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古典小说。
它是少有的在世界文化史上能够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杰作之一。
红楼梦的文本好,百读不厌,提供给广大读者深入挖掘的话题空间非常大,吸引着不同时代的众多学者孜孜不倦地去研究,于是就形成了“红学”。
周汝昌先生把红学称为,自清末以来,汉学中出现的三大显学之一。
红学主要分为五大派别:索隐派、考证派、评点派、评论派、题咏派。
一般以五四运动为界,五四运动之前称为“旧红学”、之后称为“新红学”。
旧红学以“索隐派”为代表;新红学则以“考证派”为代表。
一.索隐派
索隐派又被称政治索隐派,它属于红学中较早的派别,自诞生起已有200年的历史。
索隐:即是探索幽隐,也就是发掘被小说表面故事所掩盖的那个“本事”。
它主要研究的是:红楼梦究竟是谁家故事?由于作者并没有点名,所以人们一直不断在猜测。无数人想从红楼梦里探寻出,真事隐去的究竟是什么,索解出其所隐藏的背后秘密。
“索隐派”红学的开山鼻祖是周春。
他是乾隆十九年进士,他博学多识。他的出生时间只比曹雪芹晚了十四年,可以说是曹雪芹的同时代人。周春的《阅红楼梦随笔》是红楼梦最早的一部评论专著。
周春认为红楼梦叙写是“金陵张侯家事”,理由是“张氏与曹氏有通家之好,雪芹时常过从,目击其家庭发生的一切,涉笔成此杰作”。但由于他的“金陵张侯家事说”破绽太多,而且也不能自圆其说,所以赞同者寥寥。
后来,又有的说是明珠家,有的说傅恒家,或是明朝皇家之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其中,以明珠家事说的影响最大。
一则贾家的遭遇与大学士明珠家的荣枯极为相似,都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过程;
二则纳兰公子的性格与才情,和贾宝玉的性格极为相似。
另外,影响比较大的还有:“清世祖与董鄂妃故事说”(也称福临与小宛情事)等。
但是,早期索隐派的结论始于猜测,止于猜测,缺乏硬核的论证。
近代,蔡元培先生经过多年的悉心研究,著有四万余言的《石头记索隐》。
他细密而系统地对红楼梦进行了索隐,提出“贾宝玉即传国玉玺之义也,乃影射康熙时的废太子胤礽。”算是近代索隐派理论的典范之作。
景梅九的《红楼梦真谛》则综合了索隐派各家的众多观点,是该派最后一部比较有名的红学著作。
五四运动后,索隐派红学的势力逐渐没落,而新红学考证派渐渐壮大。
二.考证派
考证派红学的创始人是胡适。
胡适先生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历经多年,详细考证了红楼梦的作者、作者的身世背景、成书的经过等,得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红楼梦就是曹雪芹的“自传说”,这个结论在当时堪称是惊人之笔。
红学考证派,需要考证的“两个问题”,指的是作者和版本。它是胡适为红楼梦考证界定的对象和范围。作者的考证,必然要涉及作者本人所处的年代。胡适在《红楼梦考证》和《跋〈红楼梦考证〉》两文中,主要考证的就是作者和时代。
《红楼梦考证》发表不久之后,俞平伯先生的《红楼梦辨》也竣稿了。在研究方法上,他们都用的是考证学的方法。但是所选取的内容、侧重点他们却大为不同。根本不同在于:一个是历史考证,一个是文学考证。
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着重解决的是红楼梦的作者和年代,属于历史考证的范畴。
俞平伯的《红楼梦辨》,则重点在辨析《红楼梦》内容的本身,属于文学考证的范畴。他主要专在《红楼梦》的本文,尤其辨析的是高鹗后四十回续文。
主要是从行文优劣的角度及情节发展线索等两方面,对程、高本加以批评;
有的是讲作品的风格、时间、地点,有的是推求八十回以后的可能情节,有的考订秦可卿的死因。后来经过增删修改的《红楼梦研究》出版,内容上更加突出了原书文学考证的特点。
考证派红学作为近现红学的主流,队伍相当庞大。著名学者除了,胡适、俞平伯、周汝昌之外,还有一批不乏有个人心得和真知灼见的学者,有吴恩裕和吴世昌两位先生。他们是红学考证派的两员大将,与周汝昌先生鼎足而三。
周汝昌以考证曹雪芹的家世著称,吴恩裕以搜求曹雪芹的生平事迹见长,吴世昌以研究红楼梦版本和成书过程为主。因此,五六十年代是红学考证派最兴旺的时期。
题咏派:它主要是以韵文形式对红楼梦进行聚焦和解读,主要着眼于书中人物悲欢离合之情。
评论派和评点派:即是对红楼梦的点评和评论。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评论派是系统性的文学理论。
而评点派则类似于红楼梦中有名的脂砚斋、畸笏叟等人在阅读时的夹评,比较散乱。比较有名的评点家有金圣叹、张竹坡,刘心武等人。
在考证派“新红学”一枝独大的境况下,索隐派一直不被看好,成为了红学中被打击嘲笑的主要对象。
但由于出现时间比考证派早,虽经考证派与小说批评派的屡屡打击,但影响从未断,依旧拥有众多拥趸。
那么,这么分,你是索隐派还是考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