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放话,称36万亿美债不完全算数,中国7686亿还能要回吗?

渺远的云 2025-02-18 15:05:35

什么!美国不打算认36万亿美债了?

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谈到美债,称经过马斯克的审查,发现美国的36万亿美债中,部分债务根本“不算数”。

要知道美债的总额早就超出了美国的经济总量,美债如同“滚雪球”般急速上升。

特朗普的言论牵动了全球持有美债国家的关注。那么中国作为美债第二大持有国家,手中的7686亿美债,美国还会还吗?

部分美债不作数

在全球金融的舞台上,美国国债一直是备受瞩目的焦点。如今,美国国债数额已然达到了惊人的 36 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美国政府和全球投资者的心头。

自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美债便踏上了快速增长之路,伊拉克战争、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等事件更是成为其攀升的催化剂。

2024 年美国国债与 GDP 之比高达 124%,而 2024 财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收入为 4.9 万亿美元,支出总额达 6.8 万亿美元,预算赤字约 1.9 万亿美元。

如此庞大的财政赤字,使得美国政府只能不断借债,美债规模也随之水涨船高。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番言论,更是让本就不平静的美债市场掀起了惊涛骇浪。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在审查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时发现了违规行为。

他声称美国 36 万亿美元的债务中,“很可能会有问题”“很多东西都不算数”,暗示部分美债数据存在虚假成分。

这一言论并非毫无根据。自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成立以来,便致力于对联邦政府展开全面改革。

在对美国财政部的深入审查过程中,该部门察觉到债务支付流程存在一些错误,这些错误极有可能使部分债务出现错误计算的情况。特朗普正是以这一发现为依据,堂而皇之地公开质疑美债的真实性。

美国国债作为全球金融市场的基石之一,其稳定性关乎全球经济的稳定。一旦部分美债 “不作数” 的情况属实,或者美国真的出现债务违约,那将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投资者们纷纷开始重新评估美国国债的投资价值,全球金融市场也随之出现波动。那么中国持有的美债怎么办?

中国的7686亿美债

在全球金融格局中,美债市场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中国与美债的关系备受瞩目。中国目前是美国国债的第二大持有国,持有规模达 7686 亿美元。长期以来,美债凭借其稳定性和流动性,吸引着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投资。

中国持有美债,最初是基于外汇储备配置的需求,美国国债如同一个巨型 “存钱罐”,为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存放处。

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进程中,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外汇储备快速积累,美债持有量也随之上升。

近些年来,中国一直在逐步减持美债,这一举措是基于多方面的考量。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经济增长不稳定、财政与贸易政策多变,使得持有美债的风险上升。

同时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压力增大,持有美债的实际收益受到影响。

从投资多元化战略需求出发,为优化外汇储备的资产配置,降低对单一资产的依赖,中国将目光投向了更多领域,如新兴市场债券、黄金等。

同时中美经贸摩擦加剧,也让中国意识到过度依赖美元资产的潜在风险。

尽管中国持有大量美债,但从目前形势来看,美国不敢对中国赖账。美国在经济上对中国有着多方面的依赖。

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关键,美国市场对中国商品有着高度需求。

据相关数据表明,沃尔玛货架上竟有高达 70% 的商品都贴着 “中国制造” 的标签,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出美国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高度依赖。

一旦美国胆敢对中国所持有的美债赖账,中国完全具备采取出口管控等强有力反制措施的能力。届时,美国市场将因中国商品供应的大幅减少,陷入物价飞涨的困境。

另一方面,美国赖账中国美债,将引发全球对美元信心的崩塌。其他国家会对美元失去信任,纷纷抛售美元资产,美元霸权加速衰落,这对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中国在美债问题上有着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策略。逐步减持美债是未雨绸缪,降低风险的重要举措,而美国对中国市场和商品的依赖,也成为中国美债资产的一道 “安全屏障”。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中国将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经济政策,稳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改革,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同时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人民币地位提升

长期以来,美元凭借美国强大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近年来,美元的霸权地位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美国经济增长的不稳定、货币政策的频繁调整以及不断攀升的政府债务,都让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有所下降。

美国为应对国内经济问题,频繁采取量化宽松等货币政策,大量增发货币,导致美元供应量增加,其价值相对下降。

此外,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奉行的单边主义和霸权行径,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不满,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寻求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比如,沙特作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也在考虑使用人民币进行原油交易结算,这对石油美元体系是一个重大打击。

美元地位呈现相对衰落之势,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正稳健攀升。就国际支付层面而言,人民币已然跃居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

数据显示,2024 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高达约 64 万亿元,相较于上一年度,增长幅度达到 23%,这一成绩彰显了人民币在国际支付领域日益重要的影响力。

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选择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以降低汇率风险和交易成本。在俄罗斯,人民币在其外汇市场的份额高达 99.6%,中俄贸易中本币结算的比例已超过 95%。

在国际储备方面,80 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再者,离岸人民币市场也取得了长足发展,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超过 1 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接近 7000 亿元。

总之,全球金融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美元霸权地位的衰落与人民币地位的提升是这一变革的重要体现。

结语

人民币的地位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正持续提升。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经济增长和良好的国际信誉。

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的深入推进,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国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人民币在国际支付、结算和储备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在国际贸易中选择使用人民币结算。

当然,人民币地位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凭借中国经济的坚实基础和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信息来源:

金融界2025年2月14日——美债,响起红色警告信号

暴雷前奏?川普称36万亿美债很多不算数,中国的7686亿怎么办?

央行: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

1 阅读:6
评论列表
  • 2025-02-18 22:54

    这个作品真是令人眼前一亮,希望你能关注我,我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一起在创作的道路上创造更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