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才有生机,未竟之画《映春山》

木火土金水文文 2025-02-02 03:10:36

梅雨时节的潮气浸透了画室窗棂,沈青梧握笔的手悬在宣纸上微微发抖。最后一滴墨汁坠落,在即将完成的《春山图》右上角晕开一团乌青。她猛地摔了狼毫笔,墨点溅上素白襦裙,在衣襟处绽出扭曲的墨梅。

"又废了。"她扯下画纸揉成团,画案下的竹篓里已堆满纸团,像座即将崩塌的雪山。窗外雨打芭蕉的声响愈发急促,檐角铜铃在风中叮当作响。三年前她带着"江南第一工笔"的名号进京,如今却连一幅完整的立轴都画不出。

晨雾未散时,她抱着画匣来到城西墨云斋。掌柜捧着新作端详许久,枯瘦的手指划过山石皴法:"沈姑娘的笔力愈发精进了,只是..."老人在满室墨香中叹息,"这画中气象,倒像是将开未开的花苞。"

归途经过玉带河,沈青梧看见几个垂髫小儿在柳荫下作画。为首的女孩踮脚往同伴画上添了只歪脖子仙鹤,惹得众人笑作一团。她忽然想起幼时在姑苏学画,师父总将她未完成的习作悬在画室梁下。那些半成的荷花、未点睛的游鱼在穿堂风中轻晃,倒比成品多几分灵动。

雨后的青石板泛着幽光,沈青梧在巷口遇见卖残荷的老妪。竹筐里躺着几支被风雨折断的莲蓬,断口处还凝着晶莹水珠。她鬼使神差买下一支,回家插在哥窑冰裂纹梅瓶中。斜阳透过窗纸抚过残缺的莲房,在粉墙上投下虬结的影子。

三更天,她突然惊醒。月光如银纱笼罩画案,那支残荷在夜风中轻轻摇曳。沈青梧抓起画笔就着月光挥毫,不再计较山石轮廓是否周正,云纹走势是否合度。当晨光漫过窗棂时,一幅《雨霁图》已悄然成形——远山含翠欲滴却隐在雾中,近处老树虬枝间漏着几点未完成的新绿。

"这才是活着的山水。"不知何时伫立门外的老者轻抚长须。沈青梧认出这是曾在御画院供职的周大家,指尖的墨渍突然变得滚烫。老人指着画中留白处笑道:"当年王摩诘画雪中芭蕉,世人皆道不合时令,却不知生机原在规矩外。"

暮春三月,墨云斋挂出沈青梧的《未竟春山图》。城中文人争相来看这幅"未完成"的奇作:山岚涌动处笔触恣意,青黛色在生宣上自然晕染;崖畔孤松只勾勒半树苍劲,倒似随时要破纸而出。最妙是右上角那片留白,恍若云海又似雪原,观者皆能窥见心中天地。

画魂原在有无间,

水墨氤氲意自闲。

残荷听雨通禅韵,

断云栖岫化苍颜。

笔收八法求真趣,

胸纳千峰弃旧纶。

莫道丹青终有憾,

未成之处见春山。

0 阅读:5

木火土金水文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