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库尔斯克乌军反攻,俄军宣布击溃14个旅!关键时刻,泽连斯基寄希望于特朗普,要美国逼迫俄罗斯和谈。
就乌军的这个动向来说,看得出来,乌克兰很急,俄罗斯也很急。
当地时间1月5日,乌克兰在库尔斯克发动了大规模的突击行动。这是俄军9月份在库尔斯克发动反攻之后,乌军又一次主动进攻。乌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在社交媒体上说,“库尔斯克传来了好消息,这是俄罗斯应得的。”
要知道,在这之前,乌克兰虽然在库尔斯克控制将近1250平方千米的土地,但是在俄军的不断反击之下,只剩下500多平方千米。随着战局的持续,乌克兰在乌东的防线不断后退,俄军几乎控制了整个顿涅茨克,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还要面对缺少兵员,特朗普即将上台等等一系列困难。
但乌克兰已经没有退路了,它必须做点什么。
一方面,此时的乌克兰已经被逼到了墙角,前线虽不能说节节败退,但也是状态不佳。而后方也在时刻面临着俄罗斯长枪短炮的袭击,就2025年开年以来,俄罗斯已经对乌克兰的城市和村庄动用了至少300架无人机和20多枚导弹进行猛烈轰击,重点轰炸乌方的能源基础设施。再这样下去,恐怕还等不到谈判,乌克兰就要先行崩盘。
现在能怎么办?只能以攻代守,转移俄罗斯的注意力,让战火在俄罗斯的本土上越烧越旺,所以乌军在库尔斯克发起了反攻,首要的目的就是吸引舆论的关注,尤其是西方舆论的关注。我们能够看到,在乌军发起本次行动之后,西方的诸多媒体纷纷转载了这一消息,而且口风一致,都是站在乌克兰这边的。这种舆论上的导向,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鼓舞各国的乌克兰人,也只有这样,泽连斯基才能继续坚持打下去。
另外一方面,俄乌边境长达2200多公里,仗打到这个份上,其实俄乌边境处处都可以变成战场。意思就是,在整个战局不利的情况之下,乌克兰对俄库尔斯克的进攻,很有可能也是一种障眼法,目的就是声东击西。也就是说,只要乌克兰孤注一掷,集中力量在俄乌边境的另外一个地方撕开一道口子,再创造一个“库尔斯克战场”也不是没有可能。
事实上,俄乌双方都在等特朗普上台。但客观问题是,就算特朗普1月20日就职之后,距离真正坐上谈判桌,也还有一段时间。这个时间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一个月。这段时间内,就是俄乌双方最关键的机会。谁拿的多,最后在谈判的时候筹码就多。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乌克兰手里还有人,就可以做到广撒网。
同样的问题,俄罗斯也在不惜一切代价对乌克兰下手,而且似乎“战绩斐然”。根据俄军的战报显示,俄军的北方集团军在库尔斯克击溃了乌军的14个旅,打退了乌克兰两次反扑,歼灭了乌军340人。
这是俄罗斯的数据,当然这里面有令人不解的地方,14个旅,这个战损比多少有点不合适。但是走到这一步,其实俄乌双方的战报都没有多大的价值。我们能够从这些数据里面看到的东西,其实就是两个,其一,仗打到这个份上,俄乌双方都在进行认知作战和舆论战。
其二,伴随着战线的移动,俄军其实也更希望将乌军的更多兵力吸引到库尔斯克。这样一来,就能够保证其他战线的俄军可以用更快的速度推进。当然,要完成这个战略部署,俄军的兵力也要足够充足。早在2024年11月,俄军就已经在当地集结了大约5万人的兵力,而在那个时候朝鲜的特种兵也进入了库尔斯克战场。
从战局的走向来看,朝鲜特种兵的出现,给予了俄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在库尔斯克地区,俄军至少在兵力上应该是优于乌克兰的。这就给予了俄罗斯在最后的时间内围点打援的基础。
只不过,俄乌的问题最终还是要在谈判桌上进行一轮唇枪舌战,才能最终定论。问题是特朗普到底是个什么态度。所以泽连斯基正在不遗余力地争取特朗普的支持,1月5日,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自己对特朗普“充满了信心”,相信特朗普领导的美国政府能够迫使俄罗斯进行和平谈判。
为了达成目的,他甚至不惜捧高踩低,对即将下台的拜登政府重拳出击,称特朗普之所以能在2024年美国大选中获胜,是因为他比美国民主党人“强大得多”。
不知道拜登看到这段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感想。当然,抱怨归抱怨,泽连斯基这番表态虽然充分凸显了他对特朗普的担忧,害怕他在当了总统之后,就处处“退群”,不仅要脱离“援乌联盟”,还要脱离北约。这两点任何一点对于乌克兰来说,都是不可承受之痛。
美国在俄乌问题上的态度和政策,虽然是拜登政府做出的,但那毕竟代表了美国,代表了一大部分资本集团的利益,特朗普不会对此视而不见。因此,尽管民主党和共和党势如水火,在这种涉及真金白银的问题上,还是会站在一起。在特朗普的计划里,最理想的结局应该就是以停火线为边界,划分各自的实控范围,这样才会对各方都好。
不管怎么说,俄乌冲突走到现在,双方的确会有烈度远超以往的敌对行动。但是2025年的主流应该是和谈与交火并存。还是那句话,和平有望,但是在双方的矛盾分歧没有得到完美解决之前,要想实现永久和平,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站在黎明之前眺望远方,和平的确就在眼前。然而,在通往和平的路上,每一步都埋藏着未知的风暴与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