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烦躁地抓了抓头发,语气带着一丝不耐烦:“爸,这都几年了?我这计划书都改了第五版了,你到底答不答应把店面转给我?”
李大卫摇摇头,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寂静的街道,思绪飘回了三年前。那时,他65岁,每天奔波于照顾90岁老母亲和琐碎生活之间,身心俱疲。他清晰地记得,老朋友张明生拍着他的肩膀说:“老李,你这样下去不行啊!我看你都瘦脱相了。你经验这么丰富,不如开个养老服务店?”
这句话点醒了李大卫。他东拼西凑,借了点钱,在社区里开了这家小小的养老服务店。头两年,他起早贪黑,事必躬亲,从帮老人洗澡、喂饭到陪他们聊天解闷,他都亲力亲为。慢慢地,店里有了稳定的客源,也积累了一些口碑。他觉得自己仿佛又活了过来,找到了人生新的价值。
两年前,李明从外地失意归来,李大卫心疼儿子,让他来店里帮忙。没想到,李明展现出惊人的商业头脑,短短几个月,店里的营业额就翻了一倍。可是,父子俩的矛盾也随之而来。李明雄心勃勃,想扩大规模,引入投资,打造连锁品牌。他指着市场调研报告说:“爸,你看,现在咱们市60岁以上的老人有将近200万,养老服务需求巨大,这是一个黄金市场!”
李大卫却谨慎得多。他经历过生活的风风雨雨,也目睹了儿子之前的创业失败,他只想守住这份来之不易的稳定。他语重心长地对李明说:“儿子,我知道你雄心壮志,但咱们得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你想想老王,去年开了三家分店,结果资金链断裂,现在全关门了。”
李明却不以为然:“爸,时代不同了,现在是互联网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老王那是经营不善,我们不一样,我们有专业的团队,有创新的服务模式……”
父子俩经常因为经营理念不合而争吵。李明觉得父亲故步自封,李大卫觉得儿子好高骛远。就像老街口那两棵并排的老槐树,根紧紧地缠绕在一起,枝叶却朝着不同的方向伸展。
一次,李明私下联系了几个投资人,准备扩大经营。李大卫得知后,气得脸色铁青:“你眼里还有我这个爸吗?我说了多少次,不要冒进!你忘了你上次创业是怎么失败的吗?欠了一屁股债,是谁帮你东山再起的?”
李明也毫不示弱:“爸,你总说我上次失败,可你不给我机会,我怎么证明自己?现在市场瞬息万变,不抓住机会,我们很快就会被淘汰!”
那天晚上,父子俩吵得不可开交。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僵局。邻居王婶焦急的声音传来:“老李,你母亲情况不太好,你赶紧回来一趟!”
那一刻,所有的争执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父子俩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担忧和焦急。他们匆匆赶回家,一起把老母亲送到了医院。
在医院的走廊里,李明低着头,轻声说:“爸,对不起,我太冲动了。”
李大卫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儿子,是我太固执了。你说的对,时代在变,我们也要跟着变。只是,我害怕改变会带来风险,会让你再次受挫。”
李明抬起头,眼神坚定:“爸,我明白你的担忧。但你想想,当初你开这家店的时候,不也是一种冒险吗?如果没有那份勇气,我们现在还能拥有这么多老人的信任吗?”
李大卫沉默了。他想起创业初期,他挨家挨户地做宣传,为了赢得老人们的信任,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儿子的这句话,让他重新燃起了心中的激情。
第二天,老太太的病情稳定下来。父子俩回到店里,开始认真地商讨未来的发展计划。李大卫负责维护现有的客户关系和服务质量,李明则负责市场推广和业务拓展。他们约定,在扩张的同时,要始终坚守服务老人的初心,绝不以牺牲服务质量为代价。
一年后,他们的养老服务连锁店在市内开了三家分店,每家店的口碑都非常好。李大卫看着这一切,欣慰地笑了。他明白了,有时候,改变未必是坏事,关键是要在创新中保持初心,在传承中寻求发展。
父子俩的故事,就像一曲悠扬的二重奏,有冲突,有和解,有传承,也有创新。他们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和谐音符,在彼此理解和支持中,共同谱写着养老事业的新篇章。或许,这就是人生的智慧:在坚守与变革之间,找到平衡的支点,才能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