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烟台高新区,一眼望去,都是崭新的办公楼与剪裁得当的绿化带。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里正在上演的科技变革。
齐鲁晚报特派记者亲身走访了高新区的几家科技企业,体验这些创新的智慧结晶。
这些企业不是在搞噱头,他们用真正的技术推动生产力进步与社会发展。
你能想象吗?
一台机器人竟然能在12秒内完成上下料任务!
在某个车间里,齐鲁晚报记者亲眼目睹了这个“奇迹”。
山东经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移动复合机器人就是这样一位“能工巧匠”。
这部机器人不仅能在车间随意穿梭,还能精准地抓取物料,即便是在颠簸的路面上,也是毫不费力。
这样的效率源于它的一体化控制器,相当于移动机器人的“超级大脑”。
不像市面上98%的产品需要多个控制系统拼接,经世智能研发的机器人只需要一套控制器,大大提升了运作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
AI非接触式心理测评:30秒读懂你的心情转身来到山东创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你会遇到另一项神奇的技术:AI非接触式心理测评筛查系统。
这个系统只需30秒,通过摄像头捕捉人的面部微表情、瞳孔的缩放等生理信号,就能解析你的心理状态。
并且,这个过程是非接触式的,无需回答冗长乏味的问卷。
该公司总经理初中红特意演示了一下,记者们体验后纷纷惊叹,这简直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
烟台高新区的孵化器如何培育出科技新星烟台高新区不仅有个体优秀的企业,它的成功离不开背后的“孵化器”。
过去三年,全区培育出29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了“科研平台+孵化器+加速器+龙头企业”的完整生态。
举个例子,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这里拥有105家科技型企业。
这些企业从孵化到加速,再到产业化,每一步都离不开园区的精准赋能。
建成的6家民营科技孵化器中,包含两家国家级孵化器,占烟台市民营科技孵化器的三分之一。
这不仅展示了高新区的硬实力,更体现了其软实力的深厚。
作为烟台高新区的核心构成部分,这些孵化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初创企业最艰难的创业初期,它们提供从办公场地到技术支持的全方位服务,为这些初创企业“保驾护航”。
结尾:升华主题在这个创新的时代,科技的进步已不仅仅是少数人的狂欢,而是普罗大众的福祉。
烟台高新区的这些企业勇敢站在了创新的前沿,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科技不仅要创造更高的效率,更要服务于人类的各个方面。
未来,烟台高新区将继续以科技为导向,不断催生更多的创新奇迹,为社会注入新鲜动力。
这些科技产品不仅是一种思想的结晶,更是全社会共同迈向美好未来的重要力量。
这就是烟台高新区,这里孵化出的每一个科技新星,可能会改变你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的“12秒奇迹”和“30秒识别”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