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穆皇后——张春华
河内人,官宦之女,少有德行,智识过人。
嫁给河内司马氏老二司马懿,为其生育了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五子司马干、南阳公主。
曹操任司空期间,曾试图征召司马懿入仕,但被其以病重为由推辞。
某日,司马懿不慎暴露了自己装病的事实,被家中一婢女发现,为了不留隐患,张春华亲自手刃了这个婢女,并将之藏于厨房,然后亲自烧火做饭,以防被人发现,后寻机将尸体妥善处理。司马懿因此对其刮目相看。
不怪乎张春华的技能是绝情,这事搁一般人还真做不出来。
司马懿晚年宠爱妾室柏夫人(年轻貌美,谁不喜欢),张春华几乎都见不到这老家伙的面。某日,司马懿生病卧床,张春华想去探望,结果被老贼言语羞辱,气的张春华绝食抗议,几个儿子也跟着一起。
眼见事情闹大,司马懿不得不道歉,张春华就坡下驴,也就不闹了。
事后,司马懿在背地里向人解释,若非担心自己的好儿子们,他才不会理会那老东西的死活。老贼的人性,由此可见一斑。
张春华59岁去世。
四年后,73岁的司马懿去世。
又四年,48岁的司马师去世。
又十年,55岁的司马昭去世。
不久,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追谥祖母张春华为宣穆皇后。
景怀皇后——夏侯徽
夏侯徽是夏侯渊的侄孙女,大司马曹真的外甥女,魏晋玄学代表人物夏侯玄的胞妹。
夏侯徽是司马师的元配夫人,二人育有五个女儿,无子。
夏侯徽起初是司马师的贤内助,二人举案齐眉,相得益彰。然而随着司马氏野心的悄然浮现,夫妻二人的感情逐渐破裂。
为防止肘腋生变,司马师悍然毒死了年仅24岁的夏侯徽,至于如何对外解释,那就不得而知了。
司马家真是没个好东西,歹毒如斯!
西晋建立后,司马炎起初并未对夏侯徽进行追谥,后来着实拗不过司马师的第三任妻子羊徽瑜的极力进言,遂下诏追谥夏侯徽为景怀皇后。
景献皇后——羊徽瑜
夏侯徽死后,司马师娶了镇北将军吴质之女吴氏为妻,然而不久便将之废黜。
吴质是曹丕的死党,为曹丕赢得夺嫡之争立下大功。但这个吴质出身寒微,还不会做人,生前就不招人待见,死后更是被曹叡谥为丑侯,以示嘲讽。
司马师娶吴氏时,吴质早已去世,两家按说门第并不匹配,不知为何会出现联姻的情况。而很快又将之废黜,估计与吴质的臭名声以及吴家尴尬的地位有关。
司马师的第三任妻子便是羊徽瑜,出身顶级豪门——泰山羊氏(世代都有两千石以上高官,两千石是郡守级别,再往上就是诸侯及三公九卿了)。
羊徽瑜的外祖父是汉末大儒蔡邕,姨母是大才女蔡文姬,亲弟弟是西晋名将羊祜,叔母乃魏晋才女辛宪英。
羊徽瑜与司马师生活了近二十年,一无所出,而吴氏此前与司马师也没有孩子,唯独夏侯徽给司马师生了五个女儿。
显然,司马师遭天谴了,人还是要积德行善,冥冥中始终有双眼睛盯着呢!
为了不让大哥绝后,司马昭将嫡次子司马攸(王元姬之子,外祖母也出身泰山羊氏)过继给司马师,以承继香火。
司马师死后,10岁的司马攸袭爵,对羊徽瑜这个法理上的嫡母孝顺有加,时人赞之。
司马炎称帝后,羊徽瑜被册封为景皇后。后在羊徽瑜的坚持下,司马炎追谥夏侯徽为景怀皇后。
羊徽瑜65岁去世,谥号景献皇后。
文明皇后——王元姬
王元姬出身徐州东海王氏,祖父乃曹魏重臣、经学大家、司徒王朗,就是演义里被诸葛村夫生生喷死的那位。其父乃经学大家王肃。
出身显赫,家学渊源,王元姬的优秀显而易见。祖父王朗十分喜欢这个孙女,曾言:兴吾家者,必此女也,惜不为男矣!
王元姬十五岁时嫁给了大将军司马懿的次子司马昭,二人夫妻感情不错,产量很高,相继孕育了司马炎、司马定国(3岁早夭)、司马攸(过继司马师)、司马兆(10岁早夭)、司马广德(2岁早夭)五子以及京兆公主一女。
可惜存活率太低,再刨过送出去的一个,王元姬就剩下了司马炎这一个宝贝儿子。
据说,王元姬很会识人,她很早就看出钟会是个见利忘义之人,不能委以重任,否则必生祸乱。可惜司马昭并未重视媳妇的意见,后来,钟会果然造反。
司马炎建国后,王元姬晋升太后,她在后宫提倡节俭,并且身体力行,将后宫治理的井井有条,一片祥和。
王元姬52岁去世,谥号文明皇后。著名的北魏冯太后谥号是文明太皇太后。
史载,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哀悼,司马炎服丧食素长达三年,我咋这么不信呢!
琅琊王太妃——夏侯光姬夏侯光姬,出身谯郡夏后氏,名将夏侯渊的曾孙女,景献皇后羊徽瑜的侄女,兄弟夏侯湛为魏晋著名美男子(与掷果盈车的潘安合称连壁)。
夏侯光姬的夫君乃琅琊恭王司马觐(司马懿三子司马伷与诸葛诞之女所生),二人婚后育有一子,名曰司马睿。
司马伷去世后,司马觐继承王位,夏侯光姬被封为琅邪王妃。
司马觐去世后,司马睿继承王位,夏侯光姬被封为琅邪王太妃。
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司马睿在琅琊王氏王导、王敦兄弟的辅佐下,称帝建国,史称东晋,司马睿即晋元帝。
魏晋预言家——辛宪英出身西凉豪族——陇西辛氏,卫尉辛毗之女,太常羊耽之妻,名将羊祜的叔母。
辛氏,表字宪英,名不详。自幼聪慧,擅长品鉴人物。
曹丕战胜曹植后,颇有些得意忘形,辛宪英以此判断曹丕的君位不能长久,曹魏国祚不会昌盛,其后果然应验。
高平陵之变爆发后,曹爽亲信鲁芝领兵出城,并力邀辛宪英之弟,时任大将军参军的辛敞一同援助曹爽。
辛敞瞻前顾后,颇为犹豫,遂向其姐求教。辛宪英为辛敞仔细分析了局势,断定司马懿只会诛杀曹爽,不会牵连他人,并劝他出城以全忠义。后曹爽被诛,辛敞得以豁免。
事实上,曹爽案牵连甚众,只不过辛敞并非曹爽一党核心成员罢了。司马懿也不愿因他一人得罪陇西辛氏与泰山羊氏这样的顶级豪门。
钟会奉命西征灭蜀时,辛宪英预言其人可能会有异志。后钟会征召辛宪英之子羊琇任参军,随行出征。辛宪英立马让儿子向朝廷请辞,结果司马昭坚决不同意。
无奈的辛宪英只得千叮万嘱,让儿子谨小慎微,待人以宽,处处留心,时时提防。好在羊琇懂得听妈妈的话的好处,成功在钟会叛乱中保全了自己。
聪明人,心态好,辛宪英一直活到79岁才去世。
汉末第一才女——蔡琰蔡琰,表字文姬或昭姬,大儒蔡邕之女,西晋名将羊祜的大姨。
曹操初入仕途,担任雒阳北部尉时,与蔡邕相识,二人一见如故,遂结为忘年之交。曹操或许还见过尚在襁褓之中的小蔡琰。
不过,东吴第二任丞相顾雍(蔡邕避居吴会之地一十二载,收了顾雍为弟子)一定见过小蔡琰,而且相处时间一定不短。
受乃父熏陶,蔡琰自幼博学多才,尤其精擅音律。
蔡琰第一任丈夫是河东卫氏(大将军卫青的家族)的卫仲道(本名不详,可能是西晋开国重臣卫瓘的二叔),这小子估计是被酒色掏空了,婚后没几年就过世了。
二人之间没有子嗣,年纪轻轻的蔡琰自然也就不会给卫家守寡,于是便回到了雒阳家中,与返回京都的父亲生活在一起,等待真命天子的到来。
董卓窃国后,蔡邕受到重用。彼时曹操也在雒阳,所以他一定见过已成妇人的蔡琰,若非时势所迫,没准他俩还真有可能发生点啥。
董卓强行西迁,火烧雒阳后,蔡琰跟随父亲移居长安。董卓死后,蔡邕被王允杀害,蔡琰失去了依靠。
之后,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擒杀王允,算是为蔡琰报了杀父之仇。
勉强在长安熬了几年,赶上了李傕、郭汜等人内讧,关中大乱,随即献帝东归,蔡琰便也跟着逃难。结果碰上南匈奴趁火打劫,蔡琰不幸被匈奴左贤王俘虏,自此过起了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
时光如逝,转眼一十二载,原本芳华正茂的大才女,蜕变成了两个胡人孩子的母亲。
蔡文姬是否嫁给了左贤王暂无定论,毕竟他没有阏氏的称号。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她在南匈奴的地位比较高,生活方面应该不是太过拮据。
彼时,曹操几乎已经统一了北方,某日忽然感怀老友蔡邕无后,遂派人多方打听。在得知蔡琰的消息后,立即花费重金将之赎回。
或许是友人之女不好下手,或许是嫌弃对方被胡人玷污,亦或许是饱经塞外风霜洗礼的蔡琰已经入不得曹司空(彼时的曹操还没有恢复丞相制度)的法眼,总之曹操并未将蔡琰收入后宫,而是将之嫁给了部将屯田都尉董祀。
据说,后来董祀犯了死罪,还是靠着蔡琰的求情才得以被赦免。求情的过程有些被羞辱的滋味,此事若真,那曹操确实有些不地道。
另据说,蔡邕死后留下藏书四千余卷(那个年代藏书极其珍贵,寻常人根本无法接触到书),但因战乱导致大部分都遗失了,蔡琰最终靠着惊人的记忆力,誊抄了四百余篇,毫无错漏。
蔡琰的故事此后就再无记载了。
关于蔡琰的作品,如今流传下来的仅有两首《悲愤诗》(回归汉地后所作)和千古传诵的《胡笳十八拍》(在匈奴所作)。
不过,这些作品的真实性至今仍饱受争议,暂无定论。
未完待续……
全文两万五千字,已经全部完成,正在配图修改,逐一发布,如有兴趣,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