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粹刚与许希麟
1913年刘粹刚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他的父母经营着一家小型商铺,生活虽不奢华,却也充满安稳与温馨。从小刘粹刚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聪慧好学,早早展现出不凡的才华。由于家境优渥,父母希望他能读完大学,安稳地继承家业,娶妻生子,过上平凡幸福的生活。他顺利进入了东北大学理学院,专攻土木工程,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然而这一切都在九一八事变后发生了改变。
当日本的铁蹄踏进中国,东北的大地陷入了血腥与屈辱的灾难中,刘粹刚看着家园的破碎与人民的苦难,心中满是愤怒与不甘。他常常对自己说:“失土不可不复,国仇不可不报。”目睹着日军在东北肆意践踏人民,他深感自己所学并无用武之地。为了挽回祖国的尊严,刘粹刚毅然决定放弃学业,抛弃一切舒适的生活,投笔从戎,加入抗日的行列。
许希麟
他考入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步兵科,在黄埔军校的学习和锻炼,使得刘粹刚逐渐成长为一个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青年。在看到一二八上海空战的失败后,他深知空军对于国家未来的重要性,于是在1932年,凭借优异的成绩和过硬的素质,他考入了杭州的笕桥航空学校。
笕桥航空学校有着闻名遐迩的校训——“我们的身体、飞机和子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当刘粹刚第一次看到这句校训时,内心澎湃不已。那是他所渴望的信念,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决绝与豪情。他知道,这正是他要走的路。
在航空学校刘粹刚不懈努力,奋力学习飞行技术和战术。尽管从东北来到江南,眼前的西湖美景和江南的温柔让人陶醉,但他始终不忘自己的初心。他深知自己的使命是要成为一名能够在空中改变战争局势的英雄。每一次飞行训练,他都全力以赴,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为了能击败敌人,他要将所有的知识和技巧都掌握在手中。
刘粹刚夫妇(左一左二)与朋友们
刘粹刚的心里有一种责任在燃烧,那就是——为家国复仇,保卫无数尚未受侵害的生命。虽然他远在江南,但心中的烈火始终未曾熄灭。他知道,只有用飞行技术来征服敌人,才能真正为祖国争光。
他不曾迷恋西湖的美丽景色,不曾沉浸在江南的温柔气息中。因为他的目光,始终盯着那片曾被侵略者践踏的土地。他发誓哪怕付出生命,也要报效国家,驱逐敌人。
笕桥的训练,锤炼了他的意志,也强化了他的决心。刘粹刚在这片土地上,燃烧着青春,挥洒着热血。他知道未来的战斗,将决定国家的命运。而他已准备好,迎接那一刻的到来。
1933年春日,杭州火车站人来人往,中央航校学员刘粹刚和同学们正准备乘车返回笕桥。就在车站的一角,他的目光被一位倚窗的女子吸引。她的身影如水墨画一般宁静,又透出一种与世隔绝的优雅。
刘粹刚听到身旁的同学提到她的名字,似乎是“希麟”。但由于陌生和心中的紧张,他有些不确定,是“希麟”还是“希龄”?这份疑惑让他闹了个小小的笑话,心里却为之悸动不已。
回到学校后刘粹刚再也无法忘记那个倩影,开始四处打听她的消息。经过一番询问,他终于得知许希麟并非普通女子,而是名门闺秀。她在学校毕业后,选择了成为一名小学教师,这一次正是她与几个同学一同前往杭州游玩,才让刘粹刚在车站与她有了短暂的擦肩而过。
刘粹刚
得知这些信息刘粹刚心中更加激动不已,于是刘粹刚决定冒险一次,写下了第一封情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挚与渴望。他无所畏惧,甚至没有多考虑这封信的结果,只是简单地将心意寄出。
然而许希麟对这封情书并未如他所期待的那样回以温柔。收到信件后,她既没有被动容,反而因为刘粹刚连她的名字都写错了,心中泛起了一阵不快。作为从小就习惯了收到情书的名门闺秀,许希麟的反应十分冷静。她拿起红笔像批改作业一般对信中的拼写错误和措辞不当进行了严厉批改,最后将信件退回给刘粹刚。
对于许希麟的回信,刘粹刚哭笑不得,但同时又感到一丝欣慰,至少她回应了他。接下来的日子里,两人继续通过书信往来,刘粹刚时而倾诉训练的艰辛,时而描写对她的思念,文字中带着青涩的爱慕与不知所措,而许希麟则以她独有的优雅和睿智,回应着这些懵懂的情感。
魁星楼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粹刚对许希麟的感情愈发深沉。而他也没有停下向她表达爱意的步伐。有一次他驾驶着战机飞行时,突然心血来潮,决定绕着许希麟所在的学校飞行。他盘旋在空中,飞机的轰鸣声吸引了整个学校的师生,甚至连许希麟也抬头望向那划过天际的飞行器。那一刻许希麟的心中悄然生出了一丝异样的情愫,她开始重新审视这位从天而降的飞行员。
两人终于有了更加深刻的交流,渐渐的许希麟的心扉向刘粹刚敞开。她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的飞行员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勇气,也有着一颗柔软而真挚的心。他们的感情在书信往来和偶尔的相遇中悄然升温,最终在1934年,他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刘粹刚所在的大队投入到保卫蓝天的战斗。许希麟的父亲因战争的残酷,劝他以家庭为重,但许希麟明白丈夫的报国之心,她既安慰父亲,又鼓励刘粹刚。临别时,她写下“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送给他,默默祝福。
许希麟在刘粹刚墓前
从1937年8月到10月,刘粹刚立下赫赫战功,击落敌机11架,一时间声名鹊起,成为“飞将军”。但命运的转折始终如影随形。1937年10月25日,刘粹刚接到紧急任务,带领三架飞机前往山西支援忻口战役。
秋季的夜幕降临,能见度极差,他们只能在空中盘旋。途中,刘粹刚的僚机油量不足,紧急迫降。由于没有照明弹,刘粹刚果断发射了唯一的一颗,确保僚机安全降落。但他自己在黑暗中继续盘旋,最终撞上高平县的魁星楼,飞机解体。刘粹刚为了保住飞机,直到最后一刻都未放弃尝试拉回飞机,英勇牺牲。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许希麟在家中苦苦等待着刘粹刚的归来,却等到了噩耗。她的世界瞬间崩塌。没有了他,她觉得自己失去了所有的意义。她再也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痛苦,一口气吞下36枚银圆,想要以此与丈夫永别。所幸家人及时发现,急忙将她送往医院抢救。她捡回了一条命但从那一刻起,她的内心却如死寂般空洞,沉默成了她的日常。
正当她几乎放弃一切时,刘粹刚的小姨赶来了,带来了三封刘粹刚在战前寄给她的家书。那三封信是刘粹刚留给她最后的言辞,也是她失去丈夫后最珍贵的遗物。许希麟拿到信,情不自禁地失声痛哭。她久久无法打开那封信,直到心情稍微平静下来,她才颤抖着拆开封口。信纸上刘粹刚的字迹依旧清晰:“假如我为国捐躯,那是尽了我的天职。我的麟,我永远爱你!到那时你要勇敢地生活下去。”
左一为林恒,右一为林徽因
她的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般涌出,心中百感交集。她明白了刘粹刚不只是希望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他更希望她能继续生活下去,带着他们共同的梦想和爱走下去。刘粹刚如此深爱着生命、深爱着她,作为他的妻子,她怎能让他的牺牲变得毫无意义?
1938年8月25日,许希麟在昆明创办了“粹刚小学”,担任校长。学校的每一面墙上都挂满了英勇牺牲的烈士遗照,而最显眼的位置,则是刘粹刚的照片。学校的使命是教育抗战英雄和烈士的子女,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即便如此许希麟一生未再婚,每年都要去航空烈士公墓,悼念那个永远活在她心中的丈夫。她知道他的英勇与他们的爱情,将永远不会消逝。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90年5月20日,许希麟已经75岁高龄,经过半个世纪的岁月流转,她终于回到了南京。这一天她来到了航空烈士公墓,站在刘粹刚的墓前,目光落在墓碑上那三个熟悉的字——“刘粹刚”。她的心里忽然涌上一股难以名状的情感,眼眶湿润,泪水模糊了视线。那一刻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孤单的夜晚,丈夫即将离家时,他们在夕阳下最后的告别。那时,刘粹刚站在门口,给她一个温暖的笑容,轻轻挥手,仿佛在说:“等我。”
此后许希麟带着他未竟的事业和未了的情感,孤身随台湾的命运漂泊了几十年。自1949年之后,她便离开了大陆,来到了台湾。虽然身处他乡,但她的心从未远离过南京,也未曾忘记过那个英勇无畏、为国捐躯的丈夫。今天她终于回到了这里,站在这片她深爱过的土地上,站在刘粹刚的墓前。
许希麟
在这片宁静的墓地里,许希麟深知,刘粹刚并非真的离去,他的精神依然活在人们心中,活在她的生命里。每年的这个时刻,许希麟都来到墓前,点燃一盏灯,为他、为他们的爱情,为他们共同的理想,做一次无声的祈祷。
岁月如水,流逝的时光无法消磨她对刘粹刚的怀念。即使她已步入暮年,她依然会怀念那个年轻的飞行员,他的勇敢与坚持,以及他留给她的深情。而这份情感,注定与历史、与英雄们一同流传,永远不灭。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