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考上大学,大姑和二叔拒绝借钱,两个舅舅却主动把钱送来

静守念安 2025-03-27 11:26:37

喜悦如同昙花一现,高昂的学费像一座大山压在了李国强一家心头。八百多块,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对这个仅靠父亲在砖厂做工、母亲摆摊卖菜维持生计的家庭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这笔钱,够他们全家大半年的开销了。一家人的心情,从云端跌落谷底,如同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浇灭了希望的火苗。

为了筹钱,父亲李大山更加拼命地工作,白天在砖厂搬砖,晚上还要去工地加班。他那双原本就粗糙的手,裂纹更深了,像是干涸的河床,沟壑纵横。母亲王秀英的风湿病也更加严重了,但她依然咬着牙,每天天不亮就去镇上卖菜,希望能多挣点钱。为了省电,晚上全家只点一盏煤油灯,昏黄的灯光下,李国强复习着功课,也感受着父母的辛酸。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这张薄薄的录取通知书,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

借钱的道路异常艰难。大姑家的小卖部生意红火,客人络绎不绝,但大姑却以刚给表哥买了辆三轮车跑运输为由拒绝了。二叔家刚盖了新房,门口堆放着水泥袋,显然不缺钱,却也推说手头拮据,拿不出钱来。亲戚们的推脱,像一盆盆冷水浇在李国强的心上,让他感到彻骨的寒冷。村里也开始流传闲言碎语,说李家打肿脸充胖子,供不起还硬要供,简直是自讨苦吃。这些话像针一样扎在李国强的心上,让他一度想要放弃上大学的机会。

他想起自己高三那年,为了省钱,晚上就着昏暗的煤油灯学习。他也想起父亲骑着那辆破旧的永久自行车,载着他去县城考试,一路颠簸,一路期盼。难道这一切都要付诸东流吗?难道自己只能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重复父辈的命运吗?

一个闷热的午后,李国强正帮母亲在地里锄草,村支书带来了好消息,他被大学录取了!可这份喜悦很快被学费的压力冲淡,一家人都愁眉不展。晚上,李国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梦见自己仍然在地里劳作,浑身沾满泥巴,怎么也走不出这片土地。

就在全家陷入绝望之际,事情出现了转机。李国强的两个舅舅,王德明和王德发,从邻村赶来。他们得知李国强考上大学却为学费发愁,二话不说,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凑够了八百多块。两个舅舅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但他们脸上的笑容却比阳光还要灿烂。

母亲王秀英感动得泪流满面,哽咽着说不出话来。李国强也红了眼眶,他明白,这份帮助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亲情的力量,是支撑他继续前行的动力。大舅临走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好好念书,别辜负了你爸妈的期望,也别辜负了我和你二舅的一片苦心。” 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李国强的心里。

大学四年,李国强过得异常艰辛。他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不停地汲取知识的蜜糖。为了省钱,他每顿饭都只买最便宜的菜,甚至曾经因为花一块钱买了个鸡蛋而后悔不已。寒暑假,他从不回家,而是去餐馆打工,赚取生活费。他经常要弯着腰擦地,累得腰酸背痛,但他从不抱怨。他把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寄回家里,希望能减轻父母的负担。

1990年,李国强大学毕业,在省城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第一个月的工资寄给了两个舅舅,但他们却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信中只有一句话:“好好照顾你爸妈就行。”  读着这简短的话语,李国强心中充满了感激,他知道,舅舅们的爱,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他前进的方向。

后来,李国强帮助弟弟也考上了大学,并将父母接到了城里生活。母亲终于可以安心治疗风湿病了,身体也逐渐好转。他时常带着孩子回老家看看,每次路过那条通往县城的柏油马路,都会想起当年父亲骑着破旧自行车载着他去考试的情景。村口的老榆树依然枝繁叶茂,树下的石凳上,老人们依然喜欢聚在那里聊天,只是话题不再是“李家娃子读书有啥用”,而是“现在不让娃子好好读书,以后可怎么办”。时代在变,观念也在变,而李国强的故事,则成了杨柳村一段难以忘怀的佳话。

这份来自亲人的温暖,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了李国强的心房,也照亮了他未来的人生道路。他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也回报了亲人的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身处困境,只要心中有希望,有亲人的支持,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0 阅读:260

静守念安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