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功赫赫的崔铁军、徐国柱、潘江海除了有名声在外的绰号,还有三叉戟的金字招牌,只要三个人聚在一起,就没有破不了的案子。
虽已到了快退休的年龄,可他们仍想在一线,用他们半生的经验坚守到最后。
也有不少人无法理解他们的做法,觉得他们的办案方法老旧,跟不上新技术,新手段,年龄偏长,无法继续胜任警察这份工作。
因此有不少人带着偏见看待三人,尤其是三人在公费旅游时,不忘出手破获偶然遇到的传销案件。
结果三人弄巧成拙,以为抓的是传销团伙头目,实则抓的是警方卧底徐蔓,经侦三个月的辛苦付诸东流。
一见面就发生这样的荒唐事,就算三叉戟的名号在警队再响亮,也很难在不认识的人面前服众。
结果三叉戟工作室成立后,徐蔓放弃了在省厅的大好前途,主动要求调到工作室工作,很难让人理解她背后的动机,就连三叉戟也在怀疑她来工作室的目的。
而她这么做的原因,与三叉戟的名声和对搞砸传销案件的补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叉戟的名声响彻警队内外,三个人的破获的大案要案一直在警队里流传。
谁都有好奇心,好奇不靠谱的老三位是怎么破获的案件,好奇他们有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厉害。
徐蔓也不例外,特别是他们之间因传销案产生误会,这样的好奇是驱使徐蔓想进一步了解三叉戟的根本原因。
三人将传销案搅了个天翻地覆,导致线索全部中断,崔铁军在这样的情况下给出补救建议,才顺利引出上家廖勇露面,算是将功补过。
在与廖勇接触的过程中,廖勇先是派出个傀儡角色,被崔铁军一眼识破,紧接着又在视频连线中垂帘听政,又被崔铁军看穿。
单凭这两点,就能印证崔铁军的丰富办案经验,徐蔓还没看出不对劲,崔铁军已经识破对方把戏。
与廖勇的对话更是用了黑话来试探对方,而这些话,全部是徐蔓不了解的,不懂其中的真正含义。
如果这次碰面是徐蔓或是其他人来乔装幕后老板,一定会被廖勇识破,不止是经验的不足,还欠缺敏锐的触角。
正是这次的共事,徐蔓才对三叉戟有了更深的了解,也看到了三叉戟的实力,心中对他们除了敬佩还有尊重。
因此,她才在得知三叉戟工作室成立后,立即申请加入,因为她想跟着三叉戟学习,在他们身上吸取她需要的经验知识,这些都是现代仪器和设备不具备的。
破案靠的不止是先进手段,更需要有师傅言传身教,两者相结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警察。
就像徐蔓说的“三叉戟他们经验丰富,这可不是上哪儿都能学着的。”
有这样的想法和意识,徐蔓一定能成为自己期望中的样子。