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那年夏天,咱们中国正走到一个关键的变道口。
庚子年那场大乱子一起来,清朝的皇位坐得那叫一个摇摇晃晃。到了8月16号那天,北京城就这么被攻占了。八国联军的人啊,在北京城里城外,那是放火杀人,啥坏事都干。
慈禧太后见局势不妙,下了狠心,决定走最后一步棋——逃出京城。她火急火燎地在皇宫里挑了些必需品,拉上光绪帝、大阿哥这些皇亲国戚,还有宫女、太监和那些贴心的官员,一声不响地离开了这座代表皇权的大殿,踏上了漫长又辛苦的逃往西方的旅程。
【慈禧的西逃】
慈禧头一站到了昌平,就是现在的北京昌平区。在宫里住惯了的慈禧,走了没几个小时就累得不行。她本想在昌平歇歇脚,可巧的是,当地的知州病了,城里管事的二把手怕担责任,硬是不给开门。没办法,慈禧只好继续往前走。
半道上,突然下起了大雨,慈禧他们一行人只好跑到附近的镇子里躲雨。那晚,慈禧就吃了那么半块面饼,她的随从们则是连饭都没得吃,全饿着肚子。
8月17号那天,慈禧这一帮人总算是到了河北怀来县。慈禧之前就让知县给她备下好吃的,可那时候天下大乱,又是打仗又是旱灾蝗灾的,连普通粮食都不够吃。知县挺害怕地跟慈禧说:“就煮了几锅小米粥,太粗糙了,实在不敢给您呈上。”
不过,慈禧听了这话却特别开心,她说:“太好了,太好了,能有口热乎的吃真是不容易啊。”
那天晚上,怀来县的县令从本地有钱有势的人家里弄来了好多肉,全都送给了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一看,高兴得不得了,这事儿后来还传成了佳话,说怀来县的县令因为这事儿,官职连着升了三级呢。
慈禧那帮人在怀来县待了三天后,就继续往山西走了。他们一开始打算去太原,但听说那边天灾连连,根本没法满足慈禧那奢侈的排场。所以,他们临时改了主意,奔祁县去了。
在祁县,乔家这户大商贾迎来了他们的好时机。乔家的当家人乔致庸,不仅是个商业奇才,还特别会瞧政治风向。他听说慈禧太后要从祁县路过,心里就盘算着怎么巴结上慈禧太后,于是专门为她打造了一座超豪华的临时宫殿。
慈禧住进乔家大院,心里头别提多满意了。吃的、穿的、用的、住的,全都给她安排得妥妥当当,没一点儿可挑剔的。这样一来,慈禧对乔家可真是好感倍增。
乔家大院那叫一个气派又舒坦,让慈禧老佛爷一时间把逃难路上的那些苦楚和狼狈都给抛到脑后了。
但是,一到晚上大家都睡了,慈禧心里头就翻腾个不停。她满心焦虑地盘算着往后该咋办,还有咋样才能继续过她过惯了的那种阔绰日子。
经过大半夜的深思熟虑,慈禧太后心里有了主意。她琢磨着,得找个法子向那些有钱的大老板们要点儿钱,名义嘛,就说是为了“筹集复兴国家的资金”。
慈禧心里明白,这事儿不光是为了让她日子过得好点,更重要的是得保住她太后的面子。于是,她把注意力放到了祁县的乔家和旁边太谷县的曹家两户人家上。
乔家和曹家,在当地都是数一数二的大生意家,慈禧那点心思,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
大伙心里都明白,这所谓的“募捐”啊,说白了就是帮慈禧太后解解当下的燃眉之急。可话说回来,他们也瞅准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能伸手拉慈禧一把,对他们家族来说,那可是提高声望的大好事。
结果就是,乔家和曹家都点了头,答应了慈禧的要求。根据史书记载,乔家借出去的白银至少得有十万两,曹家借出的数目也挺大。
慈禧太后拿到这笔钱,不光是解决了手头紧的问题,更像是在她最失落的时候,有人给她点亮了一盏灯,让她看到了希望。
慈禧拿了那笔钱,但心里头并不痛快。她明白,借钱容易,可还钱就难了,特别是现在国家乱糟糟的,自己的前途也没个准儿。不过,为了保住面子和地位,她也只能这么做了。
慈禧听说两家都愿意借钱后,就问:“那你们想要啥好处呢?”
曹家心里有点犯嘀咕,但最后还是咬了咬牙说:“就按太后的意思办。”慈禧琢磨了一会儿,赐给他们一座金打造的钟表,样子是个火车脑袋,其实可值老鼻子钱了。
说到乔家,乔致庸聪明地说,他就想要“老佛爷的亲笔字”。
【乔致庸与慈禧的交易】
乔致庸,这位在当地商界呼风唤雨的大佬,是个实实在在的实干家。他对权力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对局势的判断也相当到位,让他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里迅速冒尖。
慈禧太后的车队一到祁县,乔致庸那边早就安排得妥妥当当了。
慈禧太后那时候虽说处境不佳,但毕竟是晚清真正管事的人,她的势力还是挺大的,不能小看。
乔致庸心里头明镜似的,知道慈禧太后给的那几个字,单看字面意思不值啥大钱,可背后的意义重得很,根本没法用钱来衡量。于是他琢磨出个好主意,那就是直接向慈禧太后开口要字。
在乔家大院摆的一场宴席上,慈禧开口问乔家老爷:“老乔啊,你帮了我这么多忙,有啥想要的?”
乔致庸恭敬地说:“老佛爷,乔家真没啥大奢望。要是您能赏个字给我们,那真是让我们感到无比的光荣。”
慈禧轻轻一笑,点头应允了。这个请求表面简单,实则是乔致庸精心策划的一招。一来,能借着“太后赐字”的名号开拓市场,就像披上虎皮拉大旗壮声势;二来,这也是对慈禧的一种巧妙巴结。
其实,在《乔家大院》的书和电视剧里,都讲了慈禧为了答谢乔家的帮忙,特许他们参与官银汇兑的交易。这买卖以前商人可不能做,想想也知道,肯定是利润大得很。
慈禧在乔家住的那阵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她发现乔致庸不光在吃喝用度上照顾得无微不至,还特别尊重她,让她心里头舒坦。乔致庸这招,比那个怀来知县连升三级的事儿,可高明多了,里头藏着不少门道呢。
乔老爷,您的好意我心领了。等这次难关熬过去,我肯定会好好报答您的。慈禧在要走的时候对乔致庸讲道。
乔致庸小心地说:“保证老佛爷平平安安的,是乔家心里最挂念的事儿。”
慈禧离世后,乔家真就靠着“太后亲自赐字”这块金字招牌,在商场上混得风生水起。
乔致庸心里头清楚,慈禧那可是大名鼎鼎,影响力杠杠的。因此,他站队慈禧,不光是为了表示支持,更是瞅准了这是个能给自己未来铺路的好机会。
【结语】
“福满乾坤”这四个字,意思特别好,简直就是乔家人聪明的代表。慈禧太后住过乔家后,乔家就成了“天上人间”一样的好地方。这既是为了让慈禧太后高兴,也让乔家的地位往上涨了不少。
那时候,争权夺利和社会变动真是让人摸不清头脑。乔家应对这些事情的手段就特别关键了,他们既让慈禧满意了,也守住了自家的好处。特别是那个“求慈禧赐字”的招儿,既给慈禧留了脸面,也让乔家没吃什么亏。
这段往事不光是讲述慈禧太后个人的经历,更是深刻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慈禧和乔致庸之间的打交道,是一场权力斗争与智谋比拼,同时也充满了机会与困难的碰撞。
在那个混乱的时期,每个抉择都可能扭转一个家族的走向,乔家的决定无疑成了那个时代极具看点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