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首条高铁开工6年还未建成,印度又宣布将在孟买和新德里之间修建一条新高铁,可面对这个价值千亿美元的高铁新项目,各国竟然纷纷选择了无视,根本没人投标。
千亿美元的诱人“蛋糕”全球遇冷,这样的反常现象不由得让人深感奇怪,对此,网友们纷纷嘲讽:“日本的教训还不够惨痛?”
那么,印度高铁给日本留下了怎样的惨痛教训?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拦路截单的日本
众所周知,印度铁路交通的情况一直都有些一言难尽,虽然有着仅次于中美俄的全球第四大铁路系统,可他们的铁路技术比起很多欧洲的很多小国都远远不如。
不过,印度虽然经常因为工业化程度较低而屡屡遭到各国耻笑,但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它对于火车等公共交通的需求很大,在印度投资建设基建仍然是很多人中稳赚不赔的“好生意”。
一方面,火车作为印度人日常出行中最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在其日常生活中经常超载运行,乘客甚至需要攀附在车厢外部,甚至形成了“挂在火车上的印度人”之类的文化形象。
另一方面,印度的铁路网络虽然庞大,但他们的铁路系统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来源于英国殖民时期留下的遗产,如今已经面临基础设施老旧,维护不足等问题。
更令人担忧的是印度的铁路安全问题,据报道,印度仅在2017年至2021年间,平均每年因铁路事故而丧生的人数就高达两万人。
如此高的事故率,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还严重地影响了印度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迫使印度政府需要尽快改善铁路系统,提升交通安全水平。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印度政府决定实施铁路改革,根据仔细研究,他们发现现代化的高铁系统不仅能提高运输效率,还能大幅提升安全性,可以极大地缓解现有铁路网络的压力,并为印度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可高铁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先进技术、大量资金投入和精细化管理,这对于印度来说,是一项难以完成的艰巨任务。
既然自己做不到,那就寻求国际合作,莫迪政府开始寻找合作伙伴,而号称“基建狂魔”的中国,就是印度的首选合作对象之一。
2015年,印度开始和中国方面接触,要知道,当时中国高铁就已经逐渐展露锋芒,不仅速度快,造价相对较低,而且适应性强,能够满足不同地形和气候条件的需求。
可就在中印方面刚刚进入洽谈阶段的2016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莫迪访问日本,临时更改接待计划,邀请他试乘新干线,企图与中国争夺这一次的高铁订单。
在激烈的竞标中,日本甚至不惜开出了5万亿日元的低息贷款作为竞争筹码,加上当时中印双方的领土争议导致的地缘政治博弈,印度最终将自己的第一条高速铁路的项目转交给了日本。
抢来的“烫手山芋”
2017年9月,印度第一条高铁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项目正式启动,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原计划2022年完成的铁路项目,居然因为征地问题,一直拖到2021年11月才正式开工建设。
不过,施工进度慢还是小问题,真正让日本人破防的是,莫迪政府居然要求日本垫资修建高铁线路,已经送出去5万亿贷款的日本政府面对木已成舟的局面只能自认倒霉,与印度就资金问题重新展开谈判。
最终,整整一万亿卢比的高铁项目,印度方面居然只负责2000亿卢比的筹款,剩下8000亿卢比的建设费用,全部由日本政府以低息贷款垫付。
理论上来说,既然钱有了,地也征到了一部分,高铁项目总应该开始动工了吧?可面对印度对高铁项目要求的“国产化”和安全问题,日本人又因为印度的“半高铁”项目大开眼界。
2017年,高铁项目迟迟无法动工的印度政府决定将旧铁路系统升级为“半高铁”,这一次改造建设的速度倒是堪称突飞猛进,短短的18个月就成施工。
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虽然在铁路段增设了围栏,可各种安全问题依旧络绎不绝,铁路部门前脚设卡,已经习惯了没有隔离措施的印度民众紧随其后地拆掉围栏,继续旁若无人地在铁路上散步。
据报道,仅2019年,印度就发生了超5500起撞牛事件,甚至“致敬印度号”开行的第二天就因为撞牛而被迫停运,而印度打着“国产化”名义的万国造零件导致的安全事故更是层出不穷。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的高铁项目资金需求不断上升,最初1万亿卢比的预算,截至今年年初就已突破了1.6万亿卢比,而日本为了继续推动高铁项目的开展,已经向印度发放了近50亿美元的低息贷款。
“拿不走”的收益
对于日本政府来说,尽快完成高铁项目,通过铁路运行收回贷款可能已经是他们唯一的目标,但现在来看,这仍有可能只是一种奢望。
按照印度的外汇政策,日本虽然真金白银地支付了近50亿美元,可他们收获的很可能是一堆在国际市场上毫无用处的印度卢比。
有人可能说,既然收获的金钱不好兑换出去,那就换成在印度购买东西在运出去,或者直接就地在印度投资产业呢?
遗憾的是,答案依然是“不行”,按照印度的出口政策,很多可供出口的重要战略资源都必须使用外币购买,根本不承认自己的印度卢比,而印度恶劣的投资环境,更是真正的“臭名昭著”。
以中国企业为例,他们因为物美价廉的商品服务占据了印度的大量市场,遭到无数印度本土企业的垂涎,不但经常遭到各种无理由的税务调查和罚款,还会遇到印度方面低价收购的“霸王条款”。
而这种歧视性政策并不仅仅存在于中国企业,最近几年,谷歌、亚马逊、诺基亚和三星等企业同样遭到了印度财团的恶意竞争或印度政府的无耻勒索。
可就算是逃过了恶性竞争,在印度投资建厂依然不是一个好选择,印度薄弱的工业基础,导致当地的工厂产品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以美国的苹果公司为例,它在印度的代工厂iPhone不良品率高达50%,远远超过中国工厂的1%,不但增加了苹果的生产成本,还严重地损害了苹果手机的品牌形象。
而当苹果公司宣布自己因为严重的质量问题考虑撤离印度市场时,印度政府竟公然宣布苹果公司在印度的代工厂是印度宝贵的“国家资产”,不准他们私自撤离。
印度政府这样反复无常的政策令投资者感到不安,这给企业的长期规划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而对计划收回投资的日本政府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有了日本的前例,当莫迪政府再次宣布将开设孟买—新德里这条1500公里的高铁新项目时,高达上千亿美元的投资项目也成了“掺了毒的蛋糕”。毕竟,谁也不想,自己刚接项目就得先赔进去八百亿美元。
结语
总体来说,印度政府只顾政治利益而随意打压外企的“个人主义”才是大家不愿和印度方面展开合作的根本原因,只要印度政府的政策不做出改变,印度的“高铁梦”在可预期的未来中仍将只是一场“梦”。
参考文献
环球时报——《抢走中国订单后,日本陷入“印度高铁困局”》
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8X7GjMso9N
上观新闻——《印度想借高铁“翻身”,咋就这么难?》
海外网——《“半高铁”拉动印“高铁梦”,分析人士:印“高铁经济”目前前途未卜》
西部网——《和评理|印度正在成为“外企坟场”》
http://news.cnwest.com/szyw/a/2023/12/26/22192550.html?utm_source=UfqiNews
新华网——《“养羊杀羊”,印度这样成为“外资坟场”》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3-07/20/c_12122464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