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德国变天了:政治版图重塑

大案真实记录 2025-02-24 10:41:22

2025年2月23日举行的德国联邦议院选举,以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的强势回归和社民党的历史性溃败为标志,成为德国政治生态转折的关键节点。这场选举的背后,是一系列政治动荡、经济困境与民意转向的复杂交织。

事件的导火索可追溯至2024年11月。朔尔茨领导的“交通灯联盟”(社民党、绿党、自民党)因财税政策分歧陷入危机。11月6日,朔尔茨解除自民党主席林德纳的财政部长职务,自民党随即退出政府,导致执政联盟瓦解。按照德国《基本法》,朔尔茨于12月16日发起信任投票,但因社民党与绿党合计议席不足半数而失败,联邦议院随之解散,总统宣布提前选举,日期定为2025年2月23日。这一变故打破了德国自2005年以来每四年固定大选的惯例,成为21世纪首次因执政联盟崩溃导致的提前选举。

在政党重组阶段,联盟党与社民党呈现截然不同的态势。2024年11月25日,社民党正式提名朔尔茨为总理候选人,试图延续其“稳健务实”形象,但党内凝聚力已因执政失败受损。而联盟党在默茨领导下,提出“回归秩序”纲领:将遏制非法移民列为首要任务,主张严格边境管控;经济上坚持“债务刹车”原则,承诺减税刺激市场,并计划增加国防开支以提升国际影响力。这一右倾化策略精准捕捉到民众对经济衰退(德国已连续两年GDP负增长)、能源成本高企和移民问题的焦虑。

2月23日投票结束后,出口民调立即显示政治版图剧变:联盟党以29%得票率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右翼民粹的德国选择党异军突起拿下19.5%,而社民党仅获16%,创下二战后最差战绩。当晚,默茨在柏林竞选集会上高调宣布胜利,强调“世界不会等待德国”,要求快速组阁;朔尔茨则苦涩承认“痛苦的失败”,承诺履行看守职责直至权力交接。值得关注的是,选择党虽成第二大党,但主流政党均拒绝与其合作,其“反移民、结束对俄制裁”的主张仍被排斥于执政联盟之外。

选举结果揭晓后,德国面临二战以来最复杂的组阁局面。联盟党虽领先,但29%的得票率需联合其他政党才能过半。可能的组合包括:

“黑红联盟”(联盟党+社民党):传统大党合作,但两党在移民政策(社民党反对强制遣返)、经济调控(社民党倾向政府干预)上存在根本分歧;

“黑绿联盟”(联盟党+绿党):环保议题或成纽带,但绿党坚持的能源转型与联盟党削减碳排放目标的矛盾难以调和。

此外,默茨竞选期间打破“政治默契”,试图利用极右翼政党推动法案,加剧了政党间信任危机。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杨解朴指出,若组阁拖延导致“看守政府”长期执政,德国在欧盟领导力及经济复苏方面将遭受重创。

这场选举折射出德国社会的深层裂变:经济全球化受挫催生保护主义倾向,难民危机余波强化排外情绪,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困局动摇工业根基。联盟党的胜利标志着中间偏右力量的复兴,但如何平衡民粹压力与欧盟责任,将是默茨时代的核心挑战。而社民党的溃败,则警示传统左翼政党必须重构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叙事,方能避免进一步边缘化。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