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还愿突降大雨被困庙中,遇到怪事生下龙凤胎
那大清年间,江南水乡有个叫柳河湾的小村庄,村东头住着户人家,户主姓刘,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娶了个媳妇名叫翠花,长得那是如花似玉,村里村外谁见了都得夸上两句。
这夫妻俩结婚多年,一直盼着能有个孩子,可惜肚子就是不争气,始终没有动静。
这一年,柳河湾遭了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村里人都愁得不行。
刘老汉和翠花也是急得团团转,后来听说附近有个灵验的娘娘庙,便决定去求子。
夫妻俩准备了些供品,天不亮就出发了。
一路上,翠花心里七上八下的,既盼着能求来个孩子,又怕希望落空。
刘老汉呢,则是闷头赶路,偶尔抬头看看天,心里也嘀咕:这天气,咋说变就变呢?
俩人走了大半天,终于来到了娘娘庙。
只见那庙门巍峨,香火鼎盛,来往求神拜佛的人络绎不绝。
刘老汉和翠花进了庙门,先给娘娘磕了几个响头,然后恭恭敬敬地献上供品。
翠花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娘娘保佑,赐给我们一个孩子吧!”刘老汉也在一旁附和着。
就在夫妻俩虔诚祈祷的时候,突然天色大变,乌云密布,狂风四起。
紧接着,豆大的雨点劈头盖脸地砸了下来。
庙里的人们慌忙找地方躲雨,刘老汉和翠花也被困在了庙里。
雨越下越大,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庙里的香火被雨水浇灭了不少,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烟雾味。
翠花望着窗外的瓢泼大雨,心里不由得紧张起来。
刘老汉则安慰她说:“别怕,咱们就在这庙里等着,等雨停了再走。”翠花点了点头,但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
雨一直下到天黑,还不见停。
庙里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刘老汉和翠花。
他俩蜷缩在庙的一角,相依为命。
翠花冻得直打哆嗦,刘老汉便脱下自己的外套披在她身上。
翠花感激地看了他一眼,心里暖洋洋的。
就在这时,庙外突然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像是有什么东西在走动。
翠花吓得紧紧抱住刘老汉的胳膊,刘老汉也警觉地站了起来,顺着庙门往外看。
只见雨幕中,似乎有两个身影在晃动,一高一矮,一胖一瘦,走起路来飘飘忽忽的,好像鬼魅一般。
刘老汉心里咯噔一下,暗想:这大半夜的,哪来的两个人?
难道……他不敢再往下想,赶紧拉着翠花躲到了神像后面。
只见那两个人影越走越近,最后停在了庙门口。
借着微弱的烛光,刘老汉看清了他俩的模样:一个是穿着黑袍的老者,一个是穿着红衣的孩童。
他俩身上湿漉漉的,正滴着水呢。
那黑袍老者站在门口,四下张望了一番,然后对红衣孩童说:“孩子,咱们进来吧。”红衣孩童点了点头,跟着老者进了庙。
他俩在庙里转了一圈,似乎在寻找什么。
最后,他俩停在了神像前,盯着神像看了半天。
刘老汉和翠花躲在神像后面,大气都不敢出。
只见那黑袍老者从怀里掏出一个瓶子,拔开瓶塞,往神像上倒了点什么东西。
紧接着,神像突然发出了一道亮光,把整个庙都照亮了。
刘老汉和翠花看得目瞪口呆,心里暗暗称奇。
就在这时,那红衣孩童突然指着翠花藏身的地方说:“爷爷,你看,那里有两个人!”黑袍老者顺着孩童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了刘老汉和翠花。
他俩吓得浑身一哆嗦,差点叫出声来。
只见那黑袍老者阴森森地笑了笑,说:“原来是两个求子的啊,正好,咱们正缺两个祭品呢。”刘老汉一听这话,吓得魂飞魄散,赶紧拉着翠花往外跑。
可他俩刚跑出两步,就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拽了回来,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黑袍老者一步步逼近他俩,脸上露出了狰狞的笑容。
翠花吓得紧闭双眼,心想:这下完了,咱俩今天非得死在这不可。
就在这时,突然听到一声震耳欲聋的雷鸣,紧接着,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照亮了整个庙。
那黑袍老者和红衣孩童被这突如其来的雷鸣闪电吓得倒退了好几步。
就在这时,庙里的神像突然说话了:“大胆妖孽,竟敢在此作乱!”只见神像身上散发出金光,把整个庙都照亮了。
那黑袍老者和红衣孩童被这金光一照,顿时现出了原形:原来是一条大黑蛇和一个小蛇精。
大黑蛇和小蛇精在地上翻滚着,痛苦地呻吟着。
神像又说:“你俩本是天上的蛇仙,因犯错被贬下凡间,本应好好修行,却在此作恶多端,今日定不轻饶!”说完,神像抬起手来,往下一挥,只见一道金光朝大黑蛇和小蛇精射去。
他俩被这道金光击中,顿时化为一股青烟,消失了。
庙里恢复了平静,雨也停了。
刘老汉和翠花从地上爬起来,望着神像,心里充满了感激。
翠花说:“多亏娘娘显灵,救了我俩一命。”刘老汉也连连点头,说:“是啊,咱们得赶紧回家,给娘娘多烧点香火。”
夫妻俩收拾了一下,出了庙门。
只见天边的乌云已经散去,露出了皎洁的月亮和满天的星星。
夜风轻轻吹过,带来了一丝凉意。
刘老汉和翠花紧了紧衣服,踏上了回家的路。
一路上,他俩边走边聊,回想起刚才的惊险一幕,还心有余悸。
翠花说:“你说,那蛇仙为啥要害咱俩呢?”刘老汉摇了摇头,说:“谁知道呢,也许是他俩修行不够,心生恶念吧。”翠花点了点头,说:“也是,咱还是好好过咱的日子吧。”
夫妻俩回到家时,已经半夜了。
他们简单收拾了一下,便躺下睡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翠花觉得肚子隐隐作痛。
刘老汉吓坏了,赶紧请来村里的赤脚大夫。
大夫号了号脉,说:“恭喜恭喜,你媳妇有喜了!”刘老汉一听这话,高兴得差点蹦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翠花成了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
刘老汉啥活都不让她干,整天好吃好喝地伺候着。
翠花呢,也觉得自己是家里的功臣,整天乐呵呵的。
转眼间,到了十月怀胎的时候。
这一天晚上,翠花突然觉得肚子疼得厉害。
刘老汉吓坏了,赶紧请来稳婆。
稳婆一看,说:“这是要生了,快准备东西吧。”刘老汉忙前忙后,好一顿折腾。
到了半夜时分,只听屋里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声。
稳婆从屋里走出来,满脸喜色地说:“恭喜恭喜,生了一对龙凤胎!”刘老汉一听这话,高兴得差点晕过去。
他跑进屋里,只见翠花躺在床上,脸色苍白但满脸幸福,一对可爱的小宝贝正躺在她身边,一个白白胖胖的,一个粉粉嫩嫩的,煞是可爱。
刘老汉望着这对龙凤胎,心里感慨万千:这真是天意啊!
想当年咱俩求子无望,如今却一下子得了俩宝贝疙瘩。
他感激地看了看翠花,说:“媳妇,你辛苦了。”翠花笑了笑,说:“不辛苦,只要咱俩的孩子健健康康的,我就心满意足了。”
夫妻俩给这对龙凤胎起了名字:男孩叫刘宝,女孩叫刘贝。
希望他俩能像宝贝一样,永远幸福快乐地生活着。
从那以后,刘老汉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村里人都说:这是娘娘显灵了,赐给他家一对金童玉女呢!
且说这刘老汉家得了这对龙凤胎,那真是喜上加喜,乐不可支。
村里人都说,这是娘娘庙里的娘娘显灵了,给刘家送来了福气和好运。
刘老汉和翠花听了这话,心里更是美滋滋的,整天笑得合不拢嘴。
刘宝和刘贝这俩孩子,也是争气。
从小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见人就笑,人见人爱。
刘老汉和翠花对这俩孩子宝贝得不行,啥好东西都紧着他俩。
村里人也都说,这俩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
转眼间,刘宝和刘贝就到了上学的年纪。
刘老汉和翠花商量了一下,决定送他俩去镇上的学堂。
那天早上,夫妻俩早早地起来,给俩孩子收拾得利利索索的,然后背着书包,送他俩去学堂。
一路上,刘宝和刘贝蹦蹦跳跳的,兴奋得不行。
刘老汉和翠花看着他俩那高兴劲儿,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到了学堂,夫妻俩把刘宝和刘贝交给了先生。
那先生是个学识渊博的老头子,看着这俩孩子聪明伶俐的模样,也是满心欢喜。
夫妻俩跟先生客气了几句,然后就回家了。
从那以后,刘宝和刘贝就天天去学堂念书,刘老汉和翠花也天天盼着他俩能学点真本事,将来出人头地。
可是,好景不长。
有一天,刘老汉突然接到学堂先生的信,说刘宝和刘贝这俩孩子最近总是心不在焉的,上课也不专心听讲,作业也写得一塌糊涂。
刘老汉一听这话,急得直蹦高。
他赶紧跟翠花商量了一下,决定去学堂看看咋回事。
那天下午,夫妻俩来到了学堂。
只见刘宝和刘贝正坐在教室里,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
刘老汉和翠花看了,心里直犯嘀咕:这俩孩子最近这是咋了?
咋变成这样了?
夫妻俩把刘宝和刘贝领回了家,问他俩到底咋回事。
刘宝和刘贝低着头,半天也不说话。
最后,还是翠花心疼孩子,柔声细语地劝他俩:“有啥事就跟爹娘说,咱们是一家人,有啥不能说的?”刘宝和刘贝听了这话,才抬起头,眼泪汪汪地说:“爹娘,我们不想上学了。”
刘老汉一听这话,气得直瞪眼:“不上学?
你俩不上学将来能干啥?
难道跟爹娘一样在家种地?”刘宝和刘贝听了,吓得直哆嗦。
翠花赶紧给俩孩子解围:“他爹,你别吓唬孩子。
孩子不想上学,肯定有他的道理。
咱得好好问问,到底咋回事。”
刘老汉听了这话,心里这才明白过来。
他叹了口气,说:“原来如此啊。
孩子,你们记住,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那些外地的学生虽然见多识广,但他俩也是爹生娘养的,跟咱们没啥两样。
你们只要好好念书,将来也能跟他们一样有出息。
至于先生讲的课嘛,不懂就问,别不好意思。
咱庄稼人不怕吃苦,就怕没志气。”
刘宝和刘贝听了这话,心里豁然开朗。
他俩点了点头,说:“爹娘,我们知道了。
我们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再也不胡思乱想了。”刘老汉和翠花听了,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从那以后,刘宝和刘贝又变得跟以前一样,天天去学堂念书,上课专心听讲,作业也写得工工整整的。
先生看了,心里也是高兴得不行,直夸他俩有出息。
刘老汉和翠花听了这话,心里更是美滋滋的。
转眼间,又过了几年。
刘宝和刘贝都长成了大小伙子和大姑娘了。
他俩不仅学问做得好,人品也是没得说。
村里人都说,这俩孩子将来肯定能成大器。
这一天,村里突然传来一个消息:朝廷要在全国选拔人才,凡是年满十六岁的青年男女都可以去参加考试。
刘老汉和翠花听了这话,心里激动得不行。
他们赶紧跟刘宝和刘贝商量了一下,决定让他俩去参加考试。
刘宝和刘贝听了这话,也是满心欢喜。
他俩从小就梦想着能出去闯闯,见见世面。
如今有了这个机会,哪能错过?
于是,他俩收拾了一下行李,告别了爹娘和乡亲们,踏上了去京城的路。
一路上,刘宝和刘贝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
他们走过了崇山峻岭,渡过了大江大河,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
这俩孩子凭借着聪明才智和顽强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来到了京城。
在京城里,刘宝和刘贝参加了考试。
他俩凭借着扎实的学问和出色的表现,顺利地通过了初试和复试,进入了最后的殿试。
在殿试上,他俩面对着皇帝和满朝文武大臣,从容不迫地回答了各种问题,赢得了众人的喝彩和赞赏。
最后,皇帝宣布了结果:刘宝和刘贝都考中了进士!
刘老汉和翠花听了这话,高兴得差点没晕过去。
他们赶紧准备了一番贺礼,千里迢迢地来到了京城,为刘宝和刘贝庆祝。
那一天,京城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刘老汉和翠花穿着新衣裳,戴着大红花,跟刘宝和刘贝一起接受了皇帝的接见和赏赐。
他们望着金碧辉煌的宫殿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心里感慨万千:这真是做梦也没想到啊!
咱家这俩孩子,竟然能有今天!
从那以后,刘宝和刘贝在朝廷里做了官,为国家和百姓做了许多好事。
刘老汉和翠花也在村里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他们常常跟乡亲们说:“这一切啊,都是娘娘庙里的娘娘显灵了!
咱家这俩孩子啊,就是娘娘送给咱的福气和好运!”乡亲们听了这话,也都点头称是,说:“是啊!
娘娘庙里的娘娘真是灵验啊!
咱以后啊,也得多去拜拜娘娘!”
于是,从那以后,柳河湾的娘娘庙里更是香火鼎盛,来往求神拜佛的人络绎不绝。
而刘老汉和翠花呢,也成了村里的红人,整天被人请去讲他家的故事。
他俩也乐意讲,每次讲起来都眉飞色舞的,好像又回到了当年去娘娘庙求子的那一天……且说刘老汉一家子在京城那是风光无限好啊,刘宝和刘贝在朝廷当了大官,刘老汉和翠花也跟着享福。
俩孩子隔三差五地往家里捎东西,吃的穿的用的,啥都有。
村里人见了,都眼馋得不行,都说刘老汉家祖坟冒青烟了。
刘老汉和翠花听了这话,心里那是美滋滋的,但嘴上还是说:“哪儿啊,都是孩子自己争气,跟咱老两口可没啥关系。”但说归说,心里还是跟喝了蜜似的甜。
这一天,刘老汉正和翠花在院子里晒太阳呢,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喊:“刘老汉,刘老汉,你家来客人啦!”刘老汉一听,赶紧站起来,往外迎。
只见门口站着个穿着讲究的老头子,手里还拿着个礼盒。
刘老汉一看,不认识啊,心说:“这是谁呢?”但面上还是客气地说:“这是哪位贵客啊?
快请进,快请进。”
那老头子一看刘老汉这么热情,也乐呵呵地说:“刘老汉,你不认识我啦?
我是老张头啊,咱以前一个村的。”
刘老汉一听,这才想起来,说:“是老张头啊!
这可真是稀客啊!
快请进,快请进。”说着,就把老张头让进了屋。
翠花一看来了客人,也赶紧从厨房端出茶水瓜子啥的。
老张头一看,说:“刘老汉,你家这日子过得可真不错啊!”
刘老汉一听,哈哈一笑,说:“哪儿啊,都是孩子孝顺。
来来来,老张头,咱哥俩好好唠唠。”说着,就和老张头坐在炕上,开始唠起了嗑。
老张头一边喝着茶,一边打量着屋里的摆设,说:“刘老汉啊,你家这俩孩子可真有出息啊!
在朝廷当了大官,你这当爹的也跟着享福啊!”
刘老汉一听,心里更美了,但嘴上还是说:“哪儿啊,都是孩子自己争气。
来来来,老张头,你吃瓜子不?”说着,就抓起一把瓜子递给老张头。
老张头接过瓜子,一边嗑一边说:“刘老汉啊,你家这俩孩子这么有出息,你得好好谢谢娘娘庙里的娘娘啊!
当年要不是你求娘娘显灵,哪儿能有今天啊!”
刘老汉一听这话,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这老张头咋知道这事儿呢?”但面上还是装糊涂地说:“老张头啊,你这是从哪听说的啊?
咱可从来没跟外人说过这事儿啊!”
老张头一听,嘿嘿一笑,说:“刘老汉啊,你还不知道吧?
这事儿在咱村里都传遍了!
大家都说你家这俩孩子是娘娘庙里的娘娘送的福气和好运呢!”
刘老汉一听这话,心里那是又惊又喜。
惊的是这事儿咋就传出去了呢?
喜的是这事儿传出去,那他家在村里的地位可就更高了。
于是,刘老汉就顺着老张头的:“这事儿咱还真不知道。
不过啊,要说起来,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当年要不是咱去娘娘庙求娘娘显灵,哪儿能有今天啊!
所以啊,咱家这俩孩子啊,那就是娘娘送给咱的福气和好运!”
老张头一听这话,也连连点头,说:“对对对,就是这么回事儿!
所以啊,刘老汉啊,你得好好谢谢娘娘庙里的娘娘啊!
有机会啊,咱哥俩一起去拜拜娘娘去!”
刘老汉一听这话,那更是高兴了,说:“老张头啊,你这到我心坎儿里去了!
咱哥俩择日不如撞日,就明天去拜拜娘娘去!”
老张头一听这话,也乐了,说:“行啊!
那咱们就明天去!”说着,俩人就约定好了明天一起去娘娘庙拜拜娘娘。
第二天一大早,刘老汉和老张头就收拾利索了,拎着礼盒往娘娘庙走。
一路上,俩人那是边走边唠,有说有笑的。
到了娘娘庙,俩人一看,人还真不少呢!
都是来求娘娘显灵的。
刘老汉和老张头赶紧找了个地方,摆上礼盒,就开始拜拜娘娘。
俩人一边拜一边嘴里还念叨着:“娘娘啊娘娘,谢谢你送给咱家的福气和好运啊!
以后啊,咱还得继续靠你保佑呢!”
拜完了娘娘,俩人又在庙里转了一圈,看了看庙里的景致。
刘老汉一看那娘娘像,那真是栩栩如生啊,就跟真的一样。
他心里一激动,又掏出香火钱,捐给了娘娘庙。
老张头一看,也跟着捐了点香火钱。
从娘娘庙出来,俩人那是心情舒畅啊,都觉得这次拜拜娘娘那肯定更灵验了。
于是,俩人约定好了,以后有机会还一起来拜拜娘娘。
这一天,刘老汉和老张头那是过得别提多高兴了。
俩人回到家,还跟村里人显摆了一番,说这次去娘娘庙拜拜娘娘那可真是灵验得很。
村里人一听这话,那更是对娘娘庙里的娘娘深信不疑了。
从此以后啊,刘老汉和老张头就成了娘娘庙里的常客。
俩人隔三差五地就往娘娘庙跑,拜拜娘娘捐点香火钱啥的。
村里人一看他俩这么虔诚啊,也都跟着去拜拜娘娘了。
这娘娘庙啊,因为刘老汉和老张头这么一折腾啊,那是更加香火鼎盛了。
来往求神拜佛的人啊,那是络绎不绝。
娘娘庙里的和尚尼姑啥的,那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啊。
刘老汉家呢,因为刘宝和刘贝在朝廷当了大官啊,那也是更加风光无限好了。
村里人见了刘老汉和翠花啊,那都是笑脸相迎客客气气的。
刘老汉和翠花呢,也因为这事儿啊更加觉得自己在村里有地位了。
这一天呢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啊村里要闹花灯。
刘老汉和翠花啊就带着刘宝和刘贝一起去看花灯。
只见这花灯啊是各式各样五花八门啊啥样的都有。
刘老汉和翠花啊那是看得眼花缭乱啊。
刘宝和刘贝呢也因为这事儿啊难得回家一趟啊就陪着爹娘好好逛了逛。
这一天晚上啊刘老汉一家子是过得别提多高兴了。
花灯好看人热闹啊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啊那真是比啥都强啊。
刘老汉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啊心里那是感慨万千啊。
他想啊:“这一切啊都是娘娘庙里的娘娘显灵了啊咱家才能有今天啊!”于是啊他就暗暗下定决心啊以后啊还得继续好好拜拜娘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