河文化产业上实现突破。拥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集群,是黄河文化新高地的标志之一。要培养一批像曹县汉服一样的产业,达到人们一提到黄河产业就会想到菏泽、就有文化产业集群备选的局面。谋划好黄河文化产业发展,立足本地人文底蕴和资源禀赋,坚持生态优先、创新驱动,突出发展重点,确定能够带动菏泽发展的文化产业,适宜于促进菏泽发展的“专精特新”型文化企业。因地制宜搞好黄河文化支柱产业的规划设计,如牡丹文化产业、旅游文化产业、中医药文化产业等。 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发展黄河文化产业市场,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文化产业主体,如沿黄生态文化产业、高效优质农业、现代旅游业等;发展适应市场需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黄河文化产品,如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网络视听等创意产业。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打造一批内涵丰富、覆盖广泛的黄河文化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培育发展文旅创意、文化研学等新业态,推动黄河文化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在构建黄河文化交流互鉴传播平台上实现突破。载体是研究、展示、传播、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要加强与沿黄城市的联动协作,搭建并主动参与各类高水平的黄河文化交流互鉴传播平台,策划举办一系列以黄河为主题的群众性文化文艺活动,组建黄河文化宣讲团,讲好黄河文化与菏泽故事,建成国内活跃的黄河文化交流、传播之地。运用好各类传媒载体,对上积极对接中央主流媒体,对下整合官方和民间优质传媒资源,共同唱好新时代的“黄河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